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汉朝没有罢黜百家,而是百家争鸣,那么之后的中国会是怎么样?

糖猫儿


这个命题很好。本人对这个命题也很感兴趣。

这一命题,涉及到如何看待我国古代百家学说,如何看待儒学,如何看待祖国传统文化等一系列的严肃问题。

首先本人表明自己的观点。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选择,是正确的、英明的。这一抉择不仅对繁荣强盛汉室,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历史作用,而且,对造福于后世王朝,荫及我中华民族和人民,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历史作用。

文化强则民族强。文化弱则民族弱。正因儒学的伟大,才使我华夏封建帝国称雄于世界民族之林,才使我中华文化5000年经久不衰。

才有了我古丝绸之路的繁荣;才有了我郑和下西洋的古航海文明;才有了古代东方文化就是中国文化的自豪和骄傲。

至于南宋的耻辱、晚清的没落,就另当别论了。凡事都有兴衰之时。决不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决不能以偏盖全。不能因一时一事的颓势,就否定我中华民族的伟大。近代那个东亚病夫的中国,不又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了吗?

诚然,犹太民族文化优秀。但是,犹太民族在历史上所经受外族蹂躏的魔难,何曾小于我中华民族呢?颠沛流离的犹太人,几时才又重新建国?今日犹太人祖国的疆域有多大呢?

所以,我们切不可因南宋和晚清的灾难,就否定我中华民族的伟大,就否定我儒家文化的优秀和伟大。

黜出百家,独尊儒术是非常英明的选择。

治国,道家理论不行。小国寡民,华夏民族何以大一统。无为哲学,过于高深莫测,且更偏颇。绝学无忧、绝圣弃智,过于高远,而且,何以促进人类社会的文明和进步?不尚圣尚贤,不重视榜样的力量,社会何以安定,文明何以发展和进步?

话又说回来,或许,道家的政治理想、社会理想及三观,就是真理,而且,是极致的真理。

但是,超越了人类历史几千年,甚至数万年的社会真理,在那个时代,包括在今天,无论如何都是无法所践行的。

更有,道家的思想和理论,最后必然发展为消极的遁世思想。后世道家人物的行为,证明了这一结论。

治国经世,墨家那一套也不行。非攻,太绝对啦;兼爱,思想固然崇高,但是太激进啦。

法家,严刑厉法,只可治一时,不可安百世。治国,应先治人;治人,应先治心。

(我不是在全面否定道家、墨家、法家等学说。)

而儒学呢?儒学大家兼容并蓄、博彩众长、扬弃百家。

“中庸” 思想、“中庸”哲学还了得。“中庸”之学,避开了 “道释法墨玄” 等学之短。待人,不偏不倚。虑事,全面周到。处事,动静适宜,奖惩适宜、攻守适宜、交罚适宜、爱憎适宜、为与不为适宜…… ……

“仁义礼智信恭良温谦让”等思想理论,乃人类之普世价值。

“宽恕”,乃 “仁慈孝善义” 之保障。没有宽恕之德,就无仁善可言。

“五常”,乃人类社会一切活动的基本准则和保障;亦可谓乃人类之普世价值。

更有,儒家的积极入世的思想 (如,齐家治国,平天下 …… ……等等),对我中华民族奋发向上、自强不息、文明进步和繁荣强盛,更是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历史作用。

再有,人,只能有一个大脑。太阳系,只能有一个太阳。帝国,只能有一个皇上。

同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能让一家文化做为正统,做为主流。(当然,主流文化本身也在不断的采百家之长,不断的更新发展着自己)。

所以,汉武帝黜出百家独尊儒术是非常正确的。否则,我封建社会不仅不能繁荣强盛,而且,还必然是乱了套啦。

正因此种种,儒学脱颖而出。汉武大帝选择了它,几千年的封建历史选择了它,它从此成为我中华民族封建时代的主流文化、正统文化。

当然,事物是发展变化的;凡事要一分为二。儒学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它有许多历史的局限性。不止在今天来看,就是以历史的观点来看,它也是有许多瑕疵的。

