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岁前,一定要培养孩子这7大“核心能力”,早养成,孩子早受益!

每一位新手爸妈在迎接小宝宝到来时,有为自己孩子未来的成长设立一张育儿的“战略蓝图”吗?

还是面对一个新生儿不知所措,每天陷入养儿育女过程中无止境的哭闹、穿衣脱帽、更换尿布、推车、喂养、哄娃等琐事的忙乱中迷失育儿的方向?

是看了海量的育儿信息,读遍了许多的育儿书,发现自己越来越不知道如何育儿?

还是顺其自然,相信等到孩子大了自然什么都学会了?!

5岁前,一定要培养孩子这7大“核心能力”,早养成,孩子早受益!

家有两娃,平日在溜娃的时候与妈妈们聊关于育儿话题时发现孩子们都或多或少养成一些坏习惯:

  • 孩子做事很拖拉,每天的时间都不够用,不停的催促,说教甚至打骂收效甚微;

  • 每天起床上学要喊半天,孩子总是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快迟到了也不着急;

  • 每到吃饭时间孩子总是食欲不佳,一颗颗数着吃,吃一餐饭要花上近一个小时;

  • 碰到点困难、遇到点挫折、没及时满足他的要求、遇到点不顺心的事等孩子就爱哭闹、发脾气、情绪失控;

  • 孩子外出游玩时不懂得与他人分享,不懂得与人合作,总是以自我为中心;

  • 做任何事情都希望得到父母的奖赏,要不不愿意行动;孩子自己做错事还乱发脾气,责怪他人;

  • 一学习时就无精打采,一提起玩就精神抖索;

  • 生活、学习上碰到难题不愿意主动思考,积极面对,就等着父母或老师来帮助解答……

你家孩子有没有这些陋习?仔细想想,孩子的这些不良行为是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慢慢养成了,是父母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没有及时的引导、规范孩子的行为而导致的结果。

那么,针对孩子存在的这些陋习,父母要如何引导孩子甩掉这些坏毛病呢?在育儿过程中如何培养孩子才能尽量避免这些坏毛病上身呢?

最近看过的一本育儿书籍让我感触颇深,受益良多!就是美国著名儿科医生和育儿专家劳拉·加纳所著的《育儿的格局》。此书将育儿与未来世界所需要的优秀人才所具备的能力联系起来,通过脑科学数据论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养育的知识与商业成功人士、领导力、创新等所需必备技能相结合,提出了

抓住 0-5岁期间孩子大脑发育的关键期,用心培养孩子胜任未来的“7大核心能力”!而这7大核心能力的养成就可以帮助孩子轻松甩掉以上各种陋习,让孩子能更好的胜任未来!

5岁前,一定要培养孩子这7大“核心能力”,早养成,孩子早受益!

为什么要在5岁前培养孩子这7大核心能力呢?

因为婴幼儿的大脑在他们出生的头五年发展迅速,可塑性强,是刺激神经细胞形成联结最关键的五年,大脑高速发育的阶段也正是学习与发展的敏感期。在人生的头五年父母越早对孩子进行干预,鼓励并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习惯,培养和巩固这7大核心技能,在坏习惯养成之前就尽量避免其产生,让孩子拥有胜任未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所需的必备技能,这才是最有效的养育方式!

下面来说说这7大核心技能:

一、“我”——自我管理能力

自我管理能力包括执行控制技能、自我调节、自主规控、自控力、注意力和专注力、情绪管理等。

这一点我深有感触,我家涵涵从小没有有意识的去培养这方面的能力,导致他现在自我管理能力很差。每天的起床穿衣、洗刷、吃饭、学习等都必须有人严格监管,要不他能拖到你怀疑人生。孩子自控力、专注力与情绪管理也是“重灾区”,需要父母不断积极引导、沟通。

幼儿非常善于吸收,他们通过观察身边的人来进行模仿学习。

  1. 如果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为孩子树立好榜样;

  2. 注重孩子日常作息规律,不断的坚持并重复练习;

  3. 引导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教会孩子疏导自己的坏情绪;

  4. 通过日常互动游戏培养孩子的专注力、观察力和耐心等待的能力;

  5. 教学孩子学会深呼吸,通过控制呼吸来提升专注和情绪管理;

  6. 孩子情绪失控或有过激行为时,使用“隔离”而非“关小黑屋”(隔离是给予孩子空间和时间,慢慢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这对帮助孩子慢慢养成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将大有裨益!不要等到孩子养成一身坏毛病,到那时我们得花费更多的精力与心血去帮助孩子甩掉它们。

5岁前,一定要培养孩子这7大“核心能力”,早养成,孩子早受益!

