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國腫瘤學大會進入倒計時

由中國抗癌協會主辦,遼寧省腫瘤醫院、遼寧省抗癌協會承辦的2018中國腫瘤學大會(CCO)將於8月17日至19日在瀋陽舉行。眼下,距離2018中國腫瘤學大會召開不足一個月時間,意味著這一盛會的籌備工作已進入倒計時。

2018中國腫瘤學大會進入倒計時

本屆大會是迄今國內腫瘤學界規模最大且規格極高的一次盛會,學術科普同行,公眾學界共同參與,輻射全中國乃至世界,不僅將為廣大腫瘤領域工作者奉獻一場不容錯過的學術盛會,對大眾腫瘤防治的觀念產生深遠影響,而且本屆大會所產生的學術成果也將推動健康遼寧的建設,助力遼寧振興發展。

目前大會各項籌備工作正按計劃全力推進,除了規模大、規格高,本屆大會還有諸多的創新和亮點引人關注。

對於中國腫瘤學大會的承辦方而言,接下來的20多天是改變、改善的時間,20多天後,要為來自世界各地的專家學者奉上一場學術盛會。

規模最大規格極高提供最前沿最實用理念和技術

與前幾屆中國腫瘤學大會相比,2018中國腫瘤學大會堪稱我國規模最大、規格極高的一次腫瘤學術大會。作為我國影響力最大的腫瘤醫學領域學術年會,中國腫瘤學大會每兩年召開一屆,自2000年以來已成功舉辦九屆。僅就參會代表的數量及分量而言,本屆大會超過以往任何一屆。

據遼寧省腫瘤醫院黨委書記、院長樸浩哲透露,大會已向國內外知名學者、專家、教授以及各省、自治區、市的1萬餘名腫瘤醫學界精英發出邀請。截至7月20日,已確認出席的院士級專家達到25人,國外專家30餘人,自行註冊參加大會的國外醫務工作者近100名。

參加2018中國腫瘤學大會的院士不僅有中國工程院副院長樊代明院士、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詹啟敏院士、國家腫瘤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郝希山院士、山東省腫瘤醫院院長於金明院士、國家肝癌科學中心主任王紅陽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腫瘤研究所所長赫捷院士等國內知名院士,還有美國國家科學院的王存玉院士以及擁有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和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雙料”院士頭銜的Walter Bodmer等國外腫瘤學界“大腕”。

圍繞大會“腫瘤防治 贏在整合”的主題,這些院士將在會上作學術講座和學術報告,並從各自的研究領域出發,就腫瘤預防、診斷、治療等領域的新觀點、新技術、新方法,與參會者展開交流和研討,為廣大基層醫務工作者提供最前沿和實用的學術資訊、理念方法和技術手段。

為給上萬名腫瘤學精英提供一個更好的交流和學習環境,本屆腫瘤大會共設91個主分會場,規模超過以往任何一屆。

除此之外,本屆大會規模之大,還體現在大會正式開幕的前一天,也就是8月17日舉行的普惠大眾的腫瘤科普教育活動上。該活動在遼寧省13個市18個點位進行,覆蓋社區、工廠、農村、企業、醫院等場所,宣講專家多為中國抗癌協會青年委員和省抗癌協會的主任委員或副主任委員,他們將向市民普及腫瘤的科學防控知識,現場接受市民的諮詢。在全省腫瘤科普教育的主會場遼寧省科技館,還會有抗癌明星現場講述他們的抗癌故事,消除人們對癌症的恐懼。

樸浩哲表示,科普在腫瘤防治的過程中非常重要。在他看來,讓更多人認識到腫瘤可防可控,比腫瘤醫生每天救治癌症患者還要重要。現在整個社會對癌症缺乏一個客觀的認識,對癌症的恐懼感太強。事實上,早期癌症患者治療後有90%左右可控制病情。此次科普宣傳受眾要實現“萬人”目標,要通過這次宣講活動,掀起全民科學防癌、專業抗癌的熱潮。

