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魏国重用商鞅,你觉得战国的历史将会如何改变?

静夜史


如果魏国重用商鞅,战国的历史将会如何改变?

要我看,假如魏国重用商鞅,秦国和义渠将会在未来被灭国!

秦国靠武力立国,800里关中地区是在秦人浴血奋战几十年之后从犬戎手中抢来的。所以秦军的战斗力一直不低。但是随着战国的开始,以魏国为首的中原各国开始了变法图强,不仅综合国力在增加,军队的战斗力也提高的一个档次。

最有名的就是魏武卒,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支由统一标准征召和训练的军队。

魏武卒选拔极为严格,必须有能力全副武装半天跑一个马拉松才能入选。同时魏武卒军纪严明,在作战时曾有士兵脱离部队攻击秦军,虽然斩获不少,仍然以破坏军纪罪被斩首。统一的军事素养、严格的军纪让将军们指挥魏武卒时如臂使指,战无不胜。

可惜,由于秦国地处边疆,文化非常落后。在魏军战斗力得到升华的时候,他们还保持着古朴的原始风格,打起仗来勇猛有余杀伤力不足,直到商鞅变法后对秦军的成功改造,才让秦军变成了令人生畏的虎狼之师。

可见,假如没有商鞅,秦国无法提高军队战斗力,将会在未来与魏国的战斗中一再被吊打,丧失大片领土。而秦国北方的义渠国当时也在崛起,已经开始威胁秦国北部,如果没有商鞅变法,秦国将会在魏国和义渠的联合攻击下被灭亡。

当然,义渠国估计也存在不了多长时间,魏国为了让关中地区成为统一天下的稳固后方,必然会集中兵力攻灭义渠。假如商鞅能够被魏惠王重用,那么完成这一切的人很可能就是商鞅。

这就是商鞅不去秦国,留在魏国做造成的结果!


历史风暴


您这个问题实在不太好回答 !因为贤才志士就像是一种从无形资本转向无限资产的巨大宝藏,没法用语言来形容其中的潜力。古人常说:“世上千里马很多,发现千里马的人唯有伯乐?”所以明确的讲当时的魏王就没有秦王有高瞻远瞩的先见之明而低估了商鞅 ?魏国的大臣中就知道商鞅是一个益气非凡的人,你不重用他有朝一日被别国器重后,他必定会做出不一样的风采。可见弱小的秦王非常清楚自己的国情,想要国家图强必须改革,改革没有好谋略就如同烂泥塘中捉泥鳅。所以他就招揽天下有文才又有志向的人才能成就大业(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出山第一天,刘备就在武将面前问他请问您怎么帮我发力?诸葛亮回答:主公有多大的胆量 ?亮就为您布置多少的谋略。意思就是:有志无才是好汉、有才无志非主流、有才有志为英明,这是军师必须具备的条件。猎奇过人、速决断案、行之有效,这是武将应有的胆识。…加上前面的才志合二为一方可称为英雄领袖)

后来秦国在商鞅的变法中不断壮大,一统了六国军事十分强盛,包括统一以往的度量、文字、文化,废除世禄制、分封制、以中央集权实现凝聚力。这些制度在后来的历朝历代中一直延续到现在,但是法家思想的力量?唯一在每个朝代有最大变化的就是“税收”政策,每当仅有少一部分人活的极其享受时,就是大部分群体在无尽的痛苦中挣扎,直到推翻朝廷改朝换代。秦王中年后就是一个昏君,每天炼灵丹不老神药、让72万老百姓为他一个人修建30年举世闻名的陵墓,还要陪葬当时国库的2/3金银珠宝也不想送给饥渴不堪的穷苦老百姓解决生存问题!!!所以秦国的强大是商鞅的变法和内部大臣的功劳助推,秦国的败亡就是他一个人自私霸权行为造成被推翻的后果……


