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凶”何在?三大券商並非股災元凶 國信證券董事長因之自殺

求真相。

“真兇”何在?三大券商並非股災元兇 國信證券董事長因之自殺

11月5日,中信證券、國信證券及海通證券相繼發佈公告稱,證監會經審理認為,三家券商“融資融券業務違法事實不成立,決定給予結案”。

至此,曾轟動一時的“做空A股案”終於水落石出,三家券商亦沉冤得雪。這件因2015年股災而起的案件,曾涉及多家公司及多名高管,而其中對中信證券的影響尤為巨大。

作為國內第一大券商,中信證券一直以來的口號都是做“中國的高盛”。由於坐落於北京麥子店街,外界也戲稱其為“麥子店高盛”。據稱,美國知名投資家查爾斯·埃利斯(charles D.Ellis)寫的《高盛帝國》,一度是中信證券員工的必讀書目。

2014年券商排名顯示,中信證券以563億美元市值位列全球第四大券商,僅落後於高盛(835億美元)、摩根士丹利(703億美元)及UBS(672億美元)。樂觀者甚至認為,在經歷2014-2015年大牛市後,中信證券市值將超越高盛。

2015年股災及隨之而來的中信證券高層大動盪,讓這一切化為烏有。在調查股災原因時,憤怒的投資者們普遍相信是由於“某些中外投資機構勾結牟利,惡意攻擊中國股市”,中信證券及國信證券均被視為“幕後元兇”。

其後,隨著公司多位高管被調查、靈魂人物王東明宣佈退休,中信證券幾近遭遇滅頂之災。國信證券亦未能躲避噩運,2015年10月23日,公司總裁陳鴻橋在家中自殺身亡,並留下五字遺書:請勿擾妻兒。

“真兇”何在?三大券商並非股災元兇 國信證券董事長因之自殺

中信證券原董事長王東明

2017年5月,經過兩年多調查後,證監會向中信證券下發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其中提及,中信證券融資融券業務開展過程中,與司度(上海)貿易有限公司(下稱“司度”)的相關業務違反相關規定。

證監會決定沒收公司違法所得人民幣6165.58萬元,並處3.08億元罰款。國信證券、海通證券也因違規向司度提供融資融券業務,分別被證監會罰款1.04億元、255萬元。

北京京安律師事務所張越告訴時間財經,如果上述券商已經繳納罰款,且經確認原具體行政行為錯誤,罰沒資金應當退還。而且,行政相對人有權要求證監會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的規定進行錯誤罰沒的行政賠償。

並未“做空A股”

據證監會調查,2011年2月,司度在中信證券開立普通證券賬戶,但一直未從事證券交易。根據規定,“在中信證券開戶滿半年(試點期間,開戶滿18個月)”是客戶開立信用賬戶的條件之一。


“真兇”何在?三大券商並非股災元兇 國信證券董事長因之自殺


隨後,中信證券在司度從事證券交易時間連續計算不足半年的情況下,仍然為後者提供融資融券服務,並於2012年3月12日為其開立信用證券賬戶。

2012年3月19日,中信證券與司度簽訂《融資融券業務合同》,致使司度得以開展融券交易。該項業務由時任中信證券信用交易管理部負責人宋成牽頭制定,由分管副總經理笪新亞籤批實施。

2015年1月,司度作為委託人、國信期貨作為管理人、國信證券作為託管人,三方簽訂資產管理計劃合同。稍後,國信證券為司度實際控制的資產管理計劃開立證券賬戶,並於次月開通信用證券賬戶。海通證券為司度更是大開綠燈,司度也由此開始大規模的融券交易。

證監會調查發現,截至2015年10月22日,中信證券向司度收取融券收益人民幣5288.63萬元,融券成本人民幣4726.35萬元,淨融券收益人民幣562.28萬元;

同時,中信證券向司度收取交易佣金人民幣8942.88萬元,扣除交易所規費,淨佣金收益人民幣5603.3萬元;兩項合計,中信證券共取得收益6165.58萬元。

證監會認為,上述行為違反了《證券公司融資融券業務管理辦法》第十一條的規定,同時構成《證券公司監督管理條例》第八十四條第(七)項“未按照規定與客戶簽訂業務合同”所述行為。

據此,證監會決定沒收中信證券違法所得人民幣6165.58萬元,並處人民幣3.08億元罰款。同時,對當事人宋成、笪新亞給予警告,並分別處以人民幣10萬元罰款。

除中信證券外,國信證券、海通證券也因違規向司度提供融資融券業務,分別被證監會罰款1.04億元、255萬萬元,並沒收違法所得。

據第一財經報道,司度通過三層設計,與上述機構配合,實現了“放槓桿”做空獲取暴利。首先是在不滿足開戶條件的情況下,司度利用了多家券商在兩融開戶時的違規操作漏洞,同時鑽了投顧模式直接下單的監管空檔。

在連續衝破多道券商本應嚴加監管的關卡後,司度最終得以順利潛入市場。而且司度還借用資管計劃在場內外大放槓桿,再利用類“T+0”的日內迴轉瘋狂獲益。

2017年5月24日,中信證券、海通證券及國信證券分別收到證監會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其中提及,三家公司融資融券業務開展過程中,與司度的相關業務或涉嫌違反相關規定。

2018年11月5日,就前述調查,三家證券收到證監會結案通知書。其中提及,經審理,中國證監會認為公司的涉案違法事實不成立,決定該案結案。

“中國高盛”元氣大傷

2015年6月15日,上證指數從5170點高位突然掉頭向下,股災正式降臨。此後,市場迅速陷入極大的恐慌和大面積踩踏中。在接下來不到三個月時間裡,兩市總市值合計蒸發24.28萬億元。


“真兇”何在?三大券商並非股災元兇 國信證券董事長因之自殺


在隨後調查股災誘因時,市場普遍相信主要由於“某些中外投資機構勾結牟利,惡意攻擊中國股市”。之後,中信證券被指利用旗下中信創投,聯手國際對沖巨頭Citadel旗下的司度公司度(上海)貿易有限公司(下稱“司度”),涉嫌“做空A股”。

2015年8月,新華社報道稱,中信證券徐某等8人涉嫌違法從事證券交易活動已被公安機關要求協助調查。而在一個多月前,中信證券還是救市主力軍。後經證實,徐某即為徐剛,時任中信證券董事總經理徐剛。

9月15日晚間,中信證券公告稱,公司總經理程博明等三人,因涉嫌內幕交易、洩露內幕信息被公安機關依法要求接受調查,相關工作正在進行中。從總經理、核心高管到業務骨幹,不到一個月時間多人被帶走,中信證券“元氣大傷”。

2015年11月,中信證券靈魂人物王東明從董事長的位置上退休。中信證券籌建於1995年,後在王東明帶領下成長為行業龍頭。作為組建者之一,王東明成為業內公認的“老大哥”。

2016年9月,在空窗9個月後,中信證券總經理之位迎來繼任者楊明輝。隨著楊明輝的接棒,中信證券高層人物換血基本告一段落。

據財報顯示,中信證券2017年實現營收432.92億元,歸母淨利潤114.61億元,仍然穩坐國內券商頭把交椅,但與國際同行相比排名已大不如前。2017年中信證券總資產為6256億元,相當於高盛的10.44%,營業收入則僅為五分之一。

如今中信證券沉冤得雪,它能追上那個曾經被寄予厚望的自己嗎?(時間財經 胡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