但是,我们决不可以苛求于古之先贤。

事物是运动的。我们的思想、文化,也要与时俱进。

所以,历史已经发展到今天了,我中华民族就决不能在把儒家思想儒家文化做为自己的主流思想、主流文化啦。


任振东4


当然是回到春秋战国那样的乱世。汉初恢复封国,养士之风便起,诸侯国既治土又治民,自命官员,自立年号,拥有军队,甚至铸币,俨然一个个独立王国。而帮他们的是百家之士,写出一本本要分治的巜淮南子》。文帝明知问题严重,却无力挽回,便冷落了贾谊。景帝听晁错的计搞削藩,却引来吴楚七国之乱,被迫先杀晁错,后靠弟弟梁王和周亚夫平定了叛乱。到汉武帝时才彻底剥夺诸侯国的治土治民权,只能衣食租税,地位连郡县都不如。他讲表彰六经,罢黜百家,就是重新巩固秦始皇创立的现代意义上中国的成果。从此不管有多少朝代出现,统一成为主流,不可动摇。


周天游1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对中华思想文化的一次屠杀。这一点必须被认定。即便你崇尚儒家,也不能例外。很简单的理由: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被肯定,哪必然被遵从。当今社会最主流的思想就是非儒家思想,若独尊一个、罢黜其他,儒家思想必然被罢黜。所以,你还敢肯定嘛?


一、什么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书-董仲舒传》记载:【《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其中,【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六艺之科”的“六艺”指的是儒家六艺,这句话被简称为“儒”;“孔子之术”被简称为“术”。这句话被后世称之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际举措,就是对非儒家思想“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二、思想上层建筑

百家是什么,需要知道两个基本问题。

1、《先秦学术概论》:“道家之学,实为诸家之纲领。诸家皆于明一节之用,道家则总揽其全,诸家皆其用,而道家则其体”儒法墨杨朱庄子荀子等等百家的主张,都是学习《道德经》的心得体会,往高一点层次说,叫毕业答辩。

2、国家有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有分为思想上层建筑和政治上层建筑。以秦朝论。中央集权郡县制是国体,中央集权集中的是军权、治权、税权(在现代,这三者都属于国家主权的范畴,由此可见其合理性和共识性)。思想上层建筑为商鞅变法的以法治国。那么,非法家的其他学派,比如儒墨杨朱庄子荀子等算什么呢?家!用今天的话说,就叫着思想流派。法家也是思想流派之一,但法家被秦朝所采用,并接受了法家思想创立的中央集权郡县制的政治制度,这时候的法家就成为了思想上层建筑。


二、家与思想上层建筑

众所周知,秦朝时的法家是上升为思想上层建筑,明确无误的高于其他百家。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落下思想上层建筑的其他百家就“败者为寇”。墨子过世后墨家分裂成几派,其中一派活跃在秦国,史称秦墨。

儒家主张“发不可知、为不可测”,而法家主张法律公开,“徙木立信”、“《垦草令》”等等,都是以公开的作为出场的形式。儒家主张隐匿、法家主张公开;儒家主张性本善、法家主张性恶论,儒法两家可谓冰炭不同炉,互为天敌。但是,即便如此,咸阳有大量儒家担任博士,甚至其中两位被封爵(同时被封爵的总共18位),儒家所受到的礼遇由此可见一般。事实证明,思想上层建筑是唯一的,但思想上层建筑却不是排他的。即便被儒家抹黑为暴政、苛政猛于虎的秦朝,百家依然可以各自作为一个学派自由的存在。家与思想上层建筑,并不矛盾。


三、哪焚书坑儒怎么算?


1、焚书令本身,是禁止民间传播,并对私下传播的处以死刑。但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秦朝设立有博士宫,宫内有很多博士是儒家弟子,他们依然可以研究儒家理论。

2、第一,史记记载的叫“坑术士”而不是坑儒,坑儒是后世的以讹传讹。第二,史记记载的是杀“诸生”,也就是不分学派,都有被杀的。第三,史记记载的还有一句话,叫“诸生竞相告发”。以此推论,有审判才有告发,所以有审判。有审判环节的杀人,就是依法判处死刑。杀的是违反秦法的罪犯。在此同时,齐国的稷下学宫,学术争论依然火热。其中儒生依然以数量众多的存在着。

总不能说,从事政治思想职业的,杀人放火、贪污腐败等等,无论怎么犯罪都不能判处死刑吧?


