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馒头说】明明是败军之将,但他投降时为何如此嚣张?

今天是2018年4月9日


【今日由头】

1865年4月9日

美国南军向北军投降


1

1865年4月9日,一场特别的仪式,在美国弗吉尼亚州阿波马托克斯县的一个私人小屋中举行。

这场仪式的主角,是两个将军。

一个将军,身披全新的军装,腰间挎着镶嵌宝石的华贵指挥刀,昂首挺胸,淡定从容;

另一个将军,只是穿着朴素的军服,并没有带指挥刀,满身尘土,甚至连衣服上的纽扣都没扣好。

“朴素装”将军非常谦恭地向“指挥刀”将军行礼问好,入座,开始夸奖当年对方在美墨战争中的英武表现。

由于寒暄迟迟不切入正题,最终是“指挥刀”将军最后忍不住插了话:

“我们还是说说投降的事吧……”

直到这时,“朴素装”将军才停止了寒暄,郑重地点了点头。

【馒头说】明明是败军之将,但他投降时为何如此嚣张?

描绘当时场面的画

于是,美国历史上最惨烈的一场战争的投降仪式,就这样开始了——这场通常被称为“南北战争”的战争一共持续了四年,造成双方超过62万人死亡,40万人受伤,伤亡总数超过美国参加一战和二战的伤亡人数之和。

但在这场投降仪式中,投降和受降的两位将军,和他们表现出来的姿态完全不同。

穿“朴素装”非常谦恭的将军,其实是代表北方受降的,他是格兰特将军。

而挎“指挥刀”十分体面的将军,其实是代表南方投降的,他是罗伯特·李将军。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场面?

没什么,因为投降的人,是罗伯特·李。

2

1807年1月19日,罗伯特·李出生于弗吉尼亚州——他对自己这个故乡的感情,后来决定了他一生,甚至影响了美国历史。

罗伯特·李可以说是一个“官二代”,而且,这个“官”还不是普通的官。

他的父亲亨利·李堪称“独立战争”时的名将,深受乔治·华盛顿的喜爱。亨利·李是《独立宣言》的56个签字人之一,8位“国会勋章”的获得者之一,并且做过弗吉尼亚州的州长。华盛顿在亨利·李逝世后给出的悼词让世人惊叹:“战争时期第一人,和平时期第一人,同胞心目中第一人!”

此外,亨利·李的弟弟查尔斯·李——也就是罗伯特·李的叔叔,也曾做到过美国司法部长。

【馒头说】明明是败军之将,但他投降时为何如此嚣张?

亨利·李的肖像

成长在这样的一个家庭,罗伯特·李倒没有成为一个“八旗子弟”。家里一度准备送罗伯特·李去读耶鲁大学,但因为父亲在一次经商中损失惨重,无法负担耶鲁的学费,所以把当时18岁的他送进了不需要学费的美国军事学院——我们更熟悉这个学校的另一个名字:西点军校。

四年后,罗伯特·李以全班第二名的优异成绩从西点军校毕业,并且档案上没有任何污点,连最小的违纪都没有。不过,李刚毕业后的一段工作默默无闻:从工兵中尉做到上尉,主要是参与一些勘测州界,建造港口和构筑碉堡的工作。

1846年,罗伯特·李第一次崭露头角的机会来了。

那一年,国力初成,开始步入扩张阶段的美利坚合众国,终于忍不住和邻居墨西哥打了起来。在美墨战争中,罗伯特·李成为了美军名将温菲尔德·斯科特将军的重要助手。斯科特是一个著名的吹毛求疵的老头,但他对罗伯特·李赞不绝口——李独自勘察出数条隐蔽的攻击线路,使得美军出其不意地奇袭墨军,大获全胜。

严苛的斯科特对罗伯特·李的评价是:

“他是美国最伟大的将才,如果再打一场战争,他的人寿保险应该达到500万美元!”

1867年,美国从俄国手里买下阿拉斯加,也才花了720万美元。

【馒头说】明明是败军之将,但他投降时为何如此嚣张?

年轻时的罗伯特·李

在美墨战争结束后,罗伯特·李的军衔升到了中校,但一个更重要的岗位在等待着他:西点军校的校长。

罗伯特·李在1852年成为西点军校的校长,那年他45岁。他主政西点的三年时间里,修缮了一批学校的建筑,提升了大量学校的课程质量,再加上自己品行端正,严于律己,所以得到了所有师生的爱戴。

对于罗伯特·李而言,服从命令是他作为军人的天职,也是他终身信奉的原则。所以在他之后的近10年中,他一直听从华盛顿方面的调动,一会驻防,一会征讨,一会待命。

但服从命令的日子,到1861年时走到了尽头。

这一年,美国自己分裂了——南北战争爆发了。

3

战争一爆发,总统林肯立刻就想找一个北方联邦军的统帅。

他第一时间想到的最佳人选,就是罗伯特·李。

难道还有谁比罗伯特·李更适合统帅全军吗?

