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GL:中国央行5名官员集体喊话,人民币起死回生后市看好

7月3日人民币汇率开局下挫,突破6.7的市场心理防线,随即央行系统相继有五名官员(潘功胜、易纲、盛松成、孙国峰、马骏)出来对汇率、去杠杆、金融市场违约等热点问题进行预期引导,规格之高,程度之密集,史无前例。

官员发声稳定了市场情绪,人民币今日开始显著反弹。不少机构认为,市场情绪稳定后,人民币下半年依旧看好。

WGL:中国央行5名官员集体喊话,人民币起死回生后市看好

五大官员集体喊话力挺人民币

潘功胜:有信心保持人民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7月3日在出席债券通周年论坛并发表主题演讲时表示,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在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货币中表现较强,中国经济增长基本面良好,经济增长结构质量、效益在不断改善,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和经济增长的韧性增强,并且,我国国际收支总体平衡,外汇储备充足。

“这些年来中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充足的政策工具,我们有信心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潘功胜称。

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就近期外汇市场情况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

中国证券报:近期外汇市场出现一些波动,对此您有何评论?

易纲:近期外汇市场出现了一些波动,我们正在密切关注,这主要是受美元走强和外部不确定性等因素影响,有些顺周期的行为。

当前中国经济基本面良好,金融风险总体可控,转型升级加快推进,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国际收支稳定,跨境资本流动大体平衡。

我国实行的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多年来的实践证明,这一制度行之有效,必须坚持。

我们将继续实行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运用已有经验和充足的政策工具,发挥好宏观审慎政策的调节作用,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中国央行孙国峰:中国不会将人民币汇率作为工具来应对贸易争端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孙国峰3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坚持多边主义、全球化、自由贸易和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通行准则,不会将人民币汇率作为工具来应对贸易争端

近期人民币汇率出现了一些贬值,这完全是市场由于外部不确定性引起预期变化的结果,并非央行有意引导。

央行参事盛松成:我不认为人民币还会大幅贬值

近期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贬值,有一定基本面因素的影响,是正常的市场反应,但同时也可能叠加了市场预期的共振,所以汇率跌得比较急。事实上,在中美贸易摩擦之初,人民币曾经出现了较为迅速的升值,部分原因是市场对中国可能重蹈“广场协议”的覆辙有一定的预期。当时我就提出要警惕人民币在升值方向上的超调,避免从贸易摩擦转向汇率摩擦。同样地,现在也应警惕人民币在贬值方向的超调。随着美元指数走强,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货币都有一定程度的贬值,而近日人民币的贬值幅度已经超过了美元指数的升幅,在美元指数连续两个交易日回调的情况下,人民币兑美元的双边汇率依然有较大幅度的贬值,说明目前市场受情绪驱动较大。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呈双向波动,因此,不应对人民币贬值作过度的解读,更不能认为是央行主动引导人民币汇率的贬值。

第一,应理性看待中美贸易摩擦。美国的贸易保护政策不仅仅针对中国,对其他许多国家也有,都是出于自身经济利益的考虑。而历史表明,世界经济的繁荣发展,仍需要依靠国与国的相互合作、相互依赖。贸易摩擦本身也应一分为二来看,它能使我们更理智、更冷静地看待我国现阶段在世界经济中所处的地位、薄弱环节和发展发向,这对我们未来的发展无疑是一剂良药。

第二,我国金融强监管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在增加。如果对金融去杠杆的进程做一回顾,可以发现,金融强监管初期,资金在金融体系内流转减少,最初表现在了M2增速大幅下降上。而近期,金融去杠杆已经传导至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下降,这恰恰表明金融体系内部的资金空转已大幅减少。而当资金重回实体经济领域时,我们也观测到,最近一两年来,M2与名义GDP增速相关系数大幅上升。从基本面看,中国的经济也不差,比如工业企业利润仍在改善,经济活力也在逐渐增强。并且,我国经济对外依存度已经比较低,主要靠内需拉动。而随着我国金融逐渐稳定,对房地产的调控也在不断探索中,因此没有必要悲观。

第三,我国货币政策独立性较强,我们仍坚持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最近人民银行实施了定向降准的政策,好处是有针对性,而非普遍性放水。从货币政策角度看,我们依旧保持稳健中性原则,在这一基础上,运用货币政策调节功能,引导流动性,支持薄弱环节,也符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值得一提的是,定向降准事实上也缓解了流动性过紧的压力,这是维持实体经济正常运行所需要的。

第四,今年以来,我国跨境资金流动保持基本稳定。5月份,银行结售汇顺差1235亿元人民币(等值194亿美元),在4月首次转正的基础上,规模进一步扩大。其中,银行自身结售汇虽仍为逆差,但逆差规模较上月继续缩窄;银行代客结售汇实现顺差达1433亿元人民币,比上月扩大509亿元人民币。同时,我国外汇储备仍保持逐月增加态势。

央行货政委马骏:去杠杆不会一刀切

今天,国务院金融稳定与发展委员会召开了第一次会议,确定了未来金融稳定工作的基调。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金融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马骏认为,“与过去的一行三会协调机制相比,金融稳定委的协调能力更强,更有权威,参与方也更全,有助于避免不同监管部门各自出招和由于监管叠加而人为导致流动性过度紧缩乃至市场恐慌的情况。” 另外,马骏表示,”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监管层将更多注重结构性去杠杆,避免过度使用在总量层面一刀切的去杠杆措施。”

人民币下半年大概率出现逆转

经历了上半年的市场动荡,多数机构的年初汇率预测似乎都成了市场反向指标,包括认为美元全年将走弱、人民币维持强势、看涨新兴市场资产等。不过,眼下仍有不少机构仍然认为,下半年大概率将出现逆转。

今年资本项下的流入也是支撑人民币的要素。境外机构5月份增持人民币债券604.64亿元,创历史新高,利率和汇率的双重吸引力则是主要驱动力。美元的走强并不会较大影响到这部分资产的配置,基金经理普遍表示,尤其是欧洲对于配置亚洲债券的兴趣较大。

机构普遍预计,2018年下半年美元指数处于90至100的条件下,人民币汇率在6.25至6.75的区间内波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今年内跌破7的概率依然较小。

文章部分转发自中国证券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