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爲什麼要買自吸車?

我為什麼要買自吸車?

自吸車比渦輪車開起來更省心,用起來也更省錢,先從省心開始講。

自吸車比渦輪車開起來更省心

自吸車動力更平順

首先自吸車的動力輸出就是要比渦輪車更平順,開起來更舒心,渦輪車它有渦輪遲滯的,踩一下不一定理你,要等一會再走的。

那你就說老張拿杯水來,「噢」拿一杯水過來,老張拿杯水來,「啊哦噢」那我拿杯水給你。

舒服和不舒服有些人覺得差不多,有些人會覺得就是很難受,這麼頓一下,拿過來你就拿過來好了,這個人磨磨蹭蹭的,就會有這個關係。

渦輪遲滯不可避免

渦輪遲滯是沒有辦法消除的,它是渦輪開始轉動,一直到它最大轉速完成增壓,就是需要一定的時間,好的車子可以短,但不代表它沒有。

你用電風扇按下開關,到風扇轉到最大之間不是還要等一下的,和渦輪遲滯道理差不多。

自吸車沒這麼複雜的,空氣直接進來又不用通過渦輪的,踩一腳直接燒燒就走了,就沒有遲滯平順性方面的問題,開起來很舒心,說走咱就走。

自吸車不怕加不到油

而且自吸車不怕加不到油,自吸車用的標號一般都是比渦輪車是要小一點的。

根據《消費者報告》的統計,市場上大概有16%的在售車型是需要使用高標號汽油的,比如95或者98,都是渦輪增壓車型。

倒不是所有增壓車型都一定要用高標號,比如思域就不一定要高標號,但是要加高標號的一定是增壓車型,反過來你想高爾夫都要加高標號的。

偏遠地區可能沒有95號油

1.6L自吸的手冊中說92或者更好的,1.4T渦輪的95或者是更好的,城區使用差別是不大的,你要來個自駕遊跑的稍微遠一點,95號沒的加就會比較煩。

比較熱門的青藏線路,根據大自駕網的統計,拉薩以西的地區平均四個加油站才有一個是加95的,你還得找的到,你還得順路,跑過去的時候油還得夠。

自吸車比渦輪車更不容易壞

那麼自吸車還有好處,它比渦輪車更不容易壞,自吸車的平均故障間隔時間(MTBF)要遠遠長於渦輪車,更不容易壞。

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它是做過一個發動機平均故障間隔實驗的,這個大學你可能不熟,但是它被《泰晤士報》評為頂級工程研究性大學,反正就是比較厲害的。

它們做了一個實驗,採用一個統一型號的A8C22發動機,簡單的說就是發動機是一樣的。

那這結果顯示出來了,這個增壓值每增加0.05Bar,平均故障時間的間隔就要縮短12.56%。

自吸車故障時間間隔更長

那我說人話,A4 B5那代,增壓型號的平均故障時間只有自吸車的34.17%,什麼意思?

我打個比方,就是說我自吸車子開100天不會壞的,渦輪增壓車開到34.17天的時候就要去檢查了,說不定就是壞了。

或者說自吸車開20萬公里發動機出大故障了要修了,增壓車型有可能69000公里的時候,就會有發動機故障。

一輛車買來你開多久,你開到7萬公里的幾率大不大?你開到20萬公里的幾率大不大?就有區別了。

自吸車比渦輪車開起來更省錢

同排量的自吸車比渦輪車更省油

再一個自吸車也更省錢,同排量的自吸車一般都是比渦輪車更省油的,渦輪車在渦輪增壓開始之前,基本上就是一個同排量的自吸發動機了,一旦渦輪全速工作之後,它的等效排量是會變大的。

繼續拿奧迪A4,B5那一代來說,1.8的自吸和1.8的增壓,發動機是同規格的,唯一區別就是有沒有裝增壓器。

通過對比增壓前後的油耗,我們來看一看到底省油還是費油,計算油耗比較精準的方式是看這輛車的碳排放量。

因為這個油的品質密度是會有一定偏差的,但裡面主要提供動力的是碳元素,這點是不會變的,所以說燒掉的碳越多,其實就是越耗油。

1.8T和2.4L的自然吸氣比較接近

歐盟有數據的,人家也很嚴謹,兩種發動機巡航開的時候,碳排放量都是每公里182克,但是渦輪型號在增壓介入的時候,實際排放量就大的多,達到了219克每公里。

這個就基本上和奧迪2.4升的自吸碳排放量很接近了,2.4的是226克每公里。

這是因為增壓其實就是增加氣缸裡面的進氣量,1.8T這款車子的增壓強度是0.48,也就是說它是自吸發動機進氣量的1.4倍。

當渦輪全速工作的時候實際排量就是總進氣體積減去受熱膨脹後沒進入發動機的氣體體積,差不多算是2.2升的自然吸氣。

渦輪和自吸適合不同的路況

具體公式我不展開講,你大致瞭解一下就行了,所以說這個1.8T和2.4的自然吸氣比較接近,總結一下有點繞。

1.8T的A4增壓之前,它就是1.8升自吸的油耗一模一樣,增壓之後它是2.2升自吸的油耗。

排量接近的時候,綜合路況往往是自吸更省油,而且城市裡面走走停停,渦輪它不一定用的足用的全。

土話說開高速渦輪好像挺省油,動力也不錯,城市裡一堵,還不如低排量的自吸來的動力好省油,也就是這個道理。

自吸車比渦輪車更不容易積碳

再一個就是自吸車其實比渦輪車更不容易積碳,自吸車的進氣方式就是空氣直接灌到發動機裡面來。

而渦輪增壓它相當於是外部施加了一個壓力,把空氣壓到發動機裡面去的,壓進去的這個過程就是壓縮空氣。

根據阿伏加德羅定律PV=KT來說,壓強和溫度是成正比的,公式你不用管,也就說壓強越高它的溫度也就越高。

發動機溫度越高脫氫現象越明顯

那麼渦輪發動機只要一增壓,氣缸、進排氣歧管的溫度就會升高,雖然渦輪車有額外的冷卻的裝置中冷器,但是溫度依然會比自然吸氣發動機高,高多少?一般是40到60攝氏度。

溫度越高脫氫現象就越明顯,這個脫氫是幹什麼用的?就是汽油中的碳原子,它會被還原出來,附著在氣缸上、進氣歧管這些地方。

拿人話說就是一脫氫的車子就積碳了,清理積碳的方式很多,但是總歸要花錢,還要花時間。

自然吸氣溫度低不容易積碳,你省下的不光是清積碳的錢,你還省下時間和麻煩和心情。

自吸車的購車費用和保養費用更低

那麼再來一個為什麼要買自吸車?便宜,買買也便宜,養養也便宜,同配置的情況下自吸車比增壓車便宜個1萬塊錢是沒有太大問題的。

你看看高爾夫1.6L 144900,1.4T 154900剛好是1萬塊錢,而且根據廠家的保養手冊,1.6自吸5W30半合成機油差不多了,4升是198,部分地方是加5W40的機油。

那1.4T增壓型號就要用全合成的機油了,一次要用4升370塊錢就貴了,按照推薦5000公里或者半年保養一次來算,光換換機油就相差300多塊錢了。

這是打個比方,有些車子是7500公里,有些車子是1萬公里,只是你這麼算一定能算出差價。

每天都會給大家一段汽車實用小乾貨,每天60秒,輕鬆懂汽車,最後別忘記關注我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