万里春风不如祢


其实,战国秦国的强大,大家只注重其变法图强的政治举措,而忽略了一个很重要也可能是很根本的原因: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优越的地缘战略位置,用后来汉朝初三杰之一张良的话说,就是:关中左崤函,右带河,沃野千里,金城天府,北有胡苑之利,南有巴蜀之饶,山河险固,独一面以制诸侯。这种优越的战略地理位置很好的保证了秦国的国防安全,当时唯一对秦国形成直接威胁的是继承晋业继续霸占河西地区的魏国,也因四面树敌疲于应付而开始衰落,而且从秦献公开始秦国就已经发奋图强锐意进取,秦献公本人就死于与魏国争夺河西的战斗中,后来的秦孝公继承了先君遗志,张榜求贤,此时即使没有商鞅,也会有已经是人才济济的山东六国其他贤才来投秦国的强大与崛起只是时间上的问题。

对比之下在战国初期因变法改革而一度称霸中原的魏国,有一个最不利同时也是致命的地缘战略安全劣势,其地处中原腹心,四面强邻环伺,所以,魏文侯变革图强的成果仅仅几十年就在与同属三晋的韩赵及齐秦的持续争端和冲突中消耗殆尽,疆土日渐萎缩,此时,即便魏惠王重用商鞅,也很难有大的作为和起色。无他,地缘战略环境使然。

确实,我们再看近现代以来的世界霸主,无论是十九世纪的英国还是二十世纪至今的美国,都有一个得天独厚的地缘战略安全环境,英国与欧洲其他列强有宽达数十公里的英吉利海峡相隔,而美国,更是与世界其他列强远隔重洋,在战略导弹核武器出现以前,在地缘战略安全环境方面简直就是神一样的存在。


寻阳令


魏强则秦弱,反之也是。如果商鞅留在魏国,没有去秦国,那么死掉的肯定是秦国。

商鞅生活在魏惠王时期,魏惠王这个人是一个比较英明的君主,之所以在魏国没有被受到重用,全是当时的魏相公孙痤打压有关。

到临死的时候才推荐了商鞅,他告诉魏惠王,你要么重用商鞅,不重用就必须把他杀掉。魏惠王当时以为他是快死了胡言乱语。

有人说公孙痤不是推荐了吗?但你要知道商鞅任公孙痤的中庶子不是一二天。魏国最后错失了人才,当商鞅,带兵打败了魏国,击溃了公子卬,那个时候为魏惠王长叹没有重用商鞅。而商鞅也在那一战中被封地商,史称商君或商鞅。

他辅佐秦孝公改革,他聚小乡为一县,设令,丞等,平斗,桶等度量,在历史书上统一度量,设郡县是秦始皇的丰功之一,但实际上真正的功臣是商鞅,秦始皇只是延续下来。称他是这二千多年总设计师一点不为过。




如果没有商鞅变法打下的良好,基础和灵活的机制,至少秦国统一六国会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知常容


首先要说的是,商鞅的变法是促使秦国强大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根本原因。

自从魏文候任用李悝率先开始变法,并使魏国变得强盛开始,变法已经成为了各国国君的必选项,不强则死!

所以秦国的变法是必然的,即使卫鞅不入秦,也会有其他人站出来引领秦国的变法图强,这是国家生存的根本需要。

秦国的强大,首先是它的国家规模和人口基数让他足以跻身大国行列。其次是它的地理位置带给它极大的优势。第三才是制度法规。

即使这样,秦国依然要奋六世之余烈,才能消灭六国,由此可见六国并非土鸡瓦狗,始皇帝的统一之路充满荆棘,中国大一统的局面来之不易。



海涛神侃


个人感觉即使卫鞅留在魏国并重用,魏国也不会称霸七雄

卫鞅变法改革,动的可是皇亲国戚的奶酪,利益关系盘根错节,如果没有秦孝公的铁手腕,卫鞅能肆无忌惮吗?魏惠王能行?饶是这样,秦孝公一死,卫鞅还不是被车裂了。变法的成功关键还是秦孝公,卫鞅只不过是他的一颗棋子罢了,借刀杀人!


小田学历史


不会,魏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不具备统一六国能力,其国土处于平原四战之地,没有后方。不似秦背靠巴蜀粮仓,要知道,战争打的是后勤。想想长平之战,赵国为何急于决战,不就是国内无粮吗?不懂地理的可以看下战国地图,一目了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