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負該不該減?該怎麼減?

中國學美國要減負,美國學中國要"增負"

最近國內一篇文章《教育部,請不要為我孩子減負》刷屏。這篇文章反應了國內很多家長對教育部減負的牴觸情緒。同時也有人大代表發言說,現在小孩每天都在做作業,根本沒有時間去玩。

因為我自己對中美之間的基礎教育都還算比較瞭解,於是發現一個搞笑的情況,就是中美之間好像拿錯劇本了。

中國教育部對教學時間的看法

今天中國教育報刊文,回應反對減負的文章:

減負該不該減?該怎麼減?

文中稱:

在這樣一個需要凸顯教育公益性,彰顯教育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每個人的幸福生活奠基的教育功能新定位中,被認為阻礙我國教育發展的“學業負擔過重”問題已經成為影響每個孩子的幸福體驗,每個家庭的幸福生活,每個學校中教師獲得教育幸福的大障礙,首先需要得到系統治理。

從教育部的角度,來講減負是堅定不移,影響到幸福感的重大任務,必須要去做。

美國部分學校對教學時間的看法

而美國方面,CNN在2010年發表了一個研究稱,學生可以受益於長一些的教學時間。

減負該不該減?該怎麼減?

這個是關於KIPP (Knowledge is Power Program)知識就是力量項目的一個大範圍調研報告。

而比較黑色幽默的是,這篇文章中,作為正面典型的是。。。中國,他們要向中國學習。

“比如中國,他們的學校要比美國學校平均多提供300小時的教學時間,每個學年也要長41天。這就是說,我們的學生最後要比我們多學了幾千個學習時間的中國學生競爭”

減負該不該減?該怎麼減?

更多關於KIPP,我在我的系列文章中介紹過《美國教育改革觀察(1):為何美國寒門也無法出貴子?》

關於KIPP的教學時間:

What does set KIPP apart is the amount of time students are in school. A regular school day is from 7:30 a.m. to 5 p.m., plus extra weeks in the summer. Some schools even offer Saturday programs. That's up to 600 more hours a year in school than children who attend traditional public middle schools. The extra hours, said KIPP spokesman Steve Mancini, "allow us to turn 'or' into 'and,' " since a common complaint of teachers is not having time to cover the curriculum and deal with individual student needs. The extra time also allows more planning and collaboration among teachers.

KIPP通常是每天早晨7:30到晚上5點,暑假裡多上幾個星期的課。有的學校週六還會上課。(每個地區有所不同)

減負該不該減?該怎麼減?

這是美國休斯敦地區的KIPP 2017~2018年曆。

教學時間是早上7點25到下午4:15,週五到3:00

KIPP學校的效果非常好,無論是高中畢業率,大學入學率,大學畢業率幾個指標上都遠高於普通高中。

減負該不該減?該怎麼減?

美國前總統奧巴馬也曾經公開要求考慮增加學校的教學時間

奧巴馬的原文是:

我知道,延長教學時間和學年不是個很受歡迎的想法。至少我兩個女兒不願意,我的家庭不願意,可能你們的家庭也不願意。但是面對新世紀的挑戰,需要我們有更多的教學時間。如果韓國可以做到,我想我們美國也可以做到!

減負該不該減?該怎麼減?

節選自奧巴馬文選第五卷奧巴馬接見西班牙裔商會講話

不過由於美國教師工會的勢力實在太強大了,反彈很厲害,最後這個事情不了了之。現在延長教學時長這件事只在某些特許學校中實施。

中國,羨慕美國的快樂教育,要減負減負再減負。美國羨慕中國的優異學術表現,要延長教學時長,學年時長。而且都以對方為正面典型。

減負該不該減?該怎麼減?

到底該怎麼減負?

小學和初中的知識點,我們回過頭來看真的有那麼多,那麼難嗎?未必吧。現在很多家長和孩子抱怨有上不完的課,做不完的作業,有的家長還要週末去報各種輔導班。家長孩子苦不堪言,學習成績原地踏步。

不知道有沒有人想過,這些作業和功課有多少是必須的,而又有多少隻是浪費時間,為了忙碌而忙碌?

我先說自己的一段親身經歷,我們在初中的時候,非常幸運地遇到了一位很有特點的數學老師。毫不誇張地說,這位老師影響了我的一生,從學習方法到人生觀。

先說說教學成果:我們全班57人,數學滿分100分,我們班的數學平均分是98分。我們這個班的數學平均成績全市第一,而且後面兩年也是全市前列。

學習強度

我們都學的很輕鬆,我們三年從未做過任何一套額外的練習冊(中考前做了兩套模擬題)

教學秘訣

  • 課前需要預習,要帶著問題去聽課。

  • 上課必須認真聽講,不許記筆記。

  • 課後,認真做教材配套的練習冊,做錯的題目要做錯題集。

很簡單是吧,但是關鍵來了,練習冊上所有題目必須一道不落全部做一遍,必須要有步驟,結果對不算對。而且他會認真檢查每個學生的作業,如果做錯了,必須要訂正,交給老師檢查。當天作業,當天訂正。無論訂正幾遍,必須訂正正確了才算數。鄙人的記錄是,有一道題訂正了5遍,最後連自己都不好意思了。(怎麼跟code review那麼像啊)

這套方法,一方面培養了學生自學能力。另外一方面,減少了習題量,但每道題搞得清清楚楚。錯題集,特意針對自己的知識體系盲區。我們從來不覺得作業多,做不完。

而後來遇到的一些老師,讓你一套卷子接著一套卷子的去做,西城區,海淀區,朝陽區的卷子做一摞。然而你會發現一套卷子裡面,80%的題目或者知識點都是做過的,學過的,再做一遍完全是浪費時間。而遇到複雜的題目,如果沒有抱著無論訂正幾遍都要做對的決心,下次遇到還是錯,錯,錯。

所以我會看到有些人很忙很忙,卷子做了一套又一套,練習冊換了一本又一本,每天晚上弄到大半夜,最後成績出來還是不行。

所以真正的減負,是要研究如何改進教學方法,改進教學內容,而不是簡單地削減教學時間,把學生推向校外。

簡單削減教學時間,只是把問題推到了社會上去,沒學懂還是沒學懂。而社會教學機構是盈利的,他們會教你套路,會教你雞兔同籠,教你解題。但是很少有人會給你係統性教你如何正確高效地學習。如果你全部能自己搞定了,那他們不是自斷財路,自掘墳墓?!

另外補充一點,這位數學老師跟我們說:

我不會把練習冊後面的答案撕掉,但我知道習題答案中有錯的,我批改作業是看步驟的。如果我發現有人直接抄答案,一旦發現,期末數學直接0分。

結果就是所有人都不敢抄作業,抄答案,而且每做一道題都會認真做過程。如果發現答案不對,我們自己會再驗算一遍,還是不對,我們就會懷疑是不是答案有問題啊?!如果還是吃不準,幾個同學一起討論一下。一個學期下來,我們確實也發現了幾道答案錯的習題。

這個方法,養成了我們敢於懷疑權威的習慣。無論是誰給的標準答案,我們都要自己先算一下,看看答案是不是有問題。副作用是我們同學中好幾個在高中裡成了刺頭,居然敢懷疑老師說的!

小結

回到減負這個問題,我覺現在國內的超前教學,題海戰術,套路教學都是有問題的,這種負確實應該要減!

但是削減學校的教學時長未必是一個好辦法,真正減負還是要改進教學方法,改進課程體系。

關注我們。堅持篇篇原創。轉發就是最大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