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限挑戰》正在重新定義「綜藝」:現在是無法企及的深度

文|珞思(珞思影視研究組)

恰逢高考結束。一位走出考場的網友說,他會永遠牢記《極限挑戰》第二期的大型勵志現場:沒有傘的孩子更要拼命奔跑。不管未來走向何方,都不忘豪情萬丈的夢想和不可一世的勇氣。

六一剛剛過去,《極限挑戰》走進廣西桂林東昇村,用兩期關愛留守兒童的主題,為當地的孩子、為參與的嘉賓、對電視機前的觀眾們都送上一份特殊的禮物,讓“情感陪伴”這看似尋常的四個字有了沉甸甸的分量。

《極限挑戰》正在重新定義“綜藝”:現在是無法企及的深度

有觀眾說,這一季的《極限挑戰》不像以前那樣單純快樂了,它戳你的心,撓你的肝,讓你忍不住笑著流淚。每次非同尋常的旅程中,節目都在極力捕捉著時代滾滾洪流之下那些鮮活、柔軟、深情的浪花與波光,我們從中感受得到時代的步履鏗鏘,更觸摸得到生命的情感渴望。

《極限挑戰》正在重新定義“綜藝”:現在是無法企及的深度

都說第四季“口感”不一樣了,

但到底是哪裡不一樣了?

很多觀眾將第三季最後一期《極限挑戰》當作節目氣質的分水嶺。如果說以前是“諜戰大劇”,後來則成了“時代大片”。

當眾多的綜N代還在重複消費老梗的時候,這檔製作老辣的節目開啟了不斷挑戰深度、廣度和厚度的極限挑戰。走進時空的縱深,凝望社會的廣角。

那麼,《極限挑戰》還是原來的《極限挑戰》嗎?

總導演嚴敏特別想跟大家定義一下什麼叫極挑,“其實它是一個沒有模式的節目,每一集都是新的,我們的嘉賓所面臨的挑戰都是不一樣的,從他們的心理耐受程度來說,是完完全全的挑戰極限。”

《極限挑戰》正在重新定義“綜藝”:現在是無法企及的深度

與其說是“改變”,倒不如說是“昇華”與“蛻變”。新一季播出過半,我們至少從中看到了三大鮮明的自我刷新:

第一,宏大的時代主題。在粉絲們眼中,它做的不僅僅是一檔綜藝,而是在我們砥礪前行的路上,提醒我們記住過往、承繼精神、勿忘反思的航行標!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從一窮二白到輝煌鉅變,多少坎坷艱辛,多少風雲激盪,多少驚人奇蹟,都值得我們銘記於心,幻化成繼往開來的飽滿能量。

從回到1978參加全民高考,到穿越1984踏上創業之路,本季《極限挑戰》站在偉大時代的特殊節點,由六位嘉賓帶領觀眾踏上節目設定的奮鬥旅程,通過深入體驗,重溫激動人心的歷史瞬間,重拾矢志不渝的時代精神。

第二,寫實的紀錄形態。遊戲設計的痕跡越來越淡,社會紀實的意味越來越濃,六位嘉賓更多的時候在用體驗者、陪伴者和觀察者的身份,和觀眾一起去親歷和思考。

尤其是關注留守兒童的這兩期,節目第一次嘗試無設定的“放養式拍攝”。沒有預設任務,沒有挑戰環節,也沒有刻意安排的NPC,完全將六位嘉賓放在一個無預置的環境當中,去真實記錄他們如何認識這些孩子、取得他們的信任,如何完成孩子父母的委託以及切實幫助孩子,所有流程純粹都是嘉賓自行討論、自主決定。

《極限挑戰》正在重新定義“綜藝”:現在是無法企及的深度

在過程當中,我們完全可以體會到他們一度面臨了非常大的困惑、糾結、迷惘、挑戰以及自信的崛起,他們在幫助孩子找到快樂的過程中,也完成了一次自我的發現。

這是一場出乎意料的旅行。就像黃磊說的,“千萬不要把它當節目來做了。對這個小山村,對我們自己,都太不真實、太不真誠,可能也要喚起很多人對這件事的感受。

《極限挑戰》正在重新定義“綜藝”:現在是無法企及的深度

只是通過短短一個下午的相處,一起跳了會兒繩,來了會兒鬼步舞,孩子和他們就打破了陌生,捨不得他們離開了。淳樸的孩子說,“你長得真像我爸爸”。這樣的信任和依賴,讓六位哥哥既高興又忐忑,不知用怎樣的方式才能呵護他們的純真和希望,避免絲毫的打攪與傷害。

節目用真情實感去融入留守兒童的內心世界,沒有將他們的辛酸歸罪於對父母缺席的“控訴”,而是讓孩子嘗試去理解父母。張藝興回憶起自己兒時向老媽討要零花錢的往事,生活不易,大人的看似不近人情,也有自己的無奈與掙扎。

