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綜藝形式內化,《我家那小子》能做到麼?

文 | 熙悅

進入暑期,不管是劇集還是綜藝,都進入了緊張的角逐期,但就是這樣一個緊張的時期,一檔主打親情的綜藝節目卻引起了讀娛君的關注——《我家那小子》。

這檔節目於7月7日登陸湖南衛視,內容大致是讓明星的媽媽們(或其他親戚長輩)在棚內觀察明星獨居生活的真實模樣,而節目傳達的宗旨是讓“好好去生活”在跨代觀察中得到新的理解和嘗試。

節目作為一檔新作,上線後可以說已經在綜藝節目中佔據了一席之地。首播csm全國網收視率0.9,份額5.87%,csm全國網城域收視率1.16,份額6.54%。第二期播出時間正好撞上了世界盃三、四名的比賽,但收視率依舊達到0.785,份額3.932%。而且,前兩期中的四名嘉賓為錢楓、陳學東、武藝和朱雨辰,都算不上流量小生,甚至都很久不上微博熱搜,但是節目播出之後,關於他們四人的話題紛紛都上了微博熱搜榜。

讓綜藝形式內化,《我家那小子》能做到麼?

當然,隨之而來的是爭議,其中最為熱議的則是抄襲話題——不少網友爆出該綜藝抄襲了目前在韓國正在熱播的《我家的熊孩子》,從內容設計到背景,再到名字都非常相似。不過也有一些網友表示,2016年湖南衛視就有一檔節目是《媽媽的牽掛》,只不過裡面觀察是素人母子。

暫不論是否抄襲,但《我家那小子》在國內綜藝節目中也算得上獨樹一幟,將綜藝的概念向內心化轉變,從一味的遊戲、競爭變為更接地氣的探索內心世界。只從內化這一點來看,這檔綜藝的意義就不一樣。

讓綜藝形式內化,《我家那小子》能做到麼?

向內化型綜藝轉型

如今,臺網綜藝節目類型各式各樣,人物關係也多種多樣,如《嚮往的生活》《中餐廳》談友情的,也有《幸福三重奏》講愛情。也有說親子關係的,像《爸爸去哪兒》《媽媽是超人》《不可思議的媽媽》,但這些節目都是聚焦於未成年子女與父母的關係,那成年後的子女與父母之前又是怎樣的?此前國內基本沒有是一個空缺。而《我家那小子》的出世算是把焦點聚焦到了成年兒子與母親之上。

在節目中,四名男明星無一例外都是單身,也反應出了當下的一個現實,越來越多的單身青年在大都市中獨住,被稱為“空巢青年”。據統計,2017年我國“一個人生活”的“空巢青年”已超過5800萬人。一個人住,一個人吃外賣,成為大都市單身青年的寫照。今年年初,旅行青蛙的遊戲風靡一時,大家都不養娃改養蛙,也不難看出這些空巢青年的空虛。

空巢青年也需要關愛,於是《我家那小子》中四個空巢男明星的生活是怎麼樣的?也會和廣大普通人一樣麼?所以這一話題性就一下子能吸引住觀眾的目光。

在節目拍攝中,節目組也儘量的將節目生活化,少了之前湖南臺擅長的在綜藝中製造矛盾來推動劇情發展的拙劣手段,更多了一些瑣碎生活構成的接地氣。不按時吃飯、頓頓外賣、熬夜、癱在沙發上看電視、玩手機……幾乎反應出了大多數空巢青年的生活狀態。而在觀察棚中的媽媽們所說的話也幾乎和我們日常聽媽媽的嘮叨是一樣的。無形中拉近了觀眾與節目的距離。

讓綜藝形式內化,《我家那小子》能做到麼?

除去“空巢青年”這一話題點外,節目還在母子代溝上著墨不少。不少年輕人在成年後就很少和父母再溝通內心的想法,離開家後更是報喜不報憂。就像武藝的媽媽不知道武藝的身體不好,朱雨辰的媽媽不知道平日裡開心的兒子會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抱頭痛哭,錢楓的媽媽不知道兒子談過幾個女朋友……而孩子對於父母喋喋不休的嘮叨也嫌煩。這個年齡段的親子關係更為複雜與微妙,不再像《爸爸去哪兒》那些節目中,孩子不開心了就哭,家長覺得孩子有問題就可以訓斥的階段了。成年人與父母之間的代溝又成為這檔節目的又一看點。

讓綜藝形式內化,《我家那小子》能做到麼?

然而,節目也存在瑕疵,在目前播出的前兩期中,主題過於重複,聚焦在單身和生活過於頹廢兩點上。且四位明星的家長無一例外都是催婚一族,三句話不離找女朋友。而四位男明星中除了朱雨辰,剩下的都是靠外賣、方便麵活著,在家的時間基本都是癱倒玩手機的狀態。這就導致話題單一性,無法增加與觀眾之間的粘性。

聚焦親情類節目,更能圈層人群

親情類題材是最容易表達內心的綜藝,而在佈局該類題材上,湖南衛視可不止是有《我家那小子》一檔。

據悉,湖南衛視近幾年製作瞭如《爸爸去哪兒》《變形記》《媽媽是超人》《小手牽小狗》《童言有計》……等兒童、親子類節目,而且都還獲得了很好的收視率與口碑。

讓綜藝形式內化,《我家那小子》能做到麼?

從《爸爸去哪兒》開始,萌娃效應就被諸多綜藝節目看中。雖然經歷了多季,《爸爸去哪兒》的收視已經比不上第一季,但其話題量的勢頭依舊強勢,今年的《爸爸去哪兒》剛開始拍攝,有關其的路透就刷上了微博熱搜。而相類似的節目,如《媽媽是超人》《不可思議的媽媽》等節目也層出不窮,還都獲得了不少的關注量。可見萌娃、孩子依舊是能戳中人心的主題,在各類綜藝節目層出不窮的現在,選擇受眾群體廣大的萌文化顯然是最保險的。

而且,挖掘親情關係也成為了湖南衛視目前綜藝節目中的一大特色。因為他們深諳挖掘人物內心活動,將綜藝形式內化是圈層針對性人群的主要方法。雖然在內化過程中依舊能看到模式化、刻意化,但相比尷尬的矛盾,顯然溫情的親子關係更能打動人心。

人往往對自己熟悉的事物會給予更多的關注,親子關係是誰都避不開的話題,不管年齡多大,為人子女,還是為人父母,都能在其中找到或多或少自己的影子,或者是能在其中找到經驗教訓,這就增加了用戶粘性。

另一方面,在目前的經濟形勢下,發展最好的是與孩子相關的行業,不管是教育,還是玩具等,增長率都高居不下。所以做與孩子相關的節目,在收視率與口碑上都不會太差。

當然,做內化的節目並不好做,很容易成為流於表面的流水賬,湖南衛視此次是否能打好《我家那小子》這張牌,還得往後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