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能超越上海的底氣何在?

深圳能超越上海的底氣何在?

去年,深圳地區生產總值達到了2.24萬億元,超過了廣州的2.15萬億元。在輿論場裡,“北上深”被提及的次數越來越多,“北上廣深”似乎越來越過時了。

就在大家討論廣州還會不會反超回來的時候,廣州市統計局在官網發佈簡報,只是說“一季度廣州市經濟運行平穩”,未能披露具體增長數字,多方分析後才發現,2018年第一季度廣州經濟增速只有 4.3%。同期深圳經濟增速可是達到了8.10%,照這趨勢,廣州不僅難以超過深圳,反而會被深圳越拋越遠。

所以對於深圳來說,其下一個發展的想象空間不在於和廣州的競爭,而在於確立一個更大的目標。

比如,超越上海,成為中國的經濟中心?

2017年上海地區生產總值為30133.86億元,深圳還不到上海的75%。深圳地區生產總值最後一次沒超過廣州的75%的時候,正是2002年。後來深圳花了15年超過了廣州。

那麼,深圳有可能再花十五年超過上海嗎?

這不是不可能。雖然現在上海和深圳之間差了一個西安那麼多的GDP,但是相比上海,深圳未來更加光明。

創新是深圳的底氣

深圳的底氣,在於創新。

2013年,深圳受理專利申請80657件,比上海少了將近六千件。2014年,深圳就實現了反超,從此把上海甩開,到了2017年深圳受理專利申請量達到17.71萬件,比上海足足多了4.5萬件。

深圳能超越上海的底氣何在?

深圳的專利申請可不是灌水灌出來的,其含金量相當高。深圳去年PCT國際專利申請量2.05萬件,而上海的這個數字則遠遠不如深圳,只有2100件。

深圳的創新動力怎麼就這麼強?

單看研發投入的絕對值,上海對研發活動的經費投入是高於深圳的。

深圳能超越上海的底氣何在?

為什麼上海有著比深圳還要高的研發投入,創新效果卻不如深圳呢?

創新的動力在於企業

深圳研發的主體主要是企業,其研發市場導向性更強,經濟效益更好。深圳市企業研發經費投入佔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均在85% 以上,而上海市只佔到50%左右。

這就導致了上海和深圳之間企業活力的不同。在A股、H股和美股上市的公司總市值,深圳在2016年反超上海,並在2017年將優勢拉大。

深圳能超越上海的底氣何在?

在上市公司中,上海市值前8名是交行、浦發、上汽、太平洋保險、聯通、寶鋼、上港和國泰君安,全都是國企;而深圳上市公司市值前7名中,有5家上市公司結構以民營為主,分別為騰訊、中國平安、萬科、平安銀行和比亞迪。如果加上沒有上市的華為和實際總部在深圳的順豐控股,深圳民營公司的實力就更壯大了。

深圳長遠前途看好

現在上海的GDP、財政收入和金融也仍然領先於深圳,然而一時的領先不能掩蓋深圳長遠的優勢。

先來看看財政收入佔GDP的比重,深圳財政收入佔GDP比重歷年來都只有15%左右,遠低於上海的將近20%,說明深圳政府主導經濟的程度遠低於上海,這從另一個角度證明了深圳的企業比上海更有活力。

深圳能超越上海的底氣何在?

而在金融領域,深圳已經穩坐第三,在某些細分領域能夠衝擊前二。

2017年底,深圳全市金融機構(含外資)本外幣存款餘額69668.31億元,排名全國第三。深圳轄區在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備案的私募基金實繳規模1.67萬億元,居全國第三。深圳證券公司總資產(約1.36萬億元)、淨資產(約3872億元)、淨資本(約3132億元)及營業收入、淨利潤規模等主要指標均僅次於上海,居全國各省市第二位。

隨著深圳企業繼續崛起,創新活力持續下去,在金融領域的短板也會慢慢補齊,深圳超越上海也不過是時間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