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飄香:


菩提飄香:​ 一一 讀林清玄散文有感

“如果生命裡只有喜樂,生命就不會有深度,生命也會呈單面的發展,像海面的波浪;如果生命裡只有悲傷,生命會有深度,但生命裡有喜樂有悲傷,生命才是多層面的,有活力的,有深度,又能發展的”。

我被林清玄先生的散文《心的菩提》深深吸引。 1953年出生的林清玄是當代臺灣著名作家,他的作品大多探討人生意義,始終追求“真、善、美”被喻為:“臺灣文化的良心”其散文作品一向以文筆自然流暢、見解平穩、思想深刻而著稱,他總是用平實、親切的語言,描述自己對生活中一人一物、一草一木的體悟,他的作品空靈流動,虛實生輝,讀來總是使人不忍釋卷,這本《心的菩提》便是其中之一。​​​

好書需慢慢讀,因為一本書就是濃縮了的人生,欣賞時如同將濃縮了的茗茶慢慢的泡開,方能品出香清昧釅。

《心的菩提》是臺灣作家林清玄先生寫作生涯中最重要的作品,也是其思想和風格形成的代表作,作品中鳳尾森森、龍吟細細、幽雅清韻,讀來能把你的心浸透得蟹清洞田,如沐浴在磐香中。菩提喻指佛教中覺悟的境界,而作家卻把它比做工商社會、世事紛亂,娓娓寫來,筆凝激情,卻又置身事外般冷靜,舒捲自如,將佛理修養化作美好心情,以自己的切身體驗和靈動,照亮讀者的心靈。 讀此書,你就彷彿可以看見一個寫作者內在的成長與蛻變,也使我們能夠在觀照、覺察、靜心、思維裡能得到平安和歡喜,故此名家稱他將東方審美智慧和佛家的哲學情懷引入其中,使其作品疏密相間,不少技藝卓越超群的“留白”之處都寫得可感可觸、如歌如畫。

在(清歡)中先生說,這種清淡的歡愉不是來自別處,正是來自對平靜疏淡的簡樸生活的一種熱愛。 而(飛鴿的早晨)清玄先生看著甦醒的大地,看著流動的早晨,看著光明無限的天空,他慨嘆:“人雖然渺小,但只要有慈悲的胸懷,也能夠照亮世界”。

(清風匝地,有聲)裡他把人生的高境界形容為“人生的每個行為、每個動作都是人格的展現。沒有經過殘心的昇華,一個人就無法有溫柔的心,當然也難以體會和親人分離的心 情是多麼澄清、細密、優美,一如秋深落葉的空山了”。

菩提飄香:


面對人生的爭鬥在(宮本武藏觀鬥雞)中先生說:“有許多人把人生許多寶貴的時光用在爭鬥上面,殊不知凡有爭鬥必有損傷,凡有爭鬥就會使思想陷入蝸牛角里,那時就會失去“更高的眼睛”了,詮釋為:“一個人要遠離是非,遠離爭辯,遠離仇視,或者不是那麼容易達到,但是一個人願意培養寬容,聽聽異見卻不是很困難的,只看態度是不是懇切罷了”。

面對人生處事的種種矛盾,他在(吾心似秋月)裡喟嘆,在實際的人生裡:我們常常會因為別人的一個眼神、一句笑話、一個動作而心不自安.甚至茶飯不思,睡不安枕;其實,這些眼神,笑談在很多時候都是沒有意義的,因為生活在風濤淚浪的我們,要做到不畏人言人笑,確是非常不易,那是因為我們在生活中尋找依賴,另一方面則又在依賴中尋找自尊,他其實是在告誡我們,人間的一切喜樂我們要看清,生活的苦難我們也該承受,因為在終級之境,喜樂是映在鏡中的微笑,苦難是水面偶爾飛過的鳥影”。

《心的菩提》是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啟迪心靈的精神供養,他帶給我的是心澄境明,大智大勇;並告訴我們,人活著就要有一種從容的心境、快樂無憂、忘卻苦難,從中你不僅可以進入一種質樸、感人、高尚的精神境界,也讓我們在面對灰黯的人生時,能點燃自己,也照亮別人。

讀一本好書就是和一個高尚的人談話,所以每當夜闌人靜,在屬於自己的方寸空間裡,描摹臨帖、品茶讀書,慢慢的讓心靜如止水,盪滌了浮躁的塵埃,過濾出清新的空氣,自身纏繞的雜念如輕煙散盡,與此結緣,尊其為師,那又是怎樣的一種人生享受!

是的,生命的順逆,也許會超過我們的預期,心情的苦樂,卻是自己可以掌控的。《心的菩提》是在告誡我們,在這個世界上,我們不能依賴別人而獨自存活,因為我們必須懷著寬容與感恩的心情;我想,每個人都應該回到自我,先來耕自己的心田,播種信心、開發智慧、精進努力,追求真實的自我,拔除妄念的雜草,這樣我們才能無愧天地的養育,才能坦然地精進,我們心中的菩提樹才會飄散出永恆的馨香。

菩提飄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