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開始嘗試公開審稿意見

《Nature》開始嘗試公開審稿意見

同行評審的價值一直被學術界所認可,但越來越多的研究人員希望這一過程更加透明。作為其中的一部分,他們希望看到發表的決定是如何做出的,並希望更大限度地保證審稿人和編輯的行為是公正的。

對於包括《Nature》雜誌在內的許多期刊來說,同行評審通常是單盲的,也就是說,作者不知道是誰在評審其論文。同時,同行評審報告的內容,以及作者、審稿人和編輯之間的通信都是保密的。

這使得讀者無法看到作者和審稿人之間有趣而重要的討論,而這些討論對於形成和改進研究以及檢查其完整性至關重要。對這些爭論保密還有助於強化這樣一種印象:即研究論文是某一主題的最後定論。然而,最新的發現往往只是學術旅程中的一個里程碑。

但作者想要改變。在2017年對《Nature》雜誌的一項調查中,82%的人認為,標準的同行評審確保了高質量的文章得以發表。但63%的人表示,出版商應該嘗試其他模式,超過半數的人表示同行評審可以更加透明,並希望出版商為此付出更多的努力。

與許多期刊一樣,《Nature》已經開始開放同行評審過程。四年前,他們在徵得作者和審稿人同意的情況下,邀請審稿人在論文中公開獲得認可。約有3700名《Nature》雜誌的審稿人選擇公開,約80%的論文中至少有一名審稿人名字被公開。

從本週開始,向《Nature》雜誌投稿的作者可以選擇以匿名形式發表審稿人意見、自己的回覆及其之間的討論。

《Nature》開始嘗試公開審稿意見

那些同意審稿的學者將獲悉,他們的匿名意見,以及與作者的匿名通信,可能會被髮表。如果他們願意,也可以選擇實名發表。

在做出這一改變的過程中,《Nature》雜誌正在跟進旗下其他七份期刊。它們分別是:《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Nature Cell Biology》、《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Nature Human Behaviour》、《Nature Immunology》、《Nature Microbiology》以及《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為了邁出這一步,《Nature》加入了《EMBO》和《BMC》開拓性的努力,以及最近的《Nature Communications》(該期刊自2016年便開始發表審稿意見)。

以《Nature Communications》試驗的經驗來看,效果是積極的。2018年,發表過評審意見的絕大多數作者(98%)反饋說,他們會繼續選擇這麼做。去年,該雜誌上近70%的研究論文都是由審稿人意見和作者的回覆組成的。包括了62%的化學論文、58%的物理論文、74%的地球科學論文和74%的生命科學論文。

不過該期刊的調查顯示,並不是所有的研究人員都支持公開評審意見。其中一個擔憂是,即使是匿名的,審稿人可能也會變得不夠嚴謹,也許他們希望自己的論文得到相應的待遇。或者,有些人可能因此會花很多時間努力寫出一份完美的報告,增加同行評審的負擔。但來自《Nature Communications》的經驗否定了這種擔憂,並表示該期刊絕大多數的報告都是以專業和建設性的方式撰寫的,極大地提高了研究論文的完整性。因此,他們不希望審稿人改變他們現在的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