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5次創業!李書福的初心與野心

40年5次創業!李書福的初心與野心

日前,在央視財經頻道舉辦的“改革開放40年•致敬中國汽車人物盛典”上,李書福赫然在列。

這一點兒都不意外。

因為在中國改革開放的這四十年,正是李書福持續創業的四十年。四十年的時間,他緊跟時代,多次成功轉型,並最終締造了龐大的汽車帝國。這使他成為中國民營企業家的傑出代表,同時也是最值得尊敬的汽車行業領袖之一。

一個多月前的5月21日,李書福曾親書萬字長文,向改革開放四十週年致敬,同時也回顧了自己四十年的艱難創業路。

李書福開篇講了一個故事,讓我們重新回到了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

我(李書福)是個放牛娃,上小學時,我利用暑假為生產隊放牛,每天0.15元,一個暑假能賺6元-10元人民幣,對我來講這是一筆大錢…

40年5次創業!李書福的初心與野心

或許不會有人想到,正是這樣一位“一窮二白”的放牛娃,在很多年後一手撐起了中國自主汽車品牌的旗幟。

2017年,吉利汽年年銷新車124萬輛,成為名副其實的“自主一哥”。他一手掌舵的吉利控股集團,更是涉足金融、教育、汽車摩托車、交通出行、文化旅遊等5大行業板塊,16項細分業務。

在汽車領域,吉利集團擁有8個汽車品牌,包括吉利、寶騰,以及一個世界級豪華汽車品牌——沃爾沃,兩個頂級跑車品牌——Polestar和路特斯,1個合資輕奢汽車品牌——領克汽車,此外還有1個出行服務品牌、1個飛行汽車品牌和1個摩托車品牌。

40年5次創業!李書福的初心與野心

此外,吉利還擁有奔馳母公司——德國戴姆勒集團9.69%的股份,是其最大股東,同時也是沃爾沃商用車的最大股東。除中國外,它還在白俄羅斯、英國、印尼、埃及、烏拉圭、斯里蘭卡、埃塞俄比亞等多個國家建有工廠。吉利集團,可以說是中國唯一一家名副其實的跨國車企。

-1-

其實中國汽車行業並不缺少放牛娃的故事。汽車業最大的玻璃供應商——福耀集團的董事長曹德旺也是這種勵志故事的典範。

這並非巧合,他們的成長曆程折射出了當時大部分人的生活軌跡。而恰恰是因為這樣的人生經歷,讓李書福們有了共同的性格特點:堅韌,不服輸。

熟悉吉利汽車發展歷程的人都知道,李書福的造車路並不像今天這樣一帆風順,而是經歷了很多次困難,進行了很多次嘗試。

李書福的商業思維源於小學時,利用課外時間為生產隊放牛,用自己賺來的錢付學費、生活費。他的第一桶金,則是憑藉一輛自行車和一臺二手照相機,靠著辛辛苦苦走街串巷和熱情周到的服務,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經過緩慢的積累,他成了照相館的小老闆。

40年5次創業!李書福的初心與野心

後來,他看到了廢舊電器的資源再利用價值,便開啟了第二次創業。他以家庭作坊的形式回收廢舊電器,從中分離銅、銀、金等金屬,再將其轉售出去。他的這一做法開創了國內循環經濟的先河,很多商人紛紛仿效。

讓李書福從普通商人向企業家轉變的,是他的第三次創業。

上世紀八十年代,改革開放讓中國人的經濟能力和消費能力大幅提升,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生活品質。彼時,兩次成功創業,讓李書福積累了金錢和經驗,這也促使他開始了第三次創業。不過從400個日日夜夜的反覆失敗和租用的廠房被收回,到校辦工廠頻遭教師投訴而停工,再到被舉報檢查,他涉足白電行業的計劃異常曲折。

最終,李書福“曲線救國”,以鄉辦工廠的名義創辦了“黃岩縣石曲電冰箱配件廠”。此後,李書福生產的北極花電冰箱,也成了家喻戶曉的家電品牌,生產的蒸發器、冷凝器、過濾器,也幾乎被所有的冰箱廠使用。

40年5次創業!李書福的初心與野心

他不服輸的精神也讓後來的一系列創業路順利了許多。在他的連續創業歷程中,不論是自行研究生產鋁鎂合金等裝潢材料,還是自主研製踏板摩托車,都一度出現產品供不應求的局面。其生產的鎂鋁曲板、鋁板幕牆等還出口幾十個國家和地區。

