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兩年登上《Nature》,離開華大後,他如何用三年實現腸道菌羣產業化

科研成果两年登上《Nature》,离开华大后,他如何用三年实现肠道菌群产业化

曾帶領團隊完成腸道菌群基因集構建,超越歐美登上《Nature》

人體細胞與生活在人體內部和表面的細菌的比例大約是1:1.3,說人類是細菌的寄居體也不誇張。

人體的生理健康狀況除了受到自身基因調控、環境因素的影響外,必須不能忽視的另一大影響因素是與人體共生的細菌這一龐大群體。而這些細菌中的絕大多數生活在人的腸道中,它們被統稱為腸道菌群。

人類自身的基因是先天決定的,改變人體自身的基因除了技術難關外,還可能會涉及倫理道德問題;但利用和改變腸道菌群,從而對人體健康產生有益影響,這越來越受到科研圈與產業界的重視。

大量研究表明,除了腸道炎症外,腸道微生物和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類風溼性關節炎、抑鬱症等疾病都存在關聯。大量腸道微生物在臨床方向的應用研究和產業轉化方興未艾。

如同參與1%的人類基因組計劃,在2008年,華大基因參與歐盟發起的人體腸道宏基因組計劃(MetaHIT)可以說是中國微生物組學研究的起點,同時也是譜元科技的起點(多名成員參與了此研究計劃)。

以王俊、覃俊傑為代表的青年科學家在這項計劃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為中國微生物組學的研發,開展了很多基礎性和開拓性的工作。

當時歐洲也有團隊在參與並開展相關工作。那會兒還是博士研究生的譜元科技創始人覃俊傑作為項目負責人,帶領一群意氣風發的年輕團隊夜以繼日,與歐洲團隊賽跑,揭秘人體腸道菌群。

覃俊傑回憶到:“從微生態學而言,我當時是新入行的門外漢,但是依靠著全球領先的技術平臺,有些‘肆無忌憚’地四處開拓。正是以二代測序為代表的組學技術與微生態學緊密結合後,誕生了微生物組學。”

這項計劃中,他們發現了1000多個人體腸道常駐基因和超過330萬個細菌的基因。不滿足於把腸道菌群僅僅看做孤立的個體,覃俊傑帶領團隊緊接著從與人類疾病相關的角度去解讀人類腸道菌群。

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們發現了腸道菌群和二型糖尿病之間的緊密關係,這僅僅是覃俊傑和他的團隊與微生態健康的不解之緣的一個開始。

8年後,覃俊傑從最初的一位微生態的門外漢,不僅成為了微生態領域的國內甚至全球科研系統的翹楚,更轉型為一位能夠敏銳感知行業動向、應對更加複雜多元挑戰的創業者,他所創立的譜元科技成為了微生態領域的領軍企業。

出走華大基因這顆大樹,開拓微生物森林

離開華大基因時,在導師王俊和華大基因董事長汪建的支持下,覃俊傑已經建立了微生物組信息分析、活菌篩選與培養、動物模型、益生菌/益生元產品轉化等功能單元。他已經創立了領先國外的平臺。

談到出走華大基因,覃俊傑說到:“直覺告訴我,新技術會促進微生態產業的極速發展。我想全身心地、專注地投入到這個產業中,如同用我的生命去完成一件藝術品。”

2014年7月譜元科技成立,覃俊傑從醉心於學術的科學家成功轉型成長為一位搏擊商海的創業者。得益於曾經紮實的科研訓練和深厚的技術積累,譜元科技高度重視研發、視核心技術為企業的生命線。在研發上譜元設立了深圳市譜元基因研究院、深圳譜元醫學檢驗實驗室。通過與國內及海外知名科研機構合作,利用項目研發推動科研轉化,實現了“產、學、研”聯動。

譜元科技採用先進的微生物組技術,致力於科技服務、微生態健康、臨床檢測三大領域的技術開發及產品應用。主要有三條產品線:

一是技術服務,涵蓋醫學、健康、農業、環境等多個領域。例如在醫學領域中,以疾病的精準診斷和精準治療為目標,研究人體微生物組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從而開發微生態檢測和微生態治療的解決方案;在健康領域,從腸道菌群健康的角度來評價各類健康食品、養生方案的功效;

在農業領域可以開發微生物在農作物生長和畜牧養殖中的價值;在環境領域通過微生物進行環境監測,利用微生物進行環境汙染治理和生態修復。

譜元提供的不止有測序,更有完整的微生態技術解決方案。依託於強大的科研技術團隊,譜元可以提供從技術方案設計到分析報告、產品設計的全流程業務。

二是基於微生物組學的健康產品,開展個性化的腸道健康管理服務。根植業界領先的技術、依託廣泛深入的上下游產業鏈的市場合作,譜元科技構建了生命健康大數據庫,面向中國人提供腸道菌群、皮膚菌群、口腔菌群與生殖道菌群等多維度宏基因組檢測及干預產品的個性化定製。

目前譜元科技已與中糧營養健康研究院、北上廣深杭等地的多家三甲醫院和健康管理公司進行不同層面的合作,完成了從研發到產業化的架構搭建,使研發成果能夠更快速地推向商業化。