资历足够,威望足够,胆识足够,能力足够——放眼当时的整个美国,能找出像罗伯特·李那样的将才,实在太难了。

但罗伯特·李却拒绝了林肯总统的托付。

是他支持南方联盟独立吗?

并不是。罗伯特·李是坚决反对当时南方联盟脱离美利坚合众国的。在1861年的一封信中,罗伯特·李痛斥了南方的分裂行为,称这样“背叛了开国先烈”。

那是他支持蓄奴制吗?

这个一言难尽。虽然后来有不少说法称罗伯特·李实际上是反对蓄奴制的,但必须指出的时:并没有任何明确证据证明这一点。而且他作为一名军人,在整个过程中从没有公开表示反对蓄奴制度。

【馒头说】明明是败军之将,但他投降时为何如此嚣张?

一些主张罗伯特·李反对蓄奴制度的证据,一个是他释放了家里的黑奴——但事实上,那是他岳父留下的遗嘱规定的。遗嘱让李在觉得合适的时候释放所有的63名黑奴,最长不能超过5年。李将这些黑奴用满了5年后才释放,期间有黑奴逃跑被抓回后,还遭到了李的鞭刑。

另一个证据是他1856年写给妻子写的一封信中说:“我相信,在这个开化的时代,只有少数人不明白制度性蓄奴在道德上与政治上皆属有害。”但其实信的后半段还提到:“黑人在道德观念上、社会心理上与实际情形上若身在非洲会大大的好过于身在此处。我希望他们所经历的痛苦折磨——对其种族而言是必需的——可以把他们变好。”

而这封信的主题是支持当时总统富兰克林·皮尔斯的观点的——他是同情南方奴隶主的。

那么罗伯特·李究为什么要站在南方这一边呢?

罗伯特·李在接到林肯总统的亲笔信之后,足足长考了三天。

从理智上,他坚决反对南方各州脱离联邦,但从道义上,他支持自己的家乡弗吉尼亚——弗吉尼亚州原本并没有宣布独立,是北方决定用武力征讨南方各州后才宣布独立的。

这是“南北战争”中很多南方人自愿拿起武器与北方战斗的一个重要原因:他们未必是奴隶主,也未必支持蓄奴制度,但他们认为北方人违背了美国宪法精神,剥夺了各州的自治权,而且把武力作为解决问题的手段。

当然,罗伯特·李可能还有一个情感方面的因素,他曾说:

“尽管我如此热爱联邦,可我却无法下决心举起拳头去打我的亲戚、我的孩子、我的家。”

所以,他最终拒绝了林肯的提议,接受了南方联盟的总统杰弗逊·戴维斯的任命书,成为了南军总司令。

尽管北军的很多将领都是罗伯特·李在西点军校时的学生,但他还是要面对这样一个残酷现实:

相对于南方的种植业,北方早就完成了工业化。到了1860年的时候,北方的工业总产值达到了18亿美元,列全世界第四位(南方只有1600万美元)。从人口上来说,北方有23个州2234万人口,而南方只有7个州(弗吉尼亚、阿肯色、田纳西、北卡罗来纳四个州在战争爆发后加入)910万人口(其中400万还是黑奴)。在工厂数量、铁路里程、农业种植面积、海军等各方面,北方对南方都占有压倒性优势。

南方占优势的,只是军官与士兵素质较高。

【馒头说】明明是败军之将,但他投降时为何如此嚣张?

这其实是一场不对等的较量。

但罗伯特·李却没有回头。

他已决定要为自己的家乡而战。

4

如果“南北战争”是一桌牌局的话,罗伯特·李其拿到的其实是一手坏牌。

但就是拿着这手牌,罗伯特·李开始用自己的军事才华,上演一个个原本看似不可能的奇迹。

【馒头说】明明是败军之将,但他投降时为何如此嚣张?

