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河创新“支部+X+贫困户”模式 推动精准扶贫

支部引领,领出怎样的精彩

白河创新“支部+X+贫困户”模式 推动精准扶贫

脱贫攻坚的陕西实践 亮点16 陕西农村网-陕西农村报安康讯(记者 李冀安)白河县121个村中、建档立卡贫困村74个,贫困人口7.1万人,贫困面积大、脱贫任务重。近年来,白河县积极探索推行“支部+X+贫困户”精准扶贫模式,充分发挥党组织的组织优势、组织功能、组织力量,推动党建与精准脱贫深度融合,为脱贫攻坚提供持久的力量保证。

锻造坚强支部,引领脱贫攻坚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近年来,白河在累计投资4000余万元建成90个高标准村民综合服务中心的基础上,结合“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年”活动,采取县财政兜底方式,投资近200万元,确保纳入“清零行动”的4个活动场所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将近年来探索创新、行之有效的党建责任清单、村干部任职承诺、党员“定期活动日”等十项具体措施,总结提升为村级党组织十项制度,推动村级党组织建设全面规范提升。

同时,按照人岗相适、按需选派的原则,选派78名优秀机关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为推动“支部+X+贫困户”精准扶贫提供人才支持。大力实施基层党员干部暨新型农民大培训行动,举办精准脱贫攻坚专题培训班3期,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32场次8000余人次。

全县120个村(社区)党支部全面推行党员“定期活动日”制度,进一步增强了农村党员的党性观念和党纪意识。探索“互联网+”新模式,借助基层党建精准指导平台(手机+党支部)和网络党支部,把“支部建在网上、党员连在线上”,实现3460名党员线上线下“同步学习、同步教育、同步活动、同步服务”,推动党员教育管理常态化、规范化、全覆盖。

七种模式,实现精准对接

三院村是白河县冷水镇后高山村,通过“锻造坚强支部引领、流转土地建园区、招商引进小微企业,解决就地就近就业”,顺利破解了高山地区的脱贫难题,三院村搬到社区的1070人中,除310名外出务工、年老体弱和儿童学生之外,其他劳动力80%全部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基本没有留守在家吃“闲饭”现象,搬迁户农民纯收入达到9756元。

白河县东坡村山高坡陡,土地贫瘠。该村党支部结合村情实际,把发展甘蔗酒酿制作为主打产业,并引导创业能人成立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2016年,该村通过采取“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先后种植甘蔗155亩,带动75户贫困户年增收1000至6000元不等。

白河县以党支部为核心,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思路,采取引、建、培、聚等途径,探索推行“+农业园区、+社区工厂、+龙头企业、+合作组织、+旅游景区、+创业人才、+党员干部”等七种模式,让贫困户通过流转土地、劳务用工、订单销售等方式参与“党支部+X+贫困户”扶贫模式,实现稳定增收脱贫。全县已建成现代农业园区52个,开发旅游景点12个,扶持创业人才创办龙头企业23家,成立经济合作组织69个,带动4500余户贫困户增收致富。

同时,白河县积极推行“三包、四扶、五保障”模式,扎实开展以组织联建、党员联动、实事联办、帮困联助为主题的“四联”活动,全县82个县直部门包联首批启动的29个精准扶贫村,每名党员干部包联1至2户贫困户,帮助跑项目、找路子、兴产业,推动帮扶工作由外部“输血”向内部“造血”转型。并发挥工商联、共青团等群团部门职能优势,引导社会资金、项目、企业进村,组织50家有帮扶能力的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结对帮扶50个贫困村,通过产业帮扶、医疗帮扶、教育帮扶、扶贫济困等方式,推动社会扶贫资源向贫困村和贫困人口汇聚,带动贫困群众实现脱贫增收。

夯实责任,务求工作实效

白河县严格落实党建工作巡查督导制度,把“支部+X+贫困户”精准扶贫工作作为巡查督导重点内容,实行一月一暗访、一月一通报。县委成立3个督查组进行跟踪督导,现场帮助解决具体问题30余个。同时,建立“定人员、定任务、定责任、定目标、定时限”的“五定”责任机制和抓党建促脱贫攻坚考核评价机制,把各镇落实“支部+X+贫困户”精准扶贫模式作为检验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成效的重要内容,并纳入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对工作推进相对滞后的2名镇党委书记进行提醒谈话,确保“支部+X+贫困户”工作落到实处。

按照“有方案、有规划、有典型、有特色、有效应、有氛围”的“六有”要求,采取灵活多样的带动方式,培植以省级天宝农业示范园区为代表的县级示范点10余个,镇级示范点30余个,带动74个贫困村创新“支部+X+贫困户”精准扶贫模式,有效发挥了典型示范引领作用,为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奠定了坚实基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