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一句话

在150多年前的广州,有这样一个商人群体:他们被西方认为是18〜19世纪世界上最富有的商人,手中掌握的财富连政府都要 眼红,以至要勒令他们代缴战争赔款——这就是被称为帝国商行 的“广州十三行”。

17世纪后期,康熙皇帝暂时放宽了海禁政策,来华从事贸易的 外国商人日益增多。于是,广东地方政府于1686年招募了十三家 较有实力的行商,指定他们与洋船上的外商做生意,并代海关征缴关税。从此,近代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广州十三行”诞生了。在以后 的发展中,这些行商因办事效率高、应变能力强和诚实守信而深受 外商欢迎。

康熙一句话

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清朝下令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仅 保留广州一地作为对外通商港口。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直接促使广 州十三行成为当时中国唯一合法的“外贸特区”,从而给行商们带来 了巨大的商机。在此后的100年中,广东十三行竟向清朝政府贡献了40%的关税收入。

康熙一句话

所谓的“十三行”,实际只是一个统称,并非只有13家,多时达 几十家,少时则只有4家。由于享有垄断海上对外贸易的特权,凡 是外商购买茶叶、丝绸等国货或销售洋货进入内地,都必须经过这一特殊的组织,广东十三行逐渐成为与两淮的盐商、山西的晋商并 立的行商集团。在财富不断积累的过程中,广东十三行中涌现出了 一批豪商巨富,如潘振承、潘有度、卢文锦、伍秉鉴、叶上林等, 以至于当时就流传有“洋船争出是官商,十字门开向二洋。五丝八 丝广缎好,银钱堆满十三行”的说法。在后世看来,这些行商无疑 是当时世界上最富有的人。2001年,美国《华尔街日报》统计了 1000年来世界上最富有的50人,有6名中国人入选,伍秉鉴就是其 中之一。

康熙一句话

鸦片战争以后,国势渐衰,曾经富甲天下的广东十三行开始逐渐没落。许多行商在清政府的榨取下纷纷破产。更致命的是,随着 五口通商的实行,广东丧失了在外贸方面的优势,广东十三行所享 有的特权也随之结束。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又一场突如其来的 大火降临到十三行街,终于使这些具有100多年历史的商馆彻底化 为灰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