罗伯特·李的“南军总司令”职位一个月后被南方总统杰弗逊·戴维斯兼任,他成了总参谋长。杰弗逊要授予罗伯特·李将军军衔,但他坚辞不受,只愿意保留上校军衔,理由是上校军衔是统一的美国授予的,如果要受将军衔,要等到统一后再领取。

按后来不少史学家的评论,“南北战争”本来应该在1862年就结束了——那一年的春天,林肯亲自率领50万大军的绝对优势兵力围攻南方“美利坚联盟国”的首都里士满,准备毕其功于一役。

但南方拥有罗伯特·李。

在开战的第一天,南军的一线指挥约翰斯顿正好负伤,罗伯特·李以总参谋长的身份兼任军团长顶到了一线,并改组了这个军团——这个军团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北弗吉尼亚军团”。

在著名的“七天战役”中,罗伯特·李面对有“小拿破仑”之称的北军总司令麦克莱伦毫无惧意,以劣势的兵力主动出击,先击穿北军的右翼,随后大败北军,将对方赶出了里士满。

【馒头说】明明是败军之将,但他投降时为何如此嚣张?

“南北战争”中其实涌现出一批天才将领。罗伯特·李有一个得力的副手,叫托马斯·杰克逊,他被人称为“石墙”杰克逊。杰克逊的军事指挥才能并不亚于罗伯特·李,在诸多战役中成为罗伯特·李取胜的最关键因素。

杰克逊本人并不支持蓄奴,并在军校中是唯一向黑人脱帽致礼的白人。但他不满北方对南方使用武力,所以站到了南军一边。后来在钱斯勒斯维尔战役中阵亡。有人说如果他不阵亡,罗伯特·李在后面的葛底斯堡决战中可能还会有机会。

“七天战役”之后,林肯一怒之下撤掉了麦克莱伦总司令的位置,换上了波普将军。面对志气满满的波普将军,罗伯特·李趁胜追击,挥师北上,以5.4万人的兵力强攻8万北军,史称“第二次马纳萨斯战役”(北方称为“第二次奔牛河战役”)。在这场战役中,罗伯特·李的指挥艺术发挥得淋漓尽致,以伤亡9000人的代价一举击溃北军,北军伤亡达到1.4万人,7000人被俘。

据说林肯在接到这场战役的最终战报后,一下子瘫坐在椅子上。无奈之下,林肯只能再撤掉波普,重新启用麦克莱伦。

麦克莱伦上任后率优势兵力与罗伯特·李决战安特提姆。在这场战役中,罗伯特·李的南军也损失惨重,但他依旧在麦克莱伦的眼皮底下全身而退。

恼怒的林肯再度让麦克莱伦下岗,换上伯恩赛德将军。但在弗里德里克斯堡,伯恩赛德的11万北军被罗伯特·李率领的7万南军痛击,再度败北。

林肯再换上胡克将军统领北军,在之后的“钱瑟勒斯维尔战役”中,罗伯特·李率领6万疲惫的南军,再次将胡克的12万北军击溃。

【馒头说】明明是败军之将,但他投降时为何如此嚣张?

罗伯特·李在南北战争中

一时之间,罗伯特·李成了不可战胜的代名词。原先北军以为轻松能拿下南方的首都里士满,但在罗伯特·李的指挥下,变成南军开始向北方的首都华盛顿进军。

但是,正如罗伯特·李自己内心也知道的那样:

这毕竟是一场“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战争。

5

随着时间的推移,尽管罗伯特·李率领的南军取得一个又一个战役的胜利,但战况却对南方越来越不利。

林肯总统在更换了几任总司令之后,终于发掘到了一个同样有天赋的军人,将他一路提拔,直到最后让他成为北军总司令。那个人,就是尤利西斯·辛普森·格兰特——在南北战争爆发时,他还只是个营长。

比更换总司令更重要的,是林肯终于下定决心,推出了《解放黑奴宣言》和《宅地法》。一个宣言和一个法令,在战场之外根本上解决了北方发动战争的正义性和民众支持度的问题。

而反观南方,尽管他们获得了一个又一个战术上的胜利,但由于“蓄奴”本身就是应该被时代淘汰的制度,除了“保卫家乡”之外,他们实在喊不出什么别的还能振奋人心的口号。

【馒头说】明明是败军之将,但他投降时为何如此嚣张?

