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魏國重用商鞅,你覺得戰國的歷史將會如何改變?

靜夜史


如果魏國重用商鞅,戰國的歷史將會如何改變?

要我看,假如魏國重用商鞅,秦國和義渠將會在未來被滅國!

秦國靠武力立國,800裡關中地區是在秦人浴血奮戰幾十年之後從犬戎手中搶來的。所以秦軍的戰鬥力一直不低。但是隨著戰國的開始,以魏國為首的中原各國開始了變法圖強,不僅綜合國力在增加,軍隊的戰鬥力也提高的一個檔次。

最有名的就是魏武卒,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支由統一標準徵召和訓練的軍隊。

魏武卒選拔極為嚴格,必須有能力全副武裝半天跑一個馬拉松才能入選。同時魏武卒軍紀嚴明,在作戰時曾有士兵脫離部隊攻擊秦軍,雖然斬獲不少,仍然以破壞軍紀罪被斬首。統一的軍事素養、嚴格的軍紀讓將軍們指揮魏武卒時如臂使指,戰無不勝。

可惜,由於秦國地處邊疆,文化非常落後。在魏軍戰鬥力得到昇華的時候,他們還保持著古樸的原始風格,打起仗來勇猛有餘殺傷力不足,直到商鞅變法後對秦軍的成功改造,才讓秦軍變成了令人生畏的虎狼之師。

可見,假如沒有商鞅,秦國無法提高軍隊戰鬥力,將會在未來與魏國的戰鬥中一再被吊打,喪失大片領土。而秦國北方的義渠國當時也在崛起,已經開始威脅秦國北部,如果沒有商鞅變法,秦國將會在魏國和義渠的聯合攻擊下被滅亡。

當然,義渠國估計也存在不了多長時間,魏國為了讓關中地區成為統一天下的穩固後方,必然會集中兵力攻滅義渠。假如商鞅能夠被魏惠王重用,那麼完成這一切的人很可能就是商鞅。

這就是商鞅不去秦國,留在魏國做造成的結果!


歷史風暴


您這個問題實在不太好回答 !因為賢才志士就像是一種從無形資本轉向無限資產的巨大寶藏,沒法用語言來形容其中的潛力。古人常說:“世上千裡馬很多,發現千里馬的人唯有伯樂?”所以明確的講當時的魏王就沒有秦王有高瞻遠矚的先見之明而低估了商鞅 ?魏國的大臣中就知道商鞅是一個益氣非凡的人,你不重用他有朝一日被別國器重後,他必定會做出不一樣的風采。可見弱小的秦王非常清楚自己的國情,想要國家圖強必須改革,改革沒有好謀略就如同爛泥塘中捉泥鰍。所以他就招攬天下有文才又有志向的人才能成就大業(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出山第一天,劉備就在武將面前問他請問您怎麼幫我發力?諸葛亮回答:主公有多大的膽量 ?亮就為您佈置多少的謀略。意思就是:有志無才是好漢、有才無志非主流、有才有志為英明,這是軍師必須具備的條件。獵奇過人、速決斷案、行之有效,這是武將應有的膽識。…加上前面的才志合二為一方可稱為英雄領袖)

後來秦國在商鞅的變法中不斷壯大,一統了六國軍事十分強盛,包括統一以往的度量、文字、文化,廢除世祿制、分封制、以中央集權實現凝聚力。這些制度在後來的歷朝歷代中一直延續到現在,但是法家思想的力量?唯一在每個朝代有最大變化的就是“稅收”政策,每當僅有少一部分人活的極其享受時,就是大部分群體在無盡的痛苦中掙扎,直到推翻朝廷改朝換代。秦王中年後就是一個昏君,每天煉靈丹不老神藥、讓72萬老百姓為他一個人修建30年舉世聞名的陵墓,還要陪葬當時國庫的2/3金銀珠寶也不想送給飢渴不堪的窮苦老百姓解決生存問題!!!所以秦國的強大是商鞅的變法和內部大臣的功勞助推,秦國的敗亡就是他一個人自私霸權行為造成被推翻的後果……


