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最后的科举,状元名不副实,从另一层面预示着大清气数将尽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科举考试一直是国家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作为考官,身负重任,对待应试的举子,理应有一个非常严谨的态度才对。然而但凡是人为操作的事情,总是难以做到滴水不漏,历史上科举腐败案屡见不鲜,而到了实行科举制度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状元诞生的原因,就更奇葩了。

晚清最后的科举,状元名不副实,从另一层面预示着大清气数将尽

清朝科举

清咸丰帝刚即位那年,有位姓孙的举人进京赴考。为了迎奉拍马,他就想出了个怪招:投机取巧,临时改名,将自己的名字改成了“孙庆咸”。开科后,这位孙举人的文章虽然平平,但考官觉得他这个名字甚好,为博得新主子的欢心,遂将他点为会试第一名。

晚清最后的科举,状元名不副实,从另一层面预示着大清气数将尽

咸丰剧照

无独有偶,到了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适逢慈禧太后七十大寿。这一年的殿试中,有位叫王寿彭的考生引起了主考官们的注意。

晚清最后的科举,状元名不副实,从另一层面预示着大清气数将尽

慈禧太后

这个王寿彭才学平常,并无过人之处,却有个难得的好名字。“寿彭”,乃是寿比彭祖的意思,相传彭祖是位活了八百多岁的老寿星,寿比彭祖,那岂不是天上的仙人了?于是,为了讨慈禧老佛爷开心,考官们一致拟定王寿彭为头甲第一名,立刻呈报太后审定。

晚清最后的科举,状元名不副实,从另一层面预示着大清气数将尽

慈禧与光绪

果然,慈禧一见这考生的名字就很喜欢,当即钦点他为状元。大魁天下的状元公,就这样戏剧性地诞生了。

须知科举诞生的人才,乃是国之栋梁,可是清朝上至统治者,下至官员,对选拔人才的态度竟然如此儿戏,也难怪晚清国力迅速败落,没几年,帝国就在内忧外患中灰飞烟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