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機機械技術:四板式合模結構設計

簡介

在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五點斜排肘杆式注塑機在全世界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與其他注塑機相比,它具有高效、節能、成本低的優勢。

注塑機機械技術:四板式合模結構設計

D 阿默爾的發明肘杆式合模單元減少了典型的乾式運轉時間,並且在支撐板為鑄造結構 時能夠實現節省 ( 材料 ),然而該肘杆式合模機構與其他肘杆式合模機構同樣有著合模精 度低的缺點。隨著現在科學技術的進步,“節能、精密、高效”逐漸成為塑料加工和設備發展 的趨勢。注塑機的合模裝置是能否改善這些性能的關鍵。

注塑機機械技術:四板式合模結構設計

二板式注塑機的出現,在一定程 度上解決了合模精度低的問題。能夠適應多種規格型號注塑機的需要、節省材料和能 源、降低加工難度,確保性能穩定,但二板式注塑機仍存在一些問題,例如鎖模不穩定。有鑑於此,有必要提供一種產品鎖模穩定、製品質量高、尺寸精度高的合模裝置。

注塑機機械技術:四板式合模結構設計

注塑機機械技術:四板式合模結構設計

注塑機機械技術:四板式合模結構設計


主要由機架 ( 圖中未示出 )、定模板 1、拉桿 10、動模板 3、增壓板 2、增壓油缸 14、後模板 7、頂出油缸 12、頂出機構 13、合模油缸 9 以及肘杆式合模機構等組成,定模板 1 與後模板 7 平行排列,固定於機架上 ;拉桿 10 設置 為四個,穿過定模板 1 與後模板 7,並與它們固定連接 ;動模板 3 與增壓板 2 滑動連接於四 根拉桿 10 ;動模板 3 位於定模板 1 與後模板 7 之間位置,由合模油缸 9 驅動合模機構,從而 帶動其左右滑動 ;增壓板 2 位於動模板 3 與定模板 1 之間位置,由增壓油缸 14 驅動其左右 滑動,模具 16 安裝於增壓模板 2 與定模板 1 之間。增壓油缸 14 設置為若干個,增壓油缸 14 的缸筒與動模板 3 固定連接,增壓油缸 14 內活塞桿 15 一端與活塞固定連接,另一端與增壓板 2 鉸鏈連接。 合模機構為肘杆式合模機構,包括前肘杆 6、後肘杆 4、小肘杆 5 以及拉板 11,前肘 杆 6 一端與後模板 7 鉸鏈連接,另一端與後肘杆 4 一端鉸鏈連接,後肘杆 4 另一端與動模板 3 鉸鏈連接,小肘杆 5 一端與前肘杆 6 鉸鏈連接,另一端與拉板 11 鉸鏈連接,拉板 11 與拉桿 10 滑動連接。合模油缸 9 固定於後模板 7,合模油缸 9 內活塞桿 8 一端固定於活塞,一端固定於 合模機構的拉板 11。該合模機構具體動作過程如下 :工作時,首先由合模油缸 9 工作,驅動活塞桿 8 向 前運動,活塞桿8帶動拉板11,拉板11帶動小肘杆5,從而使肘杆機構張開,推動動模板3向 前移動,此時增壓板 2 與動模板 3 相對靜止,即增壓板 2 也向前運動,這樣完成合模過程,並 夾緊模具 16。合模完成後,注塑機在注塑裝置的作用下將物料注射進模具 16 中,完成注射 過程。此時增壓油缸 14 左側通入高壓油,在液壓油的壓力作用下,其活塞桿 15 向增壓板 2 施加壓力,增壓板 2 產生微小位移,模具 16 的鎖緊程度增加,模內壓力增大,直到保壓結束。 保壓冷卻結束後,增壓油缸 14 右側通壓力油,使得增壓過程停止。合模油缸 9 動作,驅動活 塞杆 8 向後運動,活塞桿 8 帶動拉板 11,拉板 11 帶動小肘杆 5,從而使肘杆機構收縮,拉動 動模板 3 向後移動,此時增壓板 2 與動模板 3 相對靜止,即增壓板 2 也向後運動,這樣完成 開模過程,模具 16 打開。頂出油缸 12 動作,驅動頂出機構 13,頂出模具 16 中的製品。

注塑機機械技術:四板式合模結構設計

注塑機機械技術:四板式合模結構設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