萬里春風不如禰


其實,戰國秦國的強大,大家只注重其變法圖強的政治舉措,而忽略了一個很重要也可能是很根本的原因: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和優越的地緣戰略位置,用後來漢朝初三傑之一張良的話說,就是:關中左崤函,右帶河,沃野千里,金城天府,北有胡苑之利,南有巴蜀之饒,山河險固,獨一面以制諸侯。這種優越的戰略地理位置很好的保證了秦國的國防安全,當時唯一對秦國形成直接威脅的是繼承晉業繼續霸佔河西地區的魏國,也因四面樹敵疲於應付而開始衰落,而且從秦獻公開始秦國就已經發奮圖強銳意進取,秦獻公本人就死於與魏國爭奪河西的戰鬥中,後來的秦孝公繼承了先君遺志,張榜求賢,此時即使沒有商鞅,也會有已經是人才濟濟的山東六國其他賢才來投秦國的強大與崛起只是時間上的問題。

對比之下在戰國初期因變法改革而一度稱霸中原的魏國,有一個最不利同時也是致命的地緣戰略安全劣勢,其地處中原腹心,四面強鄰環伺,所以,魏文侯變革圖強的成果僅僅幾十年就在與同屬三晉的韓趙及齊秦的持續爭端和衝突中消耗殆盡,疆土日漸萎縮,此時,即便魏惠王重用商鞅,也很難有大的作為和起色。無他,地緣戰略環境使然。

確實,我們再看近現代以來的世界霸主,無論是十九世紀的英國還是二十世紀至今的美國,都有一個得天獨厚的地緣戰略安全環境,英國與歐洲其他列強有寬達數十公里的英吉利海峽相隔,而美國,更是與世界其他列強遠隔重洋,在戰略導彈核武器出現以前,在地緣戰略安全環境方面簡直就是神一樣的存在。


尋陽令


魏強則秦弱,反之也是。如果商鞅留在魏國,沒有去秦國,那麼死掉的肯定是秦國。

商鞅生活在魏惠王時期,魏惠王這個人是一個比較英明的君主,之所以在魏國沒有被受到重用,全是當時的魏相公孫痤打壓有關。

到臨死的時候才推薦了商鞅,他告訴魏惠王,你要麼重用商鞅,不重用就必須把他殺掉。魏惠王當時以為他是快死了胡言亂語。

有人說公孫痤不是推薦了嗎?但你要知道商鞅任公孫痤的中庶子不是一二天。魏國最後錯失了人才,當商鞅,帶兵打敗了魏國,擊潰了公子卬,那個時候為魏惠王長嘆沒有重用商鞅。而商鞅也在那一戰中被封地商,史稱商君或商鞅。

他輔佐秦孝公改革,他聚小鄉為一縣,設令,丞等,平鬥,桶等度量,在歷史書上統一度量,設郡縣是秦始皇的豐功之一,但實際上真正的功臣是商鞅,秦始皇只是延續下來。稱他是這二千多年總設計師一點不為過。




如果沒有商鞅變法打下的良好,基礎和靈活的機制,至少秦國統一六國會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知常容


首先要說的是,商鞅的變法是促使秦國強大的一個重要因素,但不是根本原因。

自從魏文候任用李悝率先開始變法,並使魏國變得強盛開始,變法已經成為了各國國君的必選項,不強則死!

所以秦國的變法是必然的,即使衛鞅不入秦,也會有其他人站出來引領秦國的變法圖強,這是國家生存的根本需要。

秦國的強大,首先是它的國家規模和人口基數讓他足以躋身大國行列。其次是它的地理位置帶給它極大的優勢。第三才是制度法規。

即使這樣,秦國依然要奮六世之餘烈,才能消滅六國,由此可見六國並非土雞瓦狗,始皇帝的統一之路充滿荊棘,中國大一統的局面來之不易。



海濤神侃


個人感覺即使衛鞅留在魏國並重用,魏國也不會稱霸七雄

衛鞅變法改革,動的可是皇親國戚的奶酪,利益關係盤根錯節,如果沒有秦孝公的鐵手腕,衛鞅能肆無忌憚嗎?魏惠王能行?饒是這樣,秦孝公一死,衛鞅還不是被車裂了。變法的成功關鍵還是秦孝公,衛鞅只不過是他的一顆棋子罷了,借刀殺人!


小田學歷史


不會,魏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其不具備統一六國能力,其國土處於平原四戰之地,沒有後方。不似秦背靠巴蜀糧倉,要知道,戰爭打的是後勤。想想長平之戰,趙國為何急於決戰,不就是國內無糧嗎?不懂地理的可以看下戰國地圖,一目瞭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