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記憶」濰坊市>青州市 口埠鎮

口埠鎮位於青州市東北部,總面積70平方公里, 耕地面積4600公頃,轄53個行政村,人口4.3萬。

該鎮口埠村地處原彌河故道,村東、村北各有沖積沙脈形成,村落居淤積最高層,屬河埠交通要衝,商賈雲集之地。明嘉靖《青州府志?驛傳志》稱“口鋪”,為青州通往壽光驛站路上的驛鋪。《兵志》書作“口鋪店”,為益都縣設兵防的六店之一。因該村居大路之口,諧音演化,清光緒《益都縣圖志》稱“口埠”。該村為方圓30公里內最大的自然村,聚落呈長方形,東西1000餘米,南北1500餘米,村內南北、東西大街各3條,設農貿市場一處,逢農曆一、六、三、八有集市,旺季可達萬餘人。

口埠村為古老村落,村東北角與壽光接壤處發現群落遺址,屬北辛文化遺存。村北與村西有大汶口、龍山至漢代文化遺址,東南角有大汶口至商周文化遺址,並有一漢墓,屬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羊臨(羊口至臨沂)公路故道舊時屬青州至壽光的漁鹽古道,該大道原從村中央經過。

清朝中後期,該村鄉紳富賈倡議,村民募捐,在南北大街南段,建一觀音寺,觀音像坐南面北。寺頂建有高大“魁星樓”,重簷斗拱,富麗輝煌,簷角翼然如飛。四角掛有鍾鈴,微風吹來,發出叮鐺響聲。當地俗稱“鐺鐺廟”。寺門兩側有一對聯,上聯:出南海駕祥雲霞光萬道,下聯:聖水瓶楊柳枝灑滿乾坤。每逢清明,元宵佳節,來此祈禱,禮拜者絡繹不絕,香火極盛。觀音寺南端,跨大街中央,建有“碧霞閣”,為橋孔式建築,下為南北大街通道,上為閣樓,似村莊南門。據傳此係泰山老母行宮,當地俗稱“閣子”。大街北首有關帝廟,廟內壁畫為《三國演義》故事,栩栩如生,內涵深厚。

趙鋪村東有龍山文化至商周文化時期遺址和漢墓多處。1970年代初,青州市博物館在此考古發掘,發現文物多件,其中黑陶蛋殼高足杯,現存於青州市博物館。唐朝末年,趙鋪村村民張恆新率眾起義,應者如雲,聲勢浩大,黎庶以“黃河大王”讚頌之。後趙鋪村百姓為紀念其功德,在村中立“大王廟”一座。據傳,百姓到廟中“乞雨”、求豐年,非常靈驗。

平昌寺村村北有北齊時建平昌寺,村以寺名,村西有龍山文化遺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