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鐘級配送時代:算法壁壘依舊,滴滴跨界恐沒那麼簡單

分鐘級配送時代:算法壁壘依舊,滴滴跨界恐沒那麼簡單

如今的互聯網似乎無所不能。

先是做外賣的跨界搞起了出行用車,於是做網約車的也宣佈進軍外賣。

只是拋開外賣和出行兩大市場的差異性不談,這兩塊業務背後的技術差異也不可小覷。

事實上,匹配司機和乘客需求的網約車技術難度在移動互聯網大行其道的當下已經被反覆提及。

只是,相比之下,外賣這個行當雖然歷史久遠,但是技術難度往往被忽略。

這一次,美團外賣配送算法團隊負責人何仁清接受了楊姐採訪,詳細解讀為了實現“從下單到外賣送達只有28分鐘”,美團外賣如何通過技術手段讓超過50萬的騎手高效工作。

算法壁壘

外賣和網約車似乎都在解決同一類問題:在騎手或者司機有限的情況下,如何在更短時間內準確完成訂單。這個訂單,對網約車來說就是送乘客前往目的地,對外賣來說則是把食物送到顧客手中。

於是,從出行跨界外賣的商業邏輯可以解讀為,出行的本質是運輸,而外賣平臺的上線則是這一服務網絡的延展。也就是說,從打車到送外賣,這其中的轉變只是將“運送人”變成了“運送物”。

但事實上,外賣訂餐送餐的流程要比簡單的“運送物”複雜得多。

最直接的差異在於,網約車平臺連接的是司機和乘客兩方,服務主要是接人、送人兩個環節。而外賣需要匹配的是一個多人多點的匹配問題。

在路徑規劃的基礎上,計算騎手與訂單的最優匹配關係又是指數級的解空間。如此大的計算量,算法卻要在秒級完成所有最優路徑的計算、所有訂單的最優指派,因為計算的時間越長,下達指令時的實際情況與算法開始計算時的情況偏差越大,決策出錯的可能性越大。

從流程上看,用戶點了餐就希望能按時送到,而騎手上了路就希望每趟路線能多配送幾單,商家接了餐就希望騎手快來取餐,而外賣平臺則關心如何以最小的運力承接最大的配送壓力,最重要的是還能扛住高峰時段突如其來的訂單量。

事實上,用戶、騎手、商家、平臺的目標有時是互相矛盾的,滿足了一方,勢必會影響另一方,調度訂單是非常複雜的多目標動態規劃決策過程。

在美團外賣算法團隊負責人何仁清看來,外賣特點是多方參與,而且整體流程很長。這意味著,對於技術而言,不僅是更多維度上的挑戰,整體調度系統也會更加複雜。

相比之下,外賣其實是一個多點實時匹配的問題。

據何仁清透露,一般情況,美團外賣一個騎手手上最多有十幾個訂單,這意味著20多個取送餐任務節點,而路徑規劃的各種可能已是天文數字。

所以,如果一開始後臺調配系統能力更不上,就很容易出現騎手暫時接不到訂單,而商家不得不“手動”通知騎手到店取餐,再通過小票的電話和地址送餐的尷尬。

數據壁壘

除了算法上數量級的差異,整個外賣送餐的事實操作流程要更加複雜。

首先,外賣系統需要通過優化設定配送費以及預計送達時間來調整訂單結構。

這意味著,在接收訂單之後,系統需要考慮騎手位置、在途訂單情況、騎手能力、商家出餐、交付難度、天氣、地理路況、未來單量等因素,在正確的時間將訂單分配給最合適的騎手,並在騎手執行過程中隨時預判訂單超時情況並動態觸發改派操作,實現訂單和騎手的動態最優匹配。

而系統派單後,還要為騎手提示該商家的預計出餐時間和合理的配送線路,並通過語音方式和騎手實現高效交互;在騎手送完訂單後,系統根據訂單需求預測和運力分佈情況,告知騎手不同商圈的運力需求情況,實現閒時的運力調度。

這其中的配送路線並不是簡單的地圖導航。

網約車主要在小區外主幹路完成服務,沒有小區內部和室內導航問題,因為複雜度不高。而外賣騎手的訂單配送過程既有在室外主幹道上的通行,又有上下樓取餐和交付等室內任務,需要較高精度的小區內部導航和室內定位技術。

“不管是高德地圖、還是百度地圖,能夠提供的是從A點到B點的室外距離需要的時間。但是真正的室內地圖這塊,美團的數據其實是依賴外賣騎手們一單一單的跑出來的。”何仁清表示,美團外賣每天產生巨量的訂單配送日誌、行駛軌跡數據。

而通過對配送大數據進行分析、挖掘,會得到每個用戶、樓宇、商家、騎手、地理區域的個性化信息,以及有關各地理區塊騎行路徑的有效數據。基於大數據平臺,可以根據訂單的配送需求、地理環境以及每名騎手的個性化特點來實現訂單與騎手的高效動態最優匹配。

有意思的是,在美團的送餐系統裡面,會特別關注騎手的是上下樓時間。何仁清透露,他甚至專門研究過騎士在去低樓層和高樓層時的時間速度,低樓層的商戶如果在一個商場裡的時候就快,因為騎士沒有等電梯,而是乘坐扶梯。

而這些都不是一天能夠積累出來的,還需要不斷調優——要知道,每個商場的路徑規劃都有自己的特點,這直接影響了騎手去找商家的時間成本。除了上下樓時間,目前的系統還會關注騎電動車的時間。

何仁清認為,如果想要做到精確配送,必須要拿到這些數據。而這些數據需要長期的線下積累。”

運營壁壘

除了後臺系統調配,對於騎手工作時候的安全問題也是外賣平臺需要關注的重點。

何仁清想要強調的重點是,美團其實花很大的精力去關注騎手開電動車安全的問題。

而這其中最棘手的問題就是如何讓騎手在騎車的時候不要去看手機。畢竟,作為外賣騎手,每天都必須在城中的大街小巷與時間賽跑,在人多車多的大城市,加上繁雜的手機訂單處理操作,讓騎手們的安全存在極大的隱患。

美團給出的解決方案是在去年12月開始向外賣騎手提供“智能語音助手”。

這個“智能語音助手”其實是美團耗時歷經7個月研發時間的產品,主要由一個藍牙耳機和人工智能技術的語音交互系統組成。

“我們就怕騎手路上為了接單出事。”何說。

當外賣騎手佩戴耳機後,可以通過自然的語音交互方式完成接受派單、到店上報、取餐上報、語音撥打電話、送達上報等操作;除此之外,系統還會為騎手播報騎行超速提醒、天氣提醒、配送任務規劃等消息,實現全方位為騎手的配送安全保駕護航。

這意味著,當騎手佩戴耳機後,可以通過自然語音交互方式完成接受派單、到店上報、取餐上報等操作,實現全場景的語音交互,簡單便捷。此外,依託美團配送人工智能大腦,系統還會進行一系列的智能提醒與引導,包括騎行超速提醒、訂單查詢與自動播報、配送任務規劃等,為騎手安全提供全方位護航。

此外,智能語音助手還首創了“零喚醒”的語音交互設計。“零喚醒”交互基於配送全維度大數據和多項核心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實現場景自動識別,騎手只需“傻瓜式”回覆“是與否”就能完成操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