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教育自古便受到大家的重視?

一、教育的由來

最早將“教”和“育”連在一起的人是孟子。最早將“教”和“育”分開解釋的是許慎的《說文解字》。

“教育”一詞最早見於《孟子•盡心上》。孟子曰:“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二、教育的概念

廣義的教育:凡是增進人的知識技能、發展人的智力和體力、影響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動都是教育。它包括社會教育、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

狹義的教育:主要指學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據一定的社會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施加影響,促使他們朝著所期望的方向發展的活動。總結口訣:三有兩人一終。

三、學校教育的三要素

教育者指對受教育者在知識、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響的人,包括學校教師,教育計劃、教科書的設計者和編寫者,教育管理人員以及參與活動的其他人員,其中學校教師是教育者的主體,是最直接的教育者。

受教育者指接受教育的人,即各級各類學校的學生,是教育的對象,也是學習的主體。既包括在學校中學習的兒童、青少年,也包括接受各種成人教育的學生。

教育影響是連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紐帶或者說中介。包括教育內容和教育手段。其中教育內容包括教科書、教學參考書以及相關的電視影像資料、報刊、廣播等信息載體以及教育環境等;教育手段包括黑板、粉筆、多媒體、教師的語言等等。

四、教育的本質

教育是一種有目的地培養人的社會活動,這是教育區別於其他事物現象的基本特徵,是教育質的規定性。有目的區別於人的本能、無意識的活動,比如見風流淚、初生嬰兒吸奶等,人的本能活動不屬於教育。人區別於動物,動物不存在教育,比如老猴子教小猴子爬樹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