二、“我们”——与他人友好相处的能力

这是一种人际交往技能,能够理解他人,与他人分享并与他人友好相处的能力,包括沟通、合作、倾听、共情、换位思考以及察言观色。

在这一核心能力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倾听”。大家有没有留意到,孩子们在一起玩时,很多时候是你说你的,我表达我的,都只愿意表达,不懂得静下心来倾听别人说什么;孩子与父母的冲突很多时候也是沟通的问题,双方都很难做到有意识的去聆听对方在说什么;孩子学习内容跟不上,很可能是在校上课没有竖起耳朵用心听老师讲课。这些现象都折射出孩子在幼年时期没有养成良好的倾听能力。

那么,要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我们”技能?

  1. 作为父母,我们可以从示范一个专注聆听的榜样做起,给予孩子独一无二的关注。

  2. 对于孩子的哭闹、咿呀叫唤、肢体语言以及对话等及时做出积极的回应;

  3. 通过游戏帮助孩子带上倾听的耳朵,引导并鼓励孩子学会积极倾听;

  4. 平时多问问孩子“你会怎么想”、“你会有什么感受”;

  5. 多带孩子参加同龄小朋友集体活动,让孩子通过不断实践学会沟通、倾听、分享、合作、理解他人的能力。

5岁前,一定要培养孩子这7大“核心能力”,早养成,孩子早受益!

三、“为什么”——好奇、质疑与探究的能力

这是一种好奇、质疑和探究的技能,让我们能够一直带着问号看待世界,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不断探索身边的世界以获得更好的认知。

早在幼儿有能力用语言展示他们的十万个“为什么”之前,他们对世界的一切事物就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而2——3岁幼儿的探究精神和好奇心达到一个质的飞跃,他们会不断的用“为什么”连环轰炸我们。

那么,父母要怎样做才能更好的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与探究精神呢?

在孩子的眼里世界就是一个大大的问号!

  1. 父母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在孩子还是新生儿时,就要多与宝宝说话,在给宝宝穿衣、洗澡、喂奶、换尿片、做抚触按摩的时候;

  2. 多与孩子互动,对于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可以介绍给孩子认识;

  3. 等到孩子会自己提出问题时,多赞赏孩子的提问,他就越有积极性提出新的问题;

  4. 面对孩子的提问,父母不要不耐烦,认认真真给他做出解答;

  5. 当孩子再大些的时候,我们要控制住回答他所有问题的欲望,多鼓励并帮助孩子运用他自己的能力去解决问题,发现答案。

5岁前,一定要培养孩子这7大“核心能力”,早养成,孩子早受益!

四、“内驱力”——自我激励能力

“内驱力”是自我驱动和自我激励的能力。

在看到这一能力培养时我发现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不知不觉间把孩子完成各种任务的“内在动力”演变成了必须要有奖赏,孩子才愿意频繁的去完成各种任务。

这个假期孩子发生的一件事让我对“内驱力”有了更深的认知。那就是:孩子参加为期12天寒假班跆拳道学习,每天他都主动坚持练习品势、体能、腿法等。以往都需要我教他、陪他、不断反复巩固练习,等到最后一天才能收到教练的晋级考试单。这次早早就收到教练晋级考试单并成功晋级,这些与孩子自我驱动和自我激励是分不开的。

  1. 内驱力的核心是动力,父母要想从小培养孩子的内驱力,就要避免进入“如果你……我就……”的奖赏育儿模式;

  2. 在日常生活中,不要事事为孩子包办代劳,给孩子机会发展自己的驱动力;

  3. 孩子做事不熟练、节奏慢、还经常犯错,父母不用太过着急,给孩子时间,让他们多多练习,鼓励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或完成某项任务;

  4. 父母平时可以帮助孩子建立各式各样需要付出时间、努力和恒心的具有挑战性的目标,并督促、鼓励孩子不断坚持下去。

5岁前,一定要培养孩子这7大“核心能力”,早养成,孩子早受益!

