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變」求解高質量發展之路

以“變”求解高質量發展之路

文 · 記者 饒恆

《國資報告》雜誌18年第4期

自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高質量發展”以來,這一詞彙的熱度與日俱增。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更是成為社會各界重點關注的熱詞之一。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國有企業要通過改革創新,走在高質量發展前列”。國企如何回答好這一新時代的重大命題?通過梳理今年兩會代表的部分觀點,或許能找到答案。

變品質

在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在討論《政府工作報告》時認為,我國經濟從高速發展向高質量發展的條件已經初步具備。

過去五年,我國消費對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是56.2%,比資本形成的貢獻率高12.4個百分點,消費正在穩定地成為經濟增長的第一動力。消費拉動的經濟,相比投資拉動的經濟,要更加穩定。過去五年,經濟的年均增長率達到7.1%,這是經濟高質量增長的基礎條件。

同時,居民的消費結構加快升級,各種高端化、個性化的消費需求,倒逼企業不斷改進生產和服務,也為經濟轉向高質量增長提供了市場的驅動力。

“高質量發展是當前國家經濟發展的新要求、新方向,也是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的具體表述。”全國人大代表、五糧液集團董事長李曙光表示。

一般說來,高質量發展在企業層面主要表現為產品和服務的質量、企業創新能力和競爭力,以及市場活力的提升。

產品品質是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全國政協委員 、中化集團董事長寧高寧表示,《政府工作報告》中“品質革命”四個字指出了中國製造的核心問題。

在他看來,中國企業已經意識到創新與品質的重要性,但尚未將其提升到“革命”的高度。對於如何提升產品品質,寧高寧認為,邁向高質量發展,要堅定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做好技術側、生產側的創新,更好滿足市場需求。

王一鳴表示,高質量發展從“重視數量”轉向“提升質量”,這意味著在“數量缺口”問題基本解決後,要轉向填補產品和服務的“質量缺口”,更好滿足居民消費結構升級的需要。

“老的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興的產業要結合國家的產業政策進行發展,不斷地按照有質量、有效益、可持續發展走下去。”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一重董事長劉明忠表示,公司今後的主攻方向是提高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努力從製造業向製造服務業發展。

在提升產品品質方面,李曙光認為,生產領域經常流傳三句形象而又生動的話,那就是用心不計代價、用工不計成本、用時不計歲月,去釀造每一瓶好酒。這就是五糧液人以繡花功夫和工匠精神來打造民族品牌的責任擔當和使命擔當。

變技術

要實現從高速度轉變為高質量發展,唯有將企業發展從要素驅動轉變為創新驅動,從而實現真正的技術突破。在此過程中,企業要成為創新的主體。

全國政協委員、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表示,要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

近三年來,中國鋁業累計科研投入100億元以上,中鋁中央研究院增加了13個分院和3個分技術中心,組建中鋁材料研究院,高新技術企業增加到42戶,一批重大技術項目實現突破。

以“變”求解高質量發展之路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鋁業董事長葛紅林對媒體表示,要通過技術創新,驅動工藝、質量、產品、環保等方面的變革和進步,加快實現鋁、銅、稀有稀土從原料到材料、從材料到部件、從部件到產品的三個轉變。瞄準全球科技前沿,鞏固和持續形成絕對優勢,加快攻克顛覆性的技術,掌控若干殺手鐧技術,引領有色金屬行業科技進步。

中國電子已經嚐到了創新驅動的甜頭。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電子董事長芮曉武表示,公司以市場化結構改革為主線的體系性變革,推動發展質量有了明顯提升:大膽推進創新模式“彎道超車”,掌握CPU芯片等核心技術,達國際先進水平;深入實施“網信科技創新工程”,榮獲2017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2017年經營性利潤大幅提升,達到歷史最高水平。

面向未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華能董事長曹培璽表示,公司將堅持 “三個面向”(面向高精尖、面向生產經營、面向產業化)、“三個服務”(服務國家、服務行業、服務華能)、“三大任務”(科技研發、技術服務、產業化發展)的科技工作總要求,不斷提升科技進步貢獻率,更好發揮科技創新支撐作用,建設具有創新能力的排頭兵企業。

當前,中國企業在創新方面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全國人大代表、格力電器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表示,在製造業方面,我們還存在著巨大的短板,一些核心部件的研發技術並沒有掌握在我們的手上,比如數控機床、高端技術的產品、技術材料的研究。

企業創新和技術到了一定階段,將面臨著重大戰略的轉型,否則將難以突破發展瓶頸。

中國鐵建重工集團下一步的大戰略就是“數字化+”的轉型,為此還專門制定了一個“兩型三化九力”戰略:“兩型”就是要打造創新型和服務型企業,“三化”就是數字化、全球化、專業化。九種能力,就是九種核心競爭能力。

“所有這些都是以數字化作為依託。如果說數字化轉型升級不到位,那就是說這個企業就要翻船,如果說數字化轉型升級做得好,這個企業就會翻身。要麼翻身,要麼翻船。”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鐵建重工集團董事長劉飛香表示。

變動能

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根本動能來自於持續的改革。以改革帶動新動能的產生與發展,成為國有企業現階段的不懈追求。

“國有企業擁有人才、資源、資本的優勢,如果能夠掌握高質量發展的機遇,未來無論是市場開拓還是軍民融合,都會搶得先機。改革是最大程度的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全國政協委員、新興際華董事長奚國華認為。當前,作為國資委改革的試點單位,新興際華在董事會試點以及招聘職業經理人等方面已經先行一步。

全國政協委員、安陽鋼鐵董事長李利劍表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主線。“既要企業發展,更要碧水藍天”,這是安鋼綠色發展、生態轉型的最終目標。

中國鋁業正是憑藉自我革命的勇氣,創新體制機制,為持續發展提供了不竭動力。據葛紅林介紹,在去產能方面,中國鋁業實現了瘦身健體,淘汰落後產能,三年來關停氧化鋁產能219萬噸、電解鋁產能164萬噸。治理“僵特”企業,“殭屍”及特困企業虧損額從147.3億元下降到55.2億元,剔除消化歷史包袱,虧損企業從145戶下降到52戶,虧損面從32.3%下降到11.8%。

混改是深化國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作為國內最大的國有綜合性信息技術企業——中國電子目前正在推進國防工業領域的混改,今年將進一步加大混改力度。

據芮曉武介紹,目前,中國電子集團旗下已有60家企業進行了員工持股試點。今年新報批了2家軍工企業試點員工持股,目前還在等待批覆。中國電子在傳統企業建立股權激勵機制,同時針對新設企業引進行業高端人才實施混改,在資源導入和體制轉型上“既混又合”,實現結構性調整和市場化轉型的目的。

在改革追尋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難以避免將會出現各種風險。對此,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發展董事長王鳳朝認為,高質量的發展必須是低風險的發展,防止風險層層傳導、級級放大。還應該是為民的發展,履行社會責任和政治責任,把效益回饋給社會和人民,比如精準扶貧。

除了風險的防控和化解,李曙光認為,在推進改革過程中,要致力於追求可持續的健康發展;民生要不斷改善,要為消費者創造美好,為員工創造幸福,為投資者創造良好的回報;大力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

楊偉民表示,當前提出高質量發展只是剛剛開始,這個路程還需要很久,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2035年基本實現現代化,再到2050年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現代化強國,整個過程都是追求高質量發展的過程。

以“變”求解高質量發展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