罗伯特·李后来也呼吁南方政府以自由换取黑奴参军。这也被认为是他反对蓄奴的一个证据,但事实上这主要是以弥补南军人数上的不足。

不过有意思的是,在北军中,黑人士兵的工资是低于白人士兵的,为此黑人士兵发起过抗议,拒领薪水。直到1864年,美国国会才命令军队让黑人士兵和白人士兵同工同酬,并弥补以前少发的薪水。

但在南军,从一开始,黑人士兵领的工资就是和白人士兵一样的。

在战略层面已经无可挽回的情况下,战术层面的获胜已经没有什么意义,更何况,南军后来在战术层面也赢不了了。

1863年7月1日,决定罗伯特·李命运,乃至美国“南北战争”命运的一场战役终于到来——葛底斯堡战役拉开战幕。

在这场世人皆知的血腥战役中,罗伯特·李没有再上演奇迹,最终溃退。尽管他让北军付出了伤亡2.3万人的代价,但南军的伤亡达到了2.8万人。

这场战役成了美国“南北战争”的转折点——罗伯特·李率军一路高歌猛进的神话被终结,“北弗吉尼亚军团”几乎被打残,南方联盟也由此转攻为守,开始渐渐落入下风。

【馒头说】明明是败军之将,但他投降时为何如此嚣张?

在大杀伤力火炮和机枪没有出现的时候,葛底斯堡战役三天内双方伤亡超过5万人,惨烈程度可想而知。林肯总统之后在葛底斯堡发表的宣言也让这个地方后来广为人知。

时间拖得越长,北方工业国相对于南方农业国的优势就慢慢显示了出来。

北方有源源不断的兵源补充而南方并没有,所以罗伯特·李手下的兵越打越少,而补充上来的有限的新兵大多经验缺乏。罗伯特·李属于“力战型”指挥官,不少战役过后,南军固然能给北军极大杀伤,但自己也损伤惨重,基本上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在后勤方面,一方面由于南方本身的产能所限,另一方面因为北军的海军封锁,南军的部队打到后来,连吃饭都成了问题,在冬天连双靴子也发不出了。

时间到了1865年的3月。

北军在格兰特将军的率领下步步紧逼,再一次合围里士满。而这一次,在资源和人力上都捉襟见肘的南方政府再也无力组织反击,在罗伯特·李的建议下,南军放弃了里士满。

4月初,罗伯特·李率领南军试图在北卡罗莱纳与约翰斯顿汇合,但半路上被格兰特率领的北军追上并包围。

在北军的层层包围之下,南军弹尽粮绝。

罗伯特·李这时候要做的抉择只剩下一个了:

是不是要投降?

6

在那一刻,南军的指挥所里是有争论的。

当时罗伯特·李的部下中有人提出,号召全体南军部队化整为零,深入山区去打游击,就像当年独立战争他们的祖辈反抗英国军队一样——当时南方虽然处于绝对劣势,但还有数万人的部队。出于“保卫家乡”的热血,这样的号召,肯定是会有很多人响应的。

但罗伯特·李一口拒绝了。

虽然罗伯特·李并不是没有让南军打过小规模的游击战,但那一刻,他的观点是:

战争是军人的职业。如果继续打游击,就等于把无辜的人民也拖入了战争,而带来的也只会是无休止的战斗和屠杀——“我的道德不允许我这么做,如果能换回和平,就让我作为战争罪犯被绞死吧。”

另一个很关键的原因是:如果继续打游击,就会造成美国事实分裂的局面。

所以罗伯特·李最终决定投降,他在给南军士兵发的文告中这样说:

“只是因为感到英勇和忠诚是无法补偿继续战斗所招致的损失,所以我决定避免无谓的牺牲。”

1865年4月9日,罗伯特·李穿上崭新的军装,骑马到北军总司令格兰特那里去请求投降——为了使罗伯特·李不感到屈辱,格兰特特地将受降场所安排在阿波马托克斯小镇的一栋二层私人小宅中。

于是,就出现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

【馒头说】明明是败军之将,但他投降时为何如此嚣张?

罗伯特·李骑马前去北军营地投降

在投降仪式中,还有两个小细节。

一个是,罗伯特·李提出,败军不能受辱,南军将士的人格和尊严不能受到侵犯。格兰特比罗伯特·李更进一步——他在停战协议中写上:所有的南军军官可以保留他们的随身手枪和配件。

此外,格兰特保证被围困的2.8万名南军官兵只要放下武器,就可以立刻成为无罪的平民,不会被清算。为此,格兰特让人签发出近3万张保证书。

另一个细节是,罗伯特·李提出投降的南军骑兵和炮兵是否可以保留自己的战马。对于这个近乎“无理”的要求,罗伯特·李解释:“这些士兵都是农民的孩子,如果他们不能把马带回家乡,那么下一季的庄稼就没法收割了”。

格兰特答应并照做了。

【馒头说】明明是败军之将,但他投降时为何如此嚣张?