《極限挑戰》正在重新定義“綜藝”:現在是無法企及的深度

《極限挑戰》正在重新定義“綜藝”:現在是無法企及的深度

所以他們此行的最大目的,是給孩子留下堅強的種子,守護每一株花香,讓他們知道自己並不孤獨,知道遠在異鄉的爸爸媽媽是愛著自己的,知道只要自己努力就可以改變現狀,離夢想越來越近。

第三,深刻的情感觀照。你看雞條的時候又哭又笑?這就對了。它不僅僅喚醒了我們的回憶,還觸碰了我們的心靈,更用多元視角帶領我們重新看待周遭的一切。

黃渤總結得極是——“情感陪伴的缺失”是在我們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過程中,比貧窮更讓人內心不舒服的東西。本期節目播出之後,這一現象不僅喚起了大眾對於鄉村留守兒童的關注,也讓許多網友熱烈討論起城市家庭乃至富裕家庭的“情感空巢現象”。

《極限挑戰》正在重新定義“綜藝”:現在是無法企及的深度

快節奏的工作與生活,讓只顧打拼的成人們往往忽視了對孩子的關愛,更多的家庭教育丟給了年長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誠然,這是一道難解的題,沒人知道完美答案到底是什麼。

《極限挑戰》用身體力行的關懷,為許多孤獨的孩子帶去了一束溫暖的光,也為奔忙的父母拋出了一道題——你聆聽過孩子的渴望嗎?人生當中最重要的到底又是什麼?於你於我,都該有所頓悟。

《極限挑戰》正在重新定義“綜藝”:現在是無法企及的深度

當觀眾的笑點閾值不斷高企的時候,

《極限挑戰》用高級的情懷疊加了內容的餘味

說《極限挑戰》是一枚“搞笑高手”,沒人會去質疑。但是“搞笑”對於一部綜藝來說,並非最為核心的要素,這一季《極限挑戰》沒有去不斷滿足觀眾逐漸走高的笑點閾值,而是從一檔備受觀眾喜愛的優質綜藝的責任與使命出發,用高級的情懷去疊加內容的餘味。

重溫1978年高考,是為了傳遞“知識改變命運”的不朽主題,並用起跑線的高級寓言,勉勵生活在大好當下的每一位青年學子胸懷夢想、感恩父母、勇往直前。

《極限挑戰》正在重新定義“綜藝”:現在是無法企及的深度

“人與自然”的模擬試驗,通過再現資源開發過程中的無序與貪婪所導致的生存困境,告誡今天的人們呵護青山綠水,節能低碳。珍愛環境,便是守護我們共同的家園。

《極限挑戰》正在重新定義“綜藝”:現在是無法企及的深度

踏上溫州樂清的創業之旅,是因為這裡是改革開放大潮中民營經濟的發源地。六位哥哥實地體驗樂清商人白手起家的經歷,展示樂清人吃苦耐勞、敢於創新、走向世界的創業精神,激勵今人:

勿忘初心

《極限挑戰》正在重新定義“綜藝”:現在是無法企及的深度

“極挑團”腦洞開啟未來世界的大門,人工智能展開了一場“最強王者頭腦奧林匹克大賽”。最終希望傳遞的態度是:冰冷的數據終究敵不過人性的溫度。即使AI很強大,人類也是無可取代的。

《極限挑戰》正在重新定義“綜藝”:現在是無法企及的深度

和前三季相比,這一季的《極限挑戰》在環節設計上沒有那麼強的“嚴絲合縫”,而是不斷強化開放性和自由度,將六位嘉賓“扔”回熟悉的記憶裡,“扔”到真實的生活裡,讓他們用自己的情感閱歷去和出現的人、事、物發生碰撞,進而緊密連接受眾和真實的社會現象。

每一期不同的主題中,六位嘉賓遭遇著各種毫無預見性的突發情況,並用他們的善良、智慧、堅持、忍耐等一切美好的品質,解決了途中所遇的種種困難,播種溫暖、力量與感動。

《極限挑戰》正在重新定義“綜藝”:現在是無法企及的深度

他們堅持著兩大原則:第一,做有意義的事;第二,做力所能及的事。在精神傳遞和榜樣示範上,尤其對青少年的認知塑造,起著極為正能量的引領。

有些綜藝販賣笑聲,有些綜藝刺激消費,而《極限挑戰》則不斷引導我們用心感受現實的溫度。許多觀眾感慨:《極限挑戰》所昇華的主題,非常貼近我們的現實生活,所以粉絲才那麼容易感動。用過去對比現在,由別人觀照自己——哪怕它只是一道微光,也足以為那些感同身受的心靈灌注溫暖、希望和力量,讓我們感恩美好,勇敢出發。

《極限挑戰》正在重新定義“綜藝”:現在是無法企及的深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