-2-

伴隨李書福的,除了黃牛般的勤懇和不服輸精神,還有其“桀驁不馴”的性格。或許是那個時代創業者的普遍特點。而這,也使他成了最著名的”汽車瘋子“。

40年5次創業!李書福的初心與野心

吉利汽車是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成長起來的。1996年,33歲的李書福斷然決定放棄摩托車生產。和之前一樣,他期望開啟新一輪的創業。次年,他親自帶領工程師完成了相關廠房的建設以及前期準備,吉利正式成為中國第一家民營汽車企業。

40年5次創業!李書福的初心與野心

1998年,吉利開發出它的第一款車——吉利豪情。在當時,沒有現代化的生產線,也沒有任何汽車生產經驗,吉利人硬是靠敲敲打打生產出了第一批樣車。而讓他們萬萬沒想到的是,即使他們掌握了造車技術,也能夠批量生產汽車,但這些汽車卻無法售賣,更無法上路行駛,原因很簡單——吉利沒有汽車生產資質,這個“偷偷”生下的孩子就不能拿到“身份證”。

40年5次創業!李書福的初心與野心

彼時,雖然我國改革開放已經足夠深化,但民營企業進入汽車行業卻簡直就是天方夜譚。即使在今天,生產資質還是民營資本進軍汽車產業的政策壁壘。幾經輾轉,一直到2001年,吉利才出現在國家經貿委公佈的汽車目錄上,吉利汽車正式獲得乘用車生產資質,它生產的汽車終於可以在市場上銷售了。這對吉利來說,是一個重要轉折。

吉利造車的最初幾年裡,在北京,吉利的兩款車“豪情”和“美日”一個月能賣出200多輛。而在全國,吉利全年銷售能達到3萬輛,成功實現盈虧持平。這對於一家建廠僅兩年的民營汽車企業來說,著實不易。

李書福也漸漸成了公眾人物,而人們則開始用“汽車瘋子”來描繪他。這不光是因為作為一家民營車企,吉利要造車,要和國際巨頭、國企競爭,也是因為李書福常常“語不驚人死不休”。

在李書福決定進入汽車行業的時候,他說過這樣的話:“造汽車嘛,我看也沒什麼了不起,不就是四個輪子兩個沙發再加一個車殼嘛”。這句話直至今天還經常被引用,且充滿爭議。並且他還堅信,他和他率領的吉利汽車會造出“每位中國人都買得起的車”,並且“我們要讓中國汽車跑遍全世界,而不是讓全世界的汽車跑遍全中國!”。甚至面對當時如日中天的通用、福特時,他還“大放厥詞”:“通用、福特遲早要關門!”

吉利能生產汽車,能取得生產資質,或許也正是是因為李書福這種近乎狂傲般的韌勁。那時候的李書福常說:“人在旅途,誰能知道前方有多少條路。要堅持住,朝前走。應該認準一個方向去走,人追求的是一個過程,而不是結果。失敗了沒意思,成功了也沒有意思。在成功與失敗之間那才有意思。無限的風采、無限的美麗在成功與失敗之間。”

-3-

在坊間,除了“汽車瘋子”這樣的綽號,李書福還有另一個外號——“大炮”,這也與“瘋子"的特點十分契合。

40年5次創業!李書福的初心與野心

這是因為李書福在業界是出了名的敢說真話的人。李書福剛剛造車時就曾抱怨當時的行業政策,期望“請國家給我們一次失敗的機會”。

而在吉利成長為一家卓有成就的車企後,面對新能源車准入機制問題時,他又一次“口出狂言”:“有些企業拿到了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卻根本沒有實力生產汽車,而是藉著’資質’四處找投資;而很多有能力、想要生產新能源汽車的企業,卻得不到生產資質。”

不只是在汽車行業、企業經營方面,李書福還炮轟過中國足協和國內的明星。

2001年,吉利斥資1000萬元入主廣州足球俱樂部,然而一度有望升入甲A聯賽的廣州吉利卻因某些關鍵場次的黑哨、假球而失利。隨即,李書福憤而宣佈退出中國足壇並炮轟足協:“今年甲B聯賽之所以醜惡不斷,腐敗叢生,其根子在中國足球管理層身上。中國足協的某些作為,既不講遊戲規則,也無視球迷呼聲。”

40年5次創業!李書福的初心與野心

在面對中國演藝明星追捧洋品牌的風氣愈演愈烈時,李書福稱,“以演藝明星為主要人群的部分有錢人,現在只知道消費世界名牌,汽車要開寶馬、奔馳,服裝只穿法國的,甚至連包都必須用LV的。在國家大力提倡自主創新的今天,明星中幾乎沒有人願意消費國貨。”

