各國央行發力「鏖戰」數字貨幣

來自國家知識產權局官網的消息,5月11日至今,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公佈了12項專利申報,主要聚焦數字貨幣和數字貨幣錢包,相關研究有進一步深入與突破。事實上,不僅是中國央行,目前多國央行都對數字貨幣顯示出濃厚興趣,並在研究落地方面付諸行動。

各國央行發力“鏖戰”數字貨幣

中國央行著力探索數字貨幣

在對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在國家知識產權局官網上公佈的專利信息進行梳理後,《上海金融報》記者發現該研究所自2017年11月至今公佈了47項專利,主要涉及對區塊鏈網絡中各節點的動態管理、對數字貨幣及數字貨幣錢包相關技術的發明和系統構建等,包括數字貨幣錢包的登錄方法、終端和系統;數字貨幣錢包註銷的方法和系統;基於數字貨幣錢包查詢關聯賬戶的方法和系統;數字貨幣兌換方法和系統;數字貨幣交易信息的查詢方法和查詢系統;數字貨幣錢包更換密鑰的方法、系統;數字貨幣錢包開通的方法和系統;查詢數字貨幣明細信息的方法和裝置等。

總體來看,專利覆蓋的環節相當全面,具體內容較為詳實,如7月20日公佈的“一種查詢數字貨幣明細信息的方法和裝置”,具體實施方式為:生成包括查詢指令的查詢請求;將所述查詢請求發送至安全模塊;由安全模塊使用錢包私鑰對所述查詢請求進行簽名;接收簽名後的查詢請求,在使用錢包公鑰驗證所述查詢請求的簽名信息有效後,根據所述查詢指令顯示數字貨幣明細列表。該實施方式能保證用戶查詢數字貨幣明細信息時的安全性。

據瞭解,2014年中國人民銀行成立研究團隊開展數字貨幣研究,2015年完成法定數字貨幣原型的兩輪驗證,2016年央行數字貨幣研討會明確發行數字貨幣的戰略目標,2017年1月成功測試基於區塊鏈的數字票據交易平臺並試運行數字貨幣。顯然,中國央行已在數字貨幣領域進行了大量探索。

各國央行發力“鏖戰”數字貨幣

發行數字貨幣將遵循基本原則

其實,不僅是中國央行,包括新加坡央行、突尼斯央行在內的多國央行,都在積極應用區塊鏈技術構建更安全的數字貨幣管理體系。那麼,各國央行發行數字貨幣的技術支撐是什麼?

“有關各國央行發行數字貨幣的技術支撐問題,可分為西方主要經濟體央行、歐洲央行和中國央行三個部分。”中國社科院信息情報研究院助理研究員徐超對《上海金融報》記者表示,“西方主要經濟體方面,值得關注的是英格蘭銀行聯合倫敦大學2016年研發的英國央行數字貨幣Rscoin,其採取分佈式記賬(即區塊鏈技術)與傳統中心化結合的技術,可保證整個記賬體系的透明度。設計機制與之類似的還有加拿大央行的CADcoin、新加坡央行的Ubin等。歐洲方面,歐洲央行目前並沒推出數字貨幣,但其和日本央行聯合研究區塊鏈技術在金融基礎設施領域的應用前景,認為其有可能強化支付清算體系的穩健性與可靠性。”談及中國央行,徐超表示,根據公開資料,尤其是已申請數字貨幣的專利,可以發現中國央行的數字貨幣構建思路將遵循一些基本原則,如央行保留數字貨幣的發行權,即由央行負責數字貨幣的設計要素和數據結構,由央行發行數字貨幣;不改變目前央行-商業銀行的二元貨幣供給體系;傳統貨幣與數字貨幣一體化管理,數字貨幣的用戶身份認證採用“前臺自願、後臺實名”原則;數字貨幣的發行、流通、清點核對及消亡全過程登記,或採取分佈式記賬技術與傳統中心化結合的技術;充分運用可信雲計算技術和安全芯片技術來保證數字貨幣交易過程中“端到端”的安全;減少清算環節、降低交易成本等。

業內人士指出,數字法幣的發行會進一步推進相關技術成熟,區塊鏈技術目前雖已得到全球各界認同,但仍存在效率、隱私保護等方面的潛在問題。各國央行發行數字法幣,應保證技術基礎更加完善、高效與安全。

各國央行發力“鏖戰”數字貨幣

需求推動法定數字貨幣研發

那麼,包括中國人民銀行在內,各國央行積極推進法定數字貨幣研發的原因何在?徐超表示,從整體來看,這既是應對金融科技發展的需要,也是應對有效監管數字貨幣的需要。如西方主要經濟體央行在推進研發法定數字貨幣項目的同時,對已達到金融科技專利標準的方法和技術,會積極主動申請相關專利,不僅能有效保護該國法定數字貨幣的科技成果不被第三方非法侵害,還有助於搶佔金融科技制高點。“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我國央行也早已心領神會。”徐超表示,“改革開放以來,為實現金融現代化,我國不得不向西方國家支付金融科技的專利使用費。儘早申請法定數字貨幣相關專利,可在相當程度上避免受制於人的情況發生。”

徐超進一步指出,進入21世紀,在大數據、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技術和雲計算等信息技術革命推動下,貨幣形態及其流通模式日趨數字化和網絡化,出現了不同於傳統貨幣的新型貨幣,即數字貨幣。“客觀來說,數字貨幣迅速發展,通過點對點加密技術,一方面提高交易私密性和資源配置效率,另一方面也加劇市場風險聚集,這需要監管部門予以回應。對此,國際組織呼籲用監管科技(Regtech)應對金融科技挑戰。”

徐超認為,國央行發展數字貨幣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目的應是加強監管科技的發展,即通過申請法定數字貨幣專利的方式,為規範數字貨幣發行、流通提供技術支撐和標準。因此,我國央行已申請的一系列關於數字貨幣和數字貨幣錢包的專利,無疑會成為監管法定數字貨幣的技術標準。

各國央行發力“鏖戰”數字貨幣

發展數字貨幣勿忘金融穩定

值得一提的是,數字貨幣可能導致的風險,一直是各方關注的焦點。由此,監管就成了“重中之重”。

在3月舉行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時任央行行長周小川在回答記者有關數字貨幣的提問時稱,數字貨幣的發展有技術發展上的必然性,但同時要注意金融穩定,防範風險,中國對數字貨幣的應用需通過充分測試方可推廣。

瑞士央行董事會成員ThomasMoser 在6月末的某次會議上表示,出於金融穩定的考慮,目前各國央行在發行數字貨幣方面的興趣正在減退。“雖然這個新技術讓每個人都感到興奮,但它要讓位於政策。現在的情況是每個政府都在監督,有一部分已開始試驗發行數字貨幣,但我認為政府部門都在等待其他國家先去做,然後再確保自己也可以做。”

民生證券的一份研報也指出,對於以區塊鏈為底層技術的央行數字貨幣而言,如何科學地設定和調控數字貨幣發行量,保證其幣值穩定,是央行發行法定數字貨幣要解決的關鍵問題。因此,對於以去中心化為目的產生的區塊鏈技術,如何通過金融科技對其進行革新,從而達到對數字法幣的監管與調控,是擺在央行面前的一道難題。可以預見,未來央行將投入大量的社會資源、人才和技術資源,以促進相關技術發展完善。

記者 戚奇明

更多金融資訊可關注上海金融報官方微信shjrb390,或者在微信中直接輸入 [上海金融報]關注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