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飘香:


菩提飘香:​ 一一 读林清玄散文有感

“如果生命里只有喜乐,生命就不会有深度,生命也会呈单面的发展,像海面的波浪;如果生命里只有悲伤,生命会有深度,但生命里有喜乐有悲伤,生命才是多层面的,有活力的,有深度,又能发展的”。

我被林清玄先生的散文《心的菩提》深深吸引。 1953年出生的林清玄是当代台湾著名作家,他的作品大多探讨人生意义,始终追求“真、善、美”被喻为:“台湾文化的良心”其散文作品一向以文笔自然流畅、见解平稳、思想深刻而著称,他总是用平实、亲切的语言,描述自己对生活中一人一物、一草一木的体悟,他的作品空灵流动,虚实生辉,读来总是使人不忍释卷,这本《心的菩提》便是其中之一。​​​

好书需慢慢读,因为一本书就是浓缩了的人生,欣赏时如同将浓缩了的茗茶慢慢的泡开,方能品出香清昧酽。

《心的菩提》是台湾作家林清玄先生写作生涯中最重要的作品,也是其思想和风格形成的代表作,作品中凤尾森森、龙吟细细、幽雅清韵,读来能把你的心浸透得蟹清洞田,如沐浴在磐香中。菩提喻指佛教中觉悟的境界,而作家却把它比做工商社会、世事纷乱,娓娓写来,笔凝激情,却又置身事外般冷静,舒卷自如,将佛理修养化作美好心情,以自己的切身体验和灵动,照亮读者的心灵。 读此书,你就仿佛可以看见一个写作者内在的成长与蜕变,也使我们能够在观照、觉察、静心、思维里能得到平安和欢喜,故此名家称他将东方审美智慧和佛家的哲学情怀引入其中,使其作品疏密相间,不少技艺卓越超群的“留白”之处都写得可感可触、如歌如画。

在(清欢)中先生说,这种清淡的欢愉不是来自别处,正是来自对平静疏淡的简朴生活的一种热爱。 而(飞鸽的早晨)清玄先生看着苏醒的大地,看着流动的早晨,看着光明无限的天空,他慨叹:“人虽然渺小,但只要有慈悲的胸怀,也能够照亮世界”。

(清风匝地,有声)里他把人生的高境界形容为“人生的每个行为、每个动作都是人格的展现。没有经过残心的升华,一个人就无法有温柔的心,当然也难以体会和亲人分离的心 情是多么澄清、细密、优美,一如秋深落叶的空山了”。

菩提飘香:


面对人生的争斗在(宫本武藏观斗鸡)中先生说:“有许多人把人生许多宝贵的时光用在争斗上面,殊不知凡有争斗必有损伤,凡有争斗就会使思想陷入蜗牛角里,那时就会失去“更高的眼睛”了,诠释为:“一个人要远离是非,远离争辩,远离仇视,或者不是那么容易达到,但是一个人愿意培养宽容,听听异见却不是很困难的,只看态度是不是恳切罢了”。

面对人生处事的种种矛盾,他在(吾心似秋月)里喟叹,在实际的人生里:我们常常会因为别人的一个眼神、一句笑话、一个动作而心不自安.甚至茶饭不思,睡不安枕;其实,这些眼神,笑谈在很多时候都是没有意义的,因为生活在风涛泪浪的我们,要做到不畏人言人笑,确是非常不易,那是因为我们在生活中寻找依赖,另一方面则又在依赖中寻找自尊,他其实是在告诫我们,人间的一切喜乐我们要看清,生活的苦难我们也该承受,因为在终级之境,喜乐是映在镜中的微笑,苦难是水面偶尔飞过的鸟影”。

《心的菩提》是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启迪心灵的精神供养,他带给我的是心澄境明,大智大勇;并告诉我们,人活着就要有一种从容的心境、快乐无忧、忘却苦难,从中你不仅可以进入一种质朴、感人、高尚的精神境界,也让我们在面对灰黯的人生时,能点燃自己,也照亮别人。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所以每当夜阑人静,在属于自己的方寸空间里,描摹临帖、品茶读书,慢慢的让心静如止水,荡涤了浮躁的尘埃,过滤出清新的空气,自身缠绕的杂念如轻烟散尽,与此结缘,尊其为师,那又是怎样的一种人生享受!

是的,生命的顺逆,也许会超过我们的预期,心情的苦乐,却是自己可以掌控的。《心的菩提》是在告诫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我们不能依赖别人而独自存活,因为我们必须怀着宽容与感恩的心情;我想,每个人都应该回到自我,先来耕自己的心田,播种信心、开发智慧、精进努力,追求真实的自我,拔除妄念的杂草,这样我们才能无愧天地的养育,才能坦然地精进,我们心中的菩提树才会飘散出永恒的馨香。

菩提飘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