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藥不是越多越好!適宜的藥物治療要花對錢算對帳!

(健康時報記者 呂霖)日前,由北京藥學會主辦,北京市社區衛生協會協辦,《臨床藥物治療雜誌》社承辦的首屆臨床藥物治療大會在北京召開,大會以“共同追求適宜的藥物治療”為主題,來自全國各地的一千餘名醫藥工作專家為促進臨床合理用藥、控制醫療費用增長提供了新的思路與方法。

全國政協科教衛體委員會副主任、中國藥學會理事長孫鹹澤,中國工程院院士、副院長、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院校長王辰,北京天壇醫院常務副院長、國家神經疾病臨床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擁軍,北京佑安醫院院長李寧,北京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副局長、北京藥學會理事長梁洪,北京大學第三醫院藥劑科翟所迪教授等領導專家出席大會,並現場做致辭和演講。

無效的醫療是最昂貴的醫療

“無效的醫療是最昂貴的醫療。”《臨床藥物治療雜誌》主編、北京大學第三醫院藥劑科翟所迪教授在大會發言時說介紹,有效、安全、經濟的藥物治療,應成為臨床合理用藥的支撐。

治療疾病,牽扯到社會、病人、醫院、保險四方面的投入,而在天平另一端的“產出”方面,以往醫生卻總是更關注臨床產出,即臨床指標、治癒率等,而忽略了患者的感受。

北京天壇醫院副院長、北京市腦血管病搶救治療中心主任王擁軍教授認為,讓病人有效生存延長多少時間,需要多花多少錢,看的是人文尺度下的生活質量,而不止是臨床治癒率。

對於醫生來說,評價藥物不僅要看臨床治療上的安全性與有效性,更需要從藥物經濟學來進行考量,這才能讓患者和國家花的每一分錢都用在刀刃上,讓衛生保健資源發揮最大的效用。

精準醫學,是一種綜合評價個體的基因、環境和生活方式差異後,採取的疾病防治方法。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院校長王辰在大會發表了《精準醫學:從藥物基因組開始》的主題演講。

王辰院士認為,精準醫學的核心是精準用藥,即藥物基因組問題,根據患者基因的差別對藥物從適用性、禁忌症和用藥劑量上做相應調整。我國用藥失當現象嚴重,不良反應頻發,每年發生用藥失當約250萬例,造成死亡20萬例左右。

比如,我國目前尚未形成完備的藥物精準治療知識庫,僅有卡馬西平在說明書中進行了用藥警示性標註。而美國已率先開展精準醫學研究和實踐,國際上也已形成比較系統的藥物精準治療知識庫。截至今年5月17日,共納入266種藥物其中美國236個,歐盟88個,日本52個,加拿大104個,含非靶向藥物211個,靶向藥55個。王辰教授表示,亟需儘快建立基於中國人群的藥物知識庫。

北京天壇醫院常務副院長、國家神經疾病臨床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擁軍教授在大會演講中介紹,腦血管病是一種急性發作的慢性病,發病後分為致殘和非致殘兩類。約有一半以上的患者會先得非致殘性的腦血管病,如果能得到有效的治療,三個月就會沒有後遺症地重回健康;但如果沒有,10%~20%的患者會在一年復發,甚至會變成致殘性的腦血管病。

為減少腦血管病的致殘性,王擁軍教授團隊進行了一項研究,與單用阿司匹林相比,阿司匹林與氯吡格雷聯合治療早期缺血性輕微腦血管疾病的患者,可使其三個月卒中複發率降低32%,但相應的花費也增加了,以此來換取三成多複發率的降低,這樣是否值得?

在研究中,王擁軍教授團隊建了經濟模型,從衛生經濟學的角度,以考量患者治療後會擁有怎樣健康狀況的“成本效用分析”來評估用藥。這項名為CHANCE治療方案的研究五年前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引起全球關注;今年年初,美國心臟學會/美國卒中學會將CHANCE研究成果作為一條新增推薦寫入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管理指南。

研究結合當年國內人均GDP等情況得出結論,這項用藥投入很值!如果氯吡格雷價格下降,使用其與阿司匹林聯合治療其實是節約成本的。這不僅能促進臨床合理用藥,更有利於為藥物定價與醫保報銷等提供決策依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