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家上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历史的必然,或者说,是儒家学派属性的必然。

1、儒家是一个弱智的学派,是一只不会下蛋的鸡。表嫌这句话说的难听,是事实如此。否则,你怎么理解儒家执掌中华文化2000年,当了2000年的思想上层建筑,却没有创造出一个政治上层建筑?

2、甭哪什么统治者利用、外儒内法之类的鬼话说事。统治者想利用是必然的,但被统治者利用却不是必然。如墨家这样藐视统治者的学派就不说了,即便是儒家自己,也有孟子周游列国,不接受仁政思想就绝不接受官爵俸禄的客观存在。所以,根本上说,即便是儒家被利用,根本原因还是儒家只有一个孟子有骨气、有理想信念。前如孔子、后如董仲舒以下,都是软骨头。

3、弱智、没骨气且无耻的儒家,却奢望成为思想上层建筑,屠杀百家就成为儒家的唯一选择。弱智+奢望,导致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不是臆断,有事实为证。

儒家自称儒释道三教。作为儒教,却始终混迹于红尘中,迷恋权力、金钱、美色,肉欲横流。道教佛教是明确远离红尘的,比如佛教,就公开自律“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这戒、那戒,严格约束自己的言行。儒家自称儒释道三教,实际上是对宗教的亵渎和玷污。如朱熹、如辜鸿铭,一个玩弄女性连尼姑都不放过,一个拿嫖娼宿妓炫耀,并无耻的发明了“杯壶论”:“

这茶壶和茶杯就好像男人和女人,一个茶壶配上几个茶杯本来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而一个茶杯配上几个茶壶则是万万不可的。


儒家,敢说这样的朱熹、辜鸿铭不无耻嘛?


沧桑短笛


我们假设啊,汉武帝的朝廷上有所有诸子百家学说的继承人,可能会发生什么样有趣的事情呢?


汉武帝:匈奴连岁犯边,暴虐吏民,计将安出?


这时候,兵家后人站出来了,振振有词道:打匈奴,很容易的嘛,我去就行了。(匈奴,割决礼仪、贪利逞凶,鲜少廉耻,常行逆天违道之事。以汉之义兵伐此不道之族,如阪上走丸,易也。臣愿领兵两万出塞上,驱逐胡尘,扬显汉威。)


话音刚落,墨家后人反驳道:冤冤相报何时了啊,要互相有爱嘛。(臣闻墨子言:视人之国,如视其国;视人之家,如视其家。匈奴攻汉,以汉不爱之,其亦不知兼爱故也。今汉弃行恩爱,而以攻占为利,臣未见汉与匈奴有殊,恐仇隙弥深,不可复解。)


这时,纵横家后人也道:不用我们出手,我去挑拨西域和东胡打匈奴。(匈奴左有东胡,右依西域诸国,臣但以口舌说此二邻,晓之以理,诱之以利,使共袭匈奴,则匈奴左右受敌,必无暇南顾于汉。汉以举手之劳施锱铢之费,坐收万亿之报立不世之功,岂不妙哉。)


法家后人忍不住道:不如立法赦免有罪的人让他们去屯边自保咯。(以上诸言,皆猝然临时之计。不如募民屯边,免罪拜爵,父子周边相保,自利自卫,如此则内地无屯戍之役,边塞有习战之民,且可奉为常法,利施后世。)


儒家后人这时也摇头道:还是要行仁义,以德服人啊。(挥师北上,徒耗庶民之生养;免罪拜爵,但促名器之崩坏,孟子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圣王仁义布于天下,礼仪施于四方,则蛮夷戎狄自来归服。)


阴阳家、农家等后人也纷纷各抒己见,一时间吵得不可开交,现场只有道家后人和杨朱后人不说话,一副关我鸟事的样子。


当然,这只是开个玩笑,事实上作为帝国统治者,一定会选择适合维护帝王特权和帝国行政效率的思想,法家的思想就有利于提升行政效率和底层稳定,而儒家的思想则对维护等级制度,安抚知识分子相当有用,所以到最后中华帝国都选择了儒法结合的理念,而打压了其他思想,也是必然的趋势。


