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從來不是文弱書生 而是不怕事的壯漢

所謂禮儀之邦,禮是內心對別人,對萬物的尊重,;儀是把把這種尊重一定的形式表現出來。

其實禮儀就是一種穿衣吃飯,說話形式的禮貌規範。而我們的華夏族從來不是血緣的民族,而就是禮儀的民族,凡是接受認同華夏文化禮儀的,我們都認為是華夏族,相反,如果背棄華夏禮儀,我們就不認為他是自己的同族,所以我們經常稱呼不講禮儀的人為禽獸。

我們常常評價我們中華民族是禮儀之邦,好像我們從來都是愛好和平,從來不崇尚武力,從來不對外侵略擴張。可是大家要明白,中國文明傳承千年,怎麼可能沒有強大的武力,中國地域遼闊,怎麼可能沒有對外擴張?

西周實行分封制,其實就是武裝殖民。派自己的親信親戚,率軍隊到地方建立封國。

秦朝的武力就更不用說了。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中國從來不是文弱書生 而是不怕事的壯漢

秦軍

漢朝時期北滅匈奴,南滅南越。史籍記載,匈奴控弦之士30萬,其實就是說成人男子大約30萬人。可是漢武帝墓筆記帶一戰,滅匈奴9萬餘人。加上此前三次戰役,一共滅匈奴15萬人。成年男子幾乎死了一半。如果再加上,漢軍主動出擊,搶奪牲畜焚燒物資,匈奴中的老弱婦孺因飢寒交迫而死亡不在少數。所以匈奴才被迫遠走。

中國從來不是文弱書生 而是不怕事的壯漢

唐朝皇室有鮮卑血統,是華夏族與少數民族混合的結果,所以雖然有華夏禮儀,但是更有少數民族的彪悍,對外侵略擴張,更是手下不留情,滅國十多個,影響力遠達中亞阿拉伯地區。為唐朝天子李世民贏得了天可汗的稱號。

宋朝重文輕守內虛外,對外屢戰屢敗。可是強大的經濟,繁榮的文化,先進的科技,宋朝先後扛住了遼,抗住了金,就算強大無比的蒙古,宋朝已堅持50年之久,這樣的武力還不夠?

明朝初年明成祖屢次北伐蒙古殘部,把整個漠北都給打怕了。鄭和下西洋,不只是文明之師,更是威武之師。即便到明朝末期,面對西方侵略者,明朝海軍依然一戰而勝之。在印度肆意妄為的西方侵略者,到了中國,也只能夾起尾巴做人。

中國從來不是文弱書生 而是不怕事的壯漢

徐樹錚

清朝末期總是被人詬病,這主要是我們放棄了向西方學習,而我們一旦向西方學習,我們的武力絕不比西方弱。即便是北洋軍閥混戰時期。北洋政府名將徐樹錚在1917年依然抓住沙俄出現十月革命的機會收復了想要獨立的蒙古。而新中國成立之後,朝鮮戰爭,對越自衛反擊戰,對印自衛反擊戰,更是徹底趕出了中華民族的威風。

和平發展繁榮,從來不是嘴上說說就可以做到的,必須依靠強大的武力,所以我們不要被,禮儀之邦,這個詞所束縛,我們是禮儀之邦,但這是建立在我們擁有強大的武力基礎之上的。

最後還是那句話,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