面對打車難、黑車多的亂象,他將矛頭直指壟斷體制,他認為:“我國的出租車市場,由政府和經營老闆把持,由此而產生的管理部門的既得利益、地方保護的既得利益和運營老闆的既得利益,已形成一種利益固化形態和一種被默認的社會文化環境,嚴重侵害了消費者的利益、廣大出租車司機的利益。”

或許是這種敢說真話的性格,以及對公平市場環境的執著追求,“大炮”李書福也受到了公眾的認可和尊重。如今,他除了任吉利集團董事長,還有經濟師的職稱,也曾當選為浙商總會第一屆理事會副會長。此外,他還是台州市人大代表,也是全國政協委員。

他取得的榮譽稱號更是數不勝數,就如他當選央視財經頻道的改革開放40年•致敬中國汽車人物。

40年5次創業!李書福的初心與野心

-4-

和其他有些企業家不同,成功後的李書福,並沒有膨脹浮躁,他依舊讓人很親切,與人交談時,那種有些呆萌的表情甚至讓人覺得他思想很單純。這也和他直言直語的特點不謀而合。

不過,深入思考後不難發現,在李書福的草根形象背後,是企業家應有的睿智。而這種睿智,則始終貫穿著李書福的創業歷程。

他的幾次創業都有一個共同點:他總是能發現別人看不到的商機。這是他成功創業的秘訣。他也有遠超常人的不言棄的精神,並總能給自己制定一個明確的目標,且使命必達。

與此同時,他還不斷地思考和反思,這讓他變得更為理性,這從日後一系列的戰略轉型就可見一斑。畢竟,放棄現有的賺錢的項目而投向未知,需要很大的勇氣。

2007年年初,經歷草創的10年超速發展,吉利迎來史上最大的危機。在汽車市場迎來第一次井噴時,小微型轎車市場萎縮,銷量驟減,這讓吉利開始失去賴以生存的低端車市場。意識到危機的李書福著手調整公司戰略,曾經的那句“造老百姓買得起的車”口號也悄然變為“造最安全、最環保、最節能的好車”。

40年5次創業!李書福的初心與野心

隨後就是一系列的擴張和品牌向上戰略。

從收購英國錳銅23%股權開始,吉利開啟了海外併購之路,期望通過併購實現技術、經驗的快速積累。

2007年,吉利向福特提出收購沃爾沃的邀約,直至2010年3月28日,吉利最終完成了“蛇吞象”的壯舉,以18億美元獲得沃爾汽車公司100%股權和相關資產。此後,當時的世界第二大自動變速箱公司——澳大利亞DSI也成了吉利集團旗下的資產。現如今,吉利已經從偏居台州一隅的民營小企業,成長為全球500強的國際化大型汽車集團。

40年5次創業!李書福的初心與野心

李書福式的睿智讓他始終認為,“除了要有大樹,也要栽培小樹苗,這樣才能形成一片森林”。在吉利集團不斷壯大的過程中,他一方面通過夯實自身實力,讓吉利汽車成為一家頗具實力的自主汽車品牌,還通過兼併重組,和股權收購,不斷壯大規模。另一方面,他也在引入海外汽車業人才的同時,培養出安聰慧、馮擎峰這樣的高管團隊。

40年5次創業!李書福的初心與野心

恰恰是這樣一系列動作,吉利的“20200”戰略前景變得愈加明朗。

-5-

除了汽車製造,李書福還涉獵了多個行業。其中有汽車製造可以視為起大出行戰略的關鍵一環。

其打造的曹操專車目前已覆蓋我國多個主流城市,在移動出行領域佔據了一席之地。其投資的飛行汽車,更多的則是關注未來。

李書福的野心,可見一斑。

讓筆者對李書福心生敬意的,還有他在教育產業的嘗試。十幾年來,其創辦的北京吉利學院、三亞大學圓了數以萬計學子的大學夢,也培養了一大批優秀人才。

從李書福身上不難發現,如果一個人有足夠的韌勁,或許很多事情都會變得像放牛一樣簡單。正如吉利收購沃爾沃時,奇瑞掌門人尹同躍都很同情書福,“太玩命了,擔心吉利會‘熔斷’”。但李書福還是堅持了下來,在收購交割完成後的當年,沃爾沃成功止虧。

也如他入選央視財經頻道改革開放40年•致敬中國汽車人物,這不單單是央視財經頻道對他成就的認可,也是對他給中國汽車工業做出貢獻的肯定。即使他只是中國汽車工業裡微小的一員,但他塑造出的形象卻是最偉岸的一個。

注:圖片均來源於網絡,轉自:車突突 車圖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