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藝《一本好書》第一期雜談

(閒聊幾句,想法稍微有點多,不像之前發的文字風格)

最近很多人在推薦《一本好書》這個綜藝。尬吹的人說秒殺《我是演員》;《見字如面》是它的副產品。今天晚上有機會看了一期。這是一個通過話劇、舞臺劇的形式表演某些“經典讀物”的節目。之所以上雙引號,是因為我覺得有些書算不上經典讀物。

一般我看綜藝會一口氣刷很多期。但是,這個綜藝看完第一期之後,沒有力氣看第二期了。因為有太多的內容需要好好的沉澱,思考一下。感覺看了一部十分沉重的電影。基本上有以下幾個感悟:

第一,節目的彈幕:受到以前職業習慣的影響,一般看綜藝會打開彈幕觀看彈幕文字,通過它們的話,判斷髮彈幕的人的心理動機,並簡單的描繪出觀看這個綜藝的觀眾的人群畫像。《一本好書》第一期的彈幕基本圍繞著趙立新在說,一方面趙立新的臺詞功底確實強,臺詞的記憶能力很強,大段大段的臺詞說的洪亮清晰,表達的也很準確。所以,彈幕一直在誇獎趙立新的演技。順帶著把舞臺上其他演員的演技也誇了一遍。

但是說實話,和《我是“戲精”》以及其他偶像劇的演員比,確實演技很好,但是這應該是基本水平。和在首都劇場、人藝看的話劇相比,這些演員無論是從氣息、節奏、聲音的洪亮程度來說,都很差,感覺更像是在校的大學生。可是,彈幕卻把他們誇講了一番。再一次的見識到了中國影視綜藝的欣賞水平。這個鍋不甩給流量花旦、小生們,但是中國影視界的資本還是可以背一下的。不過,又轉念一想,也很少有人能咽得下首都劇場、人藝的那些正劇,我最初也是不情願的去看,但後面真正的感受到了舞臺劇的魅力。

仔細想想,我如若不是在北京,這個中國話劇資源最為豐富的地方,又十分有幸看了很多代表中國最高演繹水平的話劇,那我也是分不出個好賴,跟著彈幕在猛誇舞臺上的那些演員們。此時,忽然覺得有時候一線城市雖然有很多毛病,但是,確實接觸到的東西都是最為優質的,看到的白色是純潔無暇的,黑色也黑的深沉。

而,這只是話劇,如果是理念呢,或者其他東西?一線的各方面都會比二三線要好呢?這是不是說明人更應該去一線生活,去拼搏?

第二,這個就剛好又和《一本好書》裡第一期的內容有關係了《月亮與六便士》。這一隻是我想看的一本書,但是自己一直不想找時間來看。剛好這次藉由舞臺劇的形式瞭解了書裡面的內容。男主角特斯利在40歲的時候,拋妻棄子,放棄在倫敦的優渥生活,跑到巴黎畫畫,追求自己的月亮。當問到他,為什麼多40多歲了,還要忽然人生大轉折呢。

他回答道:都已經40多了,再不去畫畫,我就來不及了。

我不能不畫畫。我不能不畫畫。就像一個人掉到水裡,不能不擺動四肢,拼命游泳一樣。

特斯利此時已經把畫畫看成是自己免於淹死在平凡無聊、索然無味的生活中的一個救命稻草。他必須抓住它。所以,後面無論他如何變成渣男、如何讓妻子傷心、給幫助他的人戴綠帽、逼死他的“戀人”,你都能感覺到他的出發點和這麼做的“正確性”。

藝術是需要天分的。無疑,這樣的特斯利,確實有天分。因為已經不能用人的標準,世俗之見去審視他,他不受這些倫理道德的束縛,他凌駕於人類之上。所有人都在地上低頭撿便士的時候,他已經凌空而起,在追逐著月亮。這樣的人是被人類仰視的,他的作品自然也是曠世之作。

但是,所有人都可以學習他麼?他從人到神的階段每每差點死掉,都是有人幫助了他。真有人走他的路,在關鍵時刻遇不到“貴人”,會不會真的死掉呢?

我不想當特斯利,能成為裡面的德克就行。德克喜歡畫畫,而且懂得藝術與商業之間的平衡點。當世人都對特斯利不解的時候,德克發現了特斯利畫作中的天分。雖然一直被特斯利瞧不起,被特斯利辱罵。但德克還是願意千方百計的去幫助天才,幫助天才讓這世間的美麗誕生。

很多人都無法成為天才,也不願成為特斯利,但是希望每個人都能給天才一點幫助與寬容。這些話寫一半就覺得自己在異想天開。真正的天才都是被世間所不容的,哪裡有什麼寬容和理解。

世間歷來如此,人類不理解“神”,“神”也瞧不起人類。

這矛盾沒法調和,所以我寫了一堆廢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