东土大唐三俗和尚


春秋时代百家争鸣,思想解放大师辈出。到了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原因无非是认为儒家学说最有利于君王独裁制度,其余学说则有悖于封建统治。

换句话说,汉朝用制度强制性地把儒学奉为国学用以治国,其余学说都视为歪理邪说一律排斥打压封禁,用儒学统一思想。

从这时始,儒学一直作为2000余年中国封建制的统治思想,直至未代王朝寿终正寝为止。

近百年来,美国越走越强,并成功登上全球霸主的宝座。与此同时,西方不少国家也跻身发达国家之列。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包括二战的战败国德意日)为什么会成为发达国家,而中国、俄罗斯等又为什么还是发展中国家?历史的现实的地缘的因素固然重要,但本文只能围绕题目从思想从政治制度方面简析。

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先进思想始终在引领社会前行。

在14一一17世纪,欧洲掀起了文艺复兴运动。这场波澜壮阔的运动是百家爭鸣的反封建文化运动,凸显的是人文主义精神。

文艺复兴运动之后紧接着的是启蒙运动,宣传的是自由、民主和平等的先进思想。

这两次运动,都是百家爭鸣,都是思想解放,其覆盖了自然科学、哲学、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历史学、教育学、文学等等各个知识领域。它为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提供了框架。

迄今为止,美国从默默无闻的国家一路走来一路走强并成为全球老大,其制胜秘诀是什么?政治制度,三权分立的科学合理民主制度!三权分立制度的理论源头在哪里?诞生在欧洲启蒙运动百家爭鸣里,在孟德斯鸠的著作中。

当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启蒙运动蓬蓬勃勃开展期间,中国一如既往以儒学的三纲五常封建思想统治国家。

西方在先进思想引领下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工业革命兴起、国力快速提升之时,大清王朝正在制造文字狱!西方列强不欺负不侮辱不侵略大清才是不可思议的怪事!

倘若汉朝不罢黜百家,倘若强权对百家爭鸣不横加干涉,中国社会进步应当和西方发达国家步伐一致。

因为如此一来,东西方思想文化交流必然频繁化,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进步的概率最大化。

更乐观地讲,只要东西方各领域交流频繁化,双方早就上了几个大台阶了。

这即是说,文化、经济及其它领域,说不定在一百年前就实现了全球化。


北斗星2013727


一个朝堂上,各个官员都出于百家,那么针对一个问题也当然有不同的看法,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也出自于自己所代表的一家思想。百家思想间也有矛盾的地方,执政者也因这些矛盾而吵的不可开交,最终也没能得到一个结论去怎么处理此事。时间长了,官员会生成各个党派,皇帝也会不耐烦,直接独揽大权,搞起了一言堂,那么国家就有要遭殃了。

春秋时期天下大乱,人们急需找一条合适的道路来解决这个问题,各个思想也因此而生。而天下平定了,人们的思想方针还没确立,依旧会因用哪个思想治理国家而争的没完没了,那就会延误生产,阻碍经济发展。严重时会直接引起兵戈相见,中国再次进入混乱中。


灵虚子1


历史没有假设。一切都是按照一定的轨迹前进的。但是如果真的要穿越回去,且按照既定的剧情穿越,那么你就会发现,没有罢黜百家的汉帝国,是一个自由的社会,开放的社会,文明的社会。一切都在契约精神的约束下,使律法和社会秩序不断完善。由于没有了汉帝王的专制与集权,帝王没有了绝对的控制欲,一切的文化、政治、经济生态,便会以区别于独尊儒术的文化形态,形成一个和而不同文明社会。随之带动了一切社会的生产动力和前进动力,并会在权力机构之上,形成诸如自由、民主社会的三权分立,出现互相监督与制约的公权机关。而作为汉帝国的当权者,也许只是一个权力的象征。就如现在的英国女王或日本的天皇。也许会在自由、公平的竞争下,形成诸如希腊的城邦制。


但无论形成何种社会制度,都不会像一党专制那样限制人的思想,人的自由。而是让人尽其才,以自由之身,自由之思想,发出自己的声音与创造力,从而形成一个真正强大的文明社会,使汉帝国的创造力,跻身世界强国之林。


