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熊孩子家長說「孩子還小」,該怎麼反駁?

這個問題的背後其實就是“熊孩子”問題,而“熊孩子”的背後反映的就是“

熊家長”。

我前幾天也遇到過一個熊孩子,還發在空間吐槽了一下,而當時那個家長是怎麼做的呢?就是帶著孩子走了,她並沒有覺得自己的孩子隨意進出更衣間是個不對的行為,也不在乎這個行為會對別人造成什麼影響,因為她覺得 孩子還小嘛,不懂事,她什麼都不知道。

遇到熊孩子家長說“孩子還小”,該怎麼反駁?


所以,很多熊孩子事件背後其實是無規則的熊孩子家長。像往常一樣,我回答問題前,我去微博瀏覽器等我搜索了一下熊孩子,然後當我打出熊孩子的時候,下面緊跟著出現的就是各種事件

遇到熊孩子家長說“孩子還小”,該怎麼反駁?

我不禁就在想為什麼現在熊孩子讓人“聞風喪膽”,被網友列為最可怕的生物之一。

孩子沒有不 “熊” 的,他們好奇心強、頑皮好動,這是本能和天性使然,但讓人無法忍受的是,很多熊孩子背後都站著至少一位熊家長。

斯賓塞說過,進行正確教育的主要障礙不在於兒童,而在於家長。

想必最近大家都看過一條新聞:長沙一位2歲的女童被一位男孩故意抱上電梯,乘至18樓後,孩子走了出去,墜樓身亡。

隨後曝光的監控錄像還原了整個事件經過:這位小女孩和2名五六歲的孩子一起進了電梯,他們原本是一同前往9樓,但5歲男孩卻在電梯裡跳起按亮了18樓的按鈕。

到達9樓後,小女孩本來已走出電梯,卻被5歲小男孩抱起送回電梯,同時不讓小女孩出來。獨自被關在電梯裡的小女孩拼命跺腳、哭喊,當她被電梯帶到18樓時,搖搖晃晃地一個人走了出去……

遇到熊孩子家長說“孩子還小”,該怎麼反駁?

後來,經眾人檢查,發現18樓的樓道口有一個護欄沒有安裝玻璃,孩子正是從這裡掉下去的。

悲劇的發生有多方面原因:物業管理失職、大人監護不當,但小男孩的行為也沒逃過網絡的集體聲討。口口聲聲的孩子還小卻讓另一個生命為此買單。

可以說,這起事故就像一記耳光狠狠地打了那些嘴裡口口聲聲說著“孩子還小”的熊家長的臉。

我記得看過一句話,小孩子的惡是原始最可怕的。

帶孩子上親戚朋友家做客,孩子亂翻亂拿,隨意損壞主人家的物品,家長說:“這孩子對什麼都好奇。”

帶孩子出門坐高鐵、飛機,孩子大聲喧譁,追逐打鬧,影響其他乘客休息,家長說:“小孩子就是好動。”

帶孩子去商場逛街,孩子東摸西蹭,甚至去掀別人更衣室的門簾,家長說:“孩子還小、不懂事。”

家長為熊孩子行為的開脫都建立在同一個認知上,即孩子是不懂事的,對自己行為的對錯分不清楚,所以應該得到周圍人的諒解。

家長的不負責任的託辭就是給孩子強化一個認知:我做的沒錯,我還小,我做的一切行為都是可以得到原諒許可的。所以他可以去踩壞瓜農的西瓜,可以去亂翻別人東西,可以去掀更衣室的門簾

周圍人的無限容忍也給孩子一個信號:我做的都是對的,我的行為不會帶來任何後果。所以他可以對別人的iPad動來動去,他可以在別人家裡為所欲為

當一個人無法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有問題時,任何改變都是空談。

所以當遇到熊孩子,遇到口口聲聲說孩子還小的熊家長時,我們更要去反駁教育。

我記得我從微博看過一個博主評論

她跟她的媽媽一起出門時遇到了熊孩子

熊孩子一直打翻博主手機

熊孩子家長不但不制止孩子,還說她只是個孩子,孩子還小

最後博主忍無可忍打了熊孩子,

然後博主的媽媽抱住博主說她還只是個孩子,孩子還小

熊孩子家長無力反駁

而且有時候雖然以暴制暴不是很合適,但是最有效

如果我再遇到熊孩子,既然家長教育不好,沒關係,我幫你教育。

遇到熊孩子家長說“孩子還小”,該怎麼反駁?

這句話把傻逼換成熊孩子依然適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