“當然,我們不可能通過一次活動讓市民對腫瘤有一個科學的認知。”樸浩哲說,自從2016年,省腫瘤醫院成功申報 “全國科普教育基地”,成為國內唯一以腫瘤醫院為單位申請成功的國家級科普教育基地後,一直將腫瘤防控的科普工作視為己任。健康教育基地建設圍繞提高科學素養所必要的科普教育場所建設、科普作品培育、科普知識的傳播開展了一系列活動,特別是依託科普工作人才庫在醫院內流動的患者及家屬中開展科普健康教育,受眾約20萬人次,並形成了“健康大講堂”這一科普工作知名品牌。眼下,省腫瘤醫院正不斷打造立足東北,輻射全國的腫瘤防治科普教育平臺。

在加大科普力度和輻射範圍的同時,省腫瘤醫院還在全國牽頭進行“女性兩癌篩查及干預技術研究”項目,致力於一些腫瘤的早發現早診治,以使大眾真正遠離腫瘤。

改變“以會為本”舊模式從形式到內容新意十足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2018中國腫瘤學大會設計學術交流的形式將有鮮明的創新,主旨論壇體現得最為明顯。

為了將高水平的學術報告呈獻給廣大腫瘤科技工作者,本屆大會打破以往指定專家發言的模式,通過推薦遴選的方式來確定大會主旨報告人。

據介紹,2018中國腫瘤學大會主旨報告遴選會已於3月26日在昆明舉行。經過激烈的競爭與選拔,最終有9位講者脫穎而出。

“這9位講者分別從事胃癌、消化道癌、乳腺癌等專業腫瘤的研究,可謂各個領域的代表性專家,他們的研究成果不僅領先國內同行業,其中幾位甚至領先國際,對一些國際指南的制定作出過貢獻。他們的學術報告無疑是相關學科領域內水平最高、最有價值的,他們的到來必將為本次大會增添光彩。”樸浩哲說。

本屆大會一改過去以“會”為本,專家單純作報告的形式,部分會議以比賽的方式展開,比如青年學者辯論賽專場、手術視頻大賽等。青年學者辯論賽是將腫瘤治療過程中一些有爭議的觀點和治療方案拿出來,在大會進行公開辯論;手術視頻大賽則是青年醫師提交自己曾做過的一例手術,經過網上選拔賽後,遴選出優秀案例,青年腫瘤醫師最終在腫瘤大會進行總決賽。

“大會設計這些比賽專場,不是為了分出孰優孰劣,而是為腫瘤醫生提供一個展示、交流、相互學習的平臺,促進腫瘤診療水平的提高。”樸浩哲說。

事實上,省腫瘤醫院早就在此方面展開探索。從2016年開始,醫院每年舉辦為期一週的微創手術演示周,醫院各科室均選取一例有代表性的手術進行現場直播,有的團隊還與外請專家團隊同臺演示,供來自省內外的醫師觀摩、學習與交流。

此外,大會的一大亮點是增加了人工智能專場。該專場既有智能醫療機器人進行現場演示,又有頂級人工智能專家與知名醫療專家之間的思維碰撞,圍繞人工智能引領未來智慧醫療,助力臨床診療決策,開展專業前沿學術交流研討。

時至今日,雖然仍有不少人對人工智能與醫療領域的牽手持懷疑態度,但不可否認的是,從醫學影像、輔助診療到健康管理、虛擬助手等,醫療鏈條的各個環節上都已出現了人工智能技術的身影,許多醫療機構開始加速在智慧醫療領域佈局,省腫瘤醫院亦是如此。據悉,省腫瘤醫院的臨床科研大數據中心正準備將人工智能技術用於人臉識別,從而實現血液標本物流環節交接人員的自動登記,未來則是藉此打造真正基於真實世界數據的醫療大腦。

值得關注的是,本屆大會還將發佈《2017中國惡性腫瘤學科發展報告》。該報告收錄了40多種癌症的現狀與最新研究進展,並對具體癌種的臨床治療和存在的問題進行探討,對一些腫瘤的診療具有指南意義。

2018中國腫瘤學大會進入倒計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