而这种现象的出现,完全依赖于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开放社会。一个开放的社会,必然是一个文明的社会,一个文明的社会,必然是一个尊重人、尊重生命万物的社会。他的统治者就不是统治者了,而是一个真正的管理者,真正的为人服务的管理者,是会把人作为人来对待并尊敬的。所以,在这种自由的、开放的社会中,你就会看到一个充满活力的汉帝国,以他科技的发达,文明的程度,真正担负起人类文化发展的使命。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他就会完成人类文明的转型,也许真的会千秋万代,而不是只有短短的数百年的寿命,沦为一个王朝的过度。


在这种情况下,你也大可不必担心各种学说所呈现的拥护者,以思想的分歧,上升到政治上的分裂,促使国家再次四分五裂。因为,一个尊重人的社会,他的律法及契约精神,绝对是完善的、公平的,何况我们中国就是神传文化的国度,人对天地神明的敬畏,也会让他们注重自身的良知而大于利益与欲望的诱惑。在这样的环境下,独裁难以出现,而各尽其能的管理者,也会恪尽职守,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管理好自己的公民,而不是居民,让他们在一个和谐的人的环境下,幸福的生活。


昊愚堂夜画


个人认为这种假设是不存在的。

首先,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盛况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彼时处于乱世,周天子已无昔日的天威,各国诸侯群起争霸,争相任用有识之士变法变革,以求国内迅速发展崛起,称霸诸侯,一统天下。因而这时的学术流派呈现出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都是为各国的统治阶层服务的,以达到兴国治国的政治目的。


及至秦国统一六国,此时的大一统是历经乱世的“大一统”,思想上并未统一,秦始皇为了巩固了君主集权制和他空前的帝位,采用了李斯提出的以法治国的思想,适应当时统治的需要。这种法家思想过于强调君主的权威,容易忽视社会大众的诉求,因而秦朝严苛的法律也是导致二世灭亡的原因之一。

到了汉朝,国家政权稳定,“文景之治”时的汉代统治阶级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人民慢慢富裕起来,以至于府库里穿钱的绳子都烂了,散钱都无法计算,一派国泰民安的繁荣景象。

这时对于统治阶级来讲,更多考虑的是如何保证国家政权的长治久安,法家思想显然不适用了,儒家思想便重新兴起了,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义、礼、智、信”,自然就是要求人民各安本份,遵守秩序和礼仪,只有在这样的思想统召下,在这样一些秩序建立起来以后,国家才能够保持稳定,才能够减少统治者和老百姓之间的矛盾,整个国运才会长久。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汉朝想要成为一个很长久的强盛的朝代,独尊儒术是必然选择。因而,在汉武帝时期,采用了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也是为了维护封建专制的统治。因而我觉得汉代这样一个大一统的时代是不可能出现百家争鸣的情况。


鲲鹏历史


这里是不请自来的守仁君

秦朝是独尊法家,汉朝初期高帝,吕后,文帝,景帝时期是崇尚黄老之学,武帝是独尊儒术。后世的帝王也基本上是儒法道兼济治国。



可以说,在国家大一统的情况下是不可能也不允许出现百家争鸣的情况的。

反观春秋战国时期,那时国家分裂,政治分裂,学术自由。由于社会的动乱使许多人走不同的路线试图停止战争。墨家是兼爱非攻。儒家是中庸,德治,仁政。道家是道法自然,无为而治。法家建立严格的法度,主张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天下一统的时候,如果强行发扬思想,百家争鸣,很可能会造成政令不能一统,治国思想不能一统。朝堂之上一件小事不同学派也会争个你死我活,上行而下不效,大大拖延了国家的效率。很有可能会导致国家的崩溃和战乱。

所以统一思想非常重要。


守仁看剧


怎么样?看看现在的欧洲就知道了。没有统一的思想价值观,没有统一的凝聚力,只能分成大大小小几十个国家。如果不是有两次世界大战惨痛的教训,说不定欧洲到现在还是一言不合就开打。当然,欧洲正因为百家争鸣,倒也产生了不少世界知名的思想家、哲学家,诞生过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军事家、航海家。这算是有一利也有一弊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