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司机打人事件,暴露出滴滴出行什么问题?

五一小长假的几天风波不断,小川刷到的新闻满屏的都是“打人事件”,先是广西偷香蕉打人事件,其次就是“滴滴司机打人事件”,舆论一直发酵,目前这两个事件还在调查中,小川也希望大家以后出行都能顺利平安!


今天来跟大家聊聊“滴滴司机打人事件”,不知道还有没关注事件的小伙伴们吗?小川先简单地梳理一下,事件是这样的:

4月29日凌晨,疯蜜创始人、滴滴投资人张桓爆料称他于28日晚9点50分左右通过滴滴叫车,结果等了20多分钟车还没到,联系后司机拉错人了,但拒绝取消订单,并在赶到后突然打人,拳头直接打在左眼角,随后双方厮打在一起。随后经过医院检查,张恒软组织受伤,眼球未破,眼眶未裂,只是半边脸依然麻木,还要做伤情鉴定。打人事件掀起了大波澜,网友也纷纷想起了以前打车不愉快的经历,一时间让滴滴处于舆论风暴。

滴滴司机打人事件,暴露出滴滴出行什么问题?

张桓微博

不久,滴滴也做出回应,公布了事件发生经过,称“乘客醉酒辱骂司机”才让冲突升级,现在打人司机已找到,账户被冻结,案件正在处理中!

滴滴司机打人事件,暴露出滴滴出行什么问题?

(插个题外话: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小川希望大家能理性看待一个事件,在没有证据双方还没有回应的时候不要急于“站队”)虽然滴滴这个回应让民众情绪得到缓解,但这个事件也暴露出滴滴的问题。因为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滴滴打人事件”,问题何在呢?

滴滴司机打人事件暴露出滴滴出行什么问题?

滴滴确实很让人眼红,几年的时间做成了网约车行业的老大。从逼退uber退出中国市场,对传统打车行业造成威胁、服务质量差和这次事件的骂声说明滴滴在民众心中积怨已深,相比于其它服务平台,滴滴一直被人“诟病”,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其“滴滴乘客评价体系”

滴滴司机打人事件,暴露出滴滴出行什么问题?

因为滴滴是根据评价分来衡量一个司机工作的优劣程度,评分高的会被优先派单,而评分的高低则取决于用户的评价。所以这套体系要平衡司机、乘客之间的关系,很难。就像部分司机认为,平台有时过于偏袒乘客,因为乘客一旦给出差评或者投诉,就会影响到司机的评分,而司机端的申诉则要大费周折,结果也往往不尽如人意。

滴滴司机打人事件,暴露出滴滴出行什么问题?

而对于乘客来讲,要想享受滴滴的服务质量则完全要靠碰运气,碰到脾气不好的司机,讲道理讲不通投诉处理进度又慢。一旦双方产生矛盾各执一词时,滴滴一向的做法就是“应急公关式”处理,开除司机,赔礼道歉。

所以对于司机和乘客来讲都是不服气的,所以滴滴应该思考什么时候把服务系统升级,像淘宝网和美团这种服务平台一样,由第三方平台充当仲裁者。其次滴滴也可以像马云取取经,增设“二次评价”功能,因为滴滴的评价只有一次,很多时候乘客都是匆忙,就随便点了评价。所以这一切没有一个共同的标准,主观性太强。

美团突袭 滴滴的网约车市场未来不明?

据华尔街日报称,滴滴出行正在考虑年内上市,期望估值为700亿到800亿美元。这次“滴滴司机打人”的事件不知道会不会对上市结果造成影响,但是前段时间美团打车突袭一举打掉滴滴打车1/3的市场份额,近日的携程也宣布进军网约车市场,这一系列事件在这关键时间节点无疑是雪上加霜,可以说滴滴这段时间过的很不太平。

滴滴司机打人事件,暴露出滴滴出行什么问题?

让人不禁思考,为什么一家独大的滴滴会被撕出这么大的市场空间,以前这么大的竞争滴滴可是寸土不让的。估计对于滴滴来说,垄断已经累了,要做点更新鲜的。所以得扩大市场版图,我们可以看到今年以来,滴滴的国际扩张之路明显提速。年初,滴滴宣布收购巴西最大的本土出行企业99公司;今年2月,滴滴出行和软银公司成立合资企业,宣布进入日本出租车市场,4月23日滴滴出行正式宣布进军墨西哥市场,而如果拿下了国外市场不仅是扩大国际影响力,还为上市增加筹码,上市意味着更加低廉的融资成本,这在全球化背景下至关重要,所以滴滴的意图很明显。

但是美团瞄准了空子突袭,而且还打下了不少市场份额,让人看到滴滴的市场模式并不巩固,所以大量的资本又杀进来网约车市场,针对于此滴滴不得不回过头来收复失地,虽然目前损失不大,但是也让滴滴敲醒了警钟,现在国外市场情况不明,国内资本厮杀,舆论危机,不知道滴滴下一步会出什么招!

它估计在祈祷早日拿下国外市场,这样就有充足的资本杀回来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