五、“摇摆”——运动和保持活力的能力

“摇摆”是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运动,这一技能对于将“为什么”和“内驱力”转化为行动至关重要。

运动是孩子的天性,孩子是通过不断的运动与游戏来进行学习的。我家小宝在6个月的时候第一次生病,差不多半个月才好。在这期间我经常把他抱坐在腿上,给他练习趴时就哭闹,也就没太强求他练习,导致他习惯了坐。到了8个多月,他都不会手足爬行,只会用屁股挪着往前爬。一岁了还不会从扒着的姿态通过自己的努力直立身体坐起,明显感觉他的大肌肉群力量太弱。好在及时就医,通过外界干预:电疗、按摩、辅助运动练习等,通过三个多月的坚持锻炼,一岁三个半月后终于敢放手自己独立行走了!

孩子是从运动中不断的习得知识,要想让孩子“摇摆”技能得到更好的延续与发展:

  1. 父母平时多赞赏孩子为“摇摆”所做出的初步尝试的行为;

  2. 在孩子小的时候,为孩子创造大量安全的“摇摆”空间,重视孩子幼年的俯卧时间;

  3. 多带孩子走出家门探索美妙的自然世界,给孩子无限的机会去运动、自由奔跑、学习并探索这个世界。

5岁前,一定要培养孩子这7大“核心能力”,早养成,孩子早受益!

六、“弹性”——从失败中学习的能力

这是一种建立和促进灵活性、适应力和复原力的能力,同时也是一种直面和战胜失败并能从失败中学习的能力。

作为父母,我在“弹性”技能这方面做得很不到位。在涵涵成长过程中我总是尽量把他路上的绊脚石移开,没能好好引导他面对失败、挑战失败、战胜失败,导致孩子现在碰到点困难都不愿意主动去寻找解决办法,就等着我们帮助他一起想办法解决。

不知各位有没有犯类似的错误,总是试着保护孩子不要受到任何肢体或情绪上的伤害,从小剥夺孩子“体验失败”的机会,从而让孩子长大后害怕面对失败,不敢挑战有风险、有难度的任务。

孩子是通过不断的观察、探索、实践、失败、爬起、再试的过程不断的增长认知,不断的实现创新。

  1. 为了提高孩子的“弹性”技能,父母可以在孩子小的的时候创设可以体验失败的安全环境;

  2. 在保护孩子不受身体和精神上无可挽回的失败情况下,允许孩子从小经常性的体验失败,并给予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

  3. 父母除了为孩子获得的成功和成就而庆贺外,也要为孩子面对“失败”时的不懈努力而鼓掌庆贺。

5岁前,一定要培养孩子这7大“核心能力”,早养成,孩子早受益!

七、“假如”——想象力与创造力

“假如”包含了好奇心、想象力和创造性,这些技能不仅能帮助我们理解世界是什么样的,还让我们去畅想世界未来的面貌。

创造力是我们之所以为人的核心,我们每个人都是创造者。人们预测等我们的孩子步入社会,目前65%的工作将不复存在,而创造力会帮助孩子在未来的职业中去实现自我价值,取得成功。可见创造力对于我们探究未知世界是多么重要!

孩子在婴幼儿和学前教育时期,创造力就开始生根发芽。

  1. 父母要想从小培养孩子的“假如”技能,那么就请从赞赏孩子的想法开始,为孩子营造一个鼓励思考和分享想法的环境;

  2. 给孩子玩玩具时一次不要出现太多种类,多与孩子一起玩开放式玩具,引导孩子幻想前行,任由他天马行空;

  3. 平时常向孩子提出启发思考的问题,让孩子有充分的自由给出更具创意和深思熟虑的答案;

  4. 多与孩子一起看故事、讲故事、编故事,在这过程中不断向孩子提问,好让孩子的故事编得更长更完整;

  5. 平日给孩子充足的自由时间,让他们独自去探索、思考问题,将已习得的知识和技能整合在一起。

5岁前,一定要培养孩子这7大“核心能力”,早养成,孩子早受益!

作为父母,我们身上肩负着这世界上最重要的工作: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为能够适应未来生活的成人。自孩子出生后,

我们的手中就握着孩子的整个世界,将对孩子的人生起到最深远、最持久的影响。

真心希望所有的父母都是孩子最棒的启蒙老师,做有格局的父母,不只是盯着孩子IQ不放,也应该从小培养孩子养成这7大“核心能力”,让每一位孩子在未来变化万千的社会中,找准自己的位置,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蓝天,收获幸福快乐的人生!

作者简介:青青宝贝,两个孩子的妈妈,大宝六岁半,小宝一岁。从事教育工作13年,坚持用爱心与鼓励培养内心有力量的孩子。喜欢用文字记录两宝成长点滴,如您喜欢我的文字,欢迎关注、评论、收藏和转发,如需转载,请与本人联系。关于本文育儿方法的话题,欢迎留言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