三是臨床方向。能夠為醫療及科研機構提供病原微生物快速檢測和腸道菌群伴隨檢測服務,助力精準醫學,為每個患者提供更先進、更準確的個性化治療。

高標準的數據庫,雄厚的人才資源支撐豐富產品線

在數據庫建設上,除了聚焦數據的數量級,譜元科技更是做了橫向延伸,如數據產出的標準、數據挖掘的算法、數據解讀的知識庫,引領推動該領域的產業化進程。

2017年,譜元和中國醫科院腫瘤醫院、美國國家癌症中心建立了合作,採用美國標準對譜元的數據產出流程進行了全面評估,結果顯示譜元的數據產出流程在國際上都是領先的。證明了譜元科技在數據產出、數據挖掘、數據解讀上的深厚積累和全球領先的技術。

在圍繞腸道菌群的產業化過程中,譜元建立了獨立的微生物組檢驗實驗室和腸道菌群檢測生產線。來應對大規模檢測和數據分析需求。

在人才建設上,譜元擁有專業的團隊支持科學設計。團隊成員有的是和覃俊傑一樣出身華大基因,也有的是親自培養的畢業生。團隊整體擁有10年的微生物組分析經驗,首個腸道菌群基因集構建團隊,論文引用率超4500次。並且,團隊崇尚創新精神,不滿足於已有的技術,從2016年開始對微生物組技術進行升級,建立了面向多組學、個體化、大數據的全新技術平臺。

譜元科技創立四年以來,2014年成立實現自負盈虧,2015年研發出產品,2016年實現首輪融資,2017年完善軟硬件建設如微生物檢測平臺通過ISO標準和美國MBQC項目測評。2018年對於譜元來講,又將是一個新的元年,這一年譜元將迎來既有產品線的全面升級,同時重磅推出多款與公眾健康息息相關的新產品。

微生態行業內生問題,帶來挑戰和無限機會

微生態領域在國外炙手可熱,國內得益於資本、下游市場的追捧,也處於快速跟進的狀態。但是,覃俊傑也直言行業中存在的浮躁問題。

他說:“我認為現狀是,劇本有,舞臺也搭好了,就看演員怎麼演。要說缺什麼,我認為和國外相比,國內是形似而神不似,既缺乏內在的東西。只在國內看,可能不是太大問題,因為有資本和市場託底。”

雖然國內市場行情看漲,但是覃俊傑認為整個行業中的內生問題,即給譜元提出了挑戰,也帶給了譜元巨大的機會。

他表示:“參考益生菌行業的發展,我認為微生態相關產業最終會走向國際化。如果我們現在不注意,將來可能會發現在微生態產業中,儀器、試劑、算法、菌株、藥物等都只能用國外的,或者國外產品效果最好。”

如何在國際化的微生態市場中搶佔鰲頭,增加中國自身在該領域的核心競爭力。覃俊傑認為重點還是在創新。“我們要在創新上多下功夫,不只是技術創新,還包括商業模式的創新。”

他認為,現在市場需要一個有能力對產業進行整合的標杆企業。“微生態產業上下游企業之間合作還不是太緊密。從科普教育,市場宣傳到檢測跟蹤,干預調理,這是一個很大的產業鏈,需要有能力的企業來整合這個生態圈。”

未來以技術為發動機,圍繞腸道菌群打造數字化平臺

談到腸道菌群的未來發展,覃俊傑表示未來腸道菌群對於提升健康服務,還有很大的空間。未來腸道菌群管理應用情景化、生態化,圍繞腸道菌群打造數字化平臺。

覃俊傑暢想了四大應用場景:

1、應用於慢病管理:高危人群,甚至普通人可以提前進行腸道菌群個性化干預,將當今社會的慢性疾病都扼殺在搖籃中。

2、利用智能設備:服下藥丸,直接在消化道內實時監測你的腸道菌群、及其代謝產物等重要健康指標。

3、智能家居環境:智能廚房,個性化飲食配餐,尤其是將益生菌和益生元等作為日常補充食物,進入我們的日常三餐;智能衛生間(將是口腔、皮膚、大小便等樣品檢測的主要場所)會在我們刷牙、洗臉、洗澡、方便時,自動完成採集和檢測,提供健康數據;空調、飲水機等智能設備將時刻監控呼吸空氣和飲用水是否健康安全。

4、腸道菌群保養:通過菌群移植、微生態膠囊等方法進行腸道菌群“初始化”。

“那時候,每個人每天關注的不只有天氣預報,還有自己的腸道健康預報。”他這樣談到。這是根據自身基因、腸道菌群、日常生活狀態、飲食和運動信息等等各個維度數據,綜合為個體健康進行實時分析和預警。

基於腸道菌群,除了上述讓人身體更健康更長壽、精神更愉悅、大腦更聰慧的探索,細菌代謝產物這一巨大的寶庫,還有待於將來的開發。為此,譜元科技也將增加布點,拓展商業渠道,增加譜元品牌的影響力;開展國際合作,充分發揮並主導中國在該領域的優勢與地位。科研成果兩年登上《Nature》,離開華大後,他如何用三年實現腸道菌群產業化

文|楊雪

添加時請註明:姓名-公司-職位

後臺發送關鍵詞即可獲得相關好文

科研成果两年登上《Nature》,离开华大后,他如何用三年实现肠道菌群产业化

近期推薦

熱門報告

聲明:動脈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動脈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文中出現的採訪數據均由受訪者提供並確認。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