签字仪式结束后,罗伯特·李起身告辞,格兰特带着随从亲自送出大门。

在门口站成两列的北军士兵全体肃立,向传说中的“战神”罗伯特·李致敬。

罗伯特·李脱帽还礼,双目含泪,没有说一句话。

7

“南北战争”结束后,罗伯特·李曾被人提议以“叛国罪”逮捕。

当时的约翰逊总统(林肯已经被刺)问格兰特将军打算什么时候逮捕罗伯特·李,格兰特表示“永远不会”。他说他宁可辞去总司令的职务,也不会去逮捕罗伯特·李,因为这违反了当年的承诺。

罗伯特·李被逮捕的事就此不了了之。

退役后的罗伯特·李谢绝了很多待遇优厚的工作邀请,而是选择创建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学校“华盛顿学院”——就是现在的“华盛顿与李大学”(Washington and Lee University)。

罗伯特·李在这所学校上倾注了所有的心血,并立下了校训:

“我们只有一条校规,那就是每一个学生都是绅士。”(We have but one rule, and it is that every student is a gentleman)

【馒头说】明明是败军之将,但他投降时为何如此嚣张?

华盛顿与李大学。在罗伯特·李的悉心运营下,当初的“华盛顿学院”渐渐成为一所颇为有名的文理学院。

不过根据资料显示,这所大学似乎对黑人学生热情欠奉:1795年有一名黑人学生入学,直到1966年才有第二名黑人学生入学。

1870年10月12日,63岁的罗伯特·李因中风而逝世。

很多经历过“南北战争”的人,无论南方和北方,都在战后写了不少回忆录。

罗伯特·李始终保持沉默。

【馒头说】明明是败军之将,但他投降时为何如此嚣张?

罗伯特·李

【馒头说】

2017年8月12日,美国弗吉尼亚州的夏洛茨维尔市爆发了一场暴乱。

暴乱的起因是,几百个人举行了一个“右翼集会”,进行抗议示威,而另一方的几百个人高举“黑人的命也是命”的大旗,进行针锋相对的抗议,随后就演变成了一场暴乱。

而他们互相攻击的焦点就是一个:罗伯特李·的雕像该不该被推倒。

这样的暴乱,自去年8月以来,在美国南部的多个州都在上演。起因就是政府方面拆除了或宣布将拆除包括罗伯特·李在内的一系列纪念“南北战争”时期邦联人物乃至士兵的雕像,而赞成和反对的人轮番上阵,最后甚至拳脚相加(有一名32岁的妇女在暴乱中丧生)。

必须承认,罗伯特·李无论在美国的过去还是现在,都是一个颇为微妙的人物。

在“南北战争”结束之初,南方需要恢复自己的自信,北方需要抚平南方的创伤,整个美国经过战火的摧残,需要重新归结到宪法精神的指引之下。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双方其实都有需求推出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英雄人物——罗伯特·李无疑就是最佳的人选。

罗伯特·李毫无疑问不是一个完人,他在蓄奴态度上的模糊尤其让人一言难尽,但他优雅,绅士,勇敢,沉稳,在战争中能不失体面地投降保全士兵和百姓生命,在战争后潜心办学……这一切都符合美国人的价值观,符合美国精神。

所以,尽管罗伯特·李生前明确反对建立任何以他名义纪念南方邦联的雕像,但他去世后,关于他的雕像还是如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

然而,经历时代的变迁,罗伯特·李的雕像渐渐又被夹杂进了一种特别的含义——白人至上(其中一部分雕像确实是3K党和种族主义者出钱赞助的)。甚至有人指出,罗伯特·李的雕像大多都被安置在政府旁边,意思是“我们白人说了算”。

于是,有人在罗伯特·李的雕像上看到了那种独立不屈的精神,而有的人在他的雕像上看到了当年白人对黑人的压迫,更有小部分人,确实在借雕像宣扬种族主义。

可是,回到一切的源头:人们为什么要纪念罗伯特·李呢?

至少就我而言,小时候读完罗伯特·李的故事,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两点:信念和气度。

罗伯特·李是信念,体现在为家乡而战,但也为国家不再生灵涂炭,不被分裂而降。

格兰特是气度,体现在不羞辱败军之将,并且在战后绝不清算,说到做到。

这些精神,不分国家和种族,其实越来越稀缺。而正因为稀缺,所以才需要被纪念。

这才是我觉得罗伯特·李当初会被人立雕像的原因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