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学不会72变,日后谁替你承受81难?

其实更多时候,孩子不是因为有兴趣才做得好,而是因为做得好,在这件事上得到成就感、满足感,才慢慢产生了兴趣。就像刘宪华,原本不爱拉琴,直到12岁参加了比赛,尝到了甜头,才慢慢喜欢上。

父母的逼迫,不是不顾客观事实的一意孤行,而是在孩子想偷懒、想放弃时,逼他不要半途而废,坚持陪他度过最初的艰难期、中途的瓶颈期,并且在适当的时候给孩子小小的鼓励,让他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这个过程也许很痛苦,但一旦成功,便能够一劳永逸。

更重要的是,我们逼迫孩子学习,最根本的目的,其实还不在于好成绩,而是培养孩子的耐力、意志力、原则意识和对事情保持专注的能力。

这些,远比成绩本身更重要,也更能影响孩子的一生。

我们没理由相信,一个对待学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孩子,会突然有一天,全身心地投入去做另一件事;

也没理由相信,在学习上遇到一点困难就放弃的孩子,会在未来面对生活的考验时,一下子做到百折不挠,一往无前。

孩子在学习中、成长中碰到的所有困难,其实都是未来生活的预演,只不过,在长大后,放弃、失败的代价要大得多。

现在我们不狠下心,逼孩子学会“七十二变”,以后又有谁会一生陪在他身边,帮他挡住“八十一难”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