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基础放线和楼面放线是怎样进行的?

拥抱丶你


引言:首先说根据房地产开发单位报规划总平图,委托专业测绘公司按照各楼坐标点角点进行桩位定位放点,放点前有设定专门的基站点进行GPS放点,测绘公司一般给定3个坐标高程控制点,然后规划部门会同综合执法、建设局进行各楼桩点验收,无误后,施工单位开始一系列测量工作。

放线:定位放线 →基槽开挖放线→基础垫层放线→基础放线→地下室主体放线→楼面主体放线→楼面二次结构放线→建筑装修放线等

一、基础测量放线

1、根据楼号角点坐标,结合外墙墙体厚度、保温厚度在图纸计算出相应的轴线位置关系,一般每个楼至少给定三个角点且至少有一条通轴,在基槽(坑)土方开挖前利用全站(经纬)仪引测轴线桩出开挖边外坡外并做好标识保护起来防触动。

2、垫层及混凝土底板浇筑完初凝后根据槽(坑)边所钉轴线控制桩,利用经纬仪将主控轴线(第一步引测的通轴)投测至基坑作业面内然后进行经纬仪规方无误后,按照各轴线从左向右、左下向上顺序累计加至各轴提前写在轴线上方,便可利用大钢尺快速测设出各轴线、边界线、墙宽线、模板控制线等,用墨线弹出。±0.000以下轴线投测见下图。

有时为了方便放线,一般应测设某交叉轴线1m控制线,作为后期内控点设置。内控点设置不少于3个并及时标识压盖保护。

二、楼面各层测量放线

1、楼层结构施工中采用内控法由激光铅垂仪向上传递轴线或控制线。

2、主控点垂直投测时在首层地板上内控点位置做出各内控点。内控点预埋件的钢筋与顶板上下附加筋焊接,确保控制点的稳固。

然后利用激光垂准仪安放在平台上,对中整平后向上投射垂直激光束。见下图。

在每层顶板垂直投测点处预留放线孔上口尺寸为不大于200*200mm,下口为150*150mm测量洞,在作业面上用光靶接收确定主控点,并在孔边划出十字线标记出激光接收点。见下图。   

1)作业楼层放线:

将经纬仪架设投测点位置,对准另一个投测点,进行打点,弹出第一条主控线,旋转90°后打出另外一条主轴控制线,经过校核规方无误后,进行平面放线。首先用钢尺把轴线控制线进行分线,测设出其它轴线控制线,再测设细部的墙、柱、梁、门窗洞口线。放线完毕,测量验线员进行复核,之后报请监理工程师验线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

2)投测精度要求

转换控制网精度要求:测量技术指标及限差规定为测回数1测回,测角中偏差±8″。十字轴线交角偏差90°±5″,四边形直角偏差90°±10″,量距偏差1/20000,十字轴线端点偏差±2mm,四边形角点偏差±3mm。

3)投测至平台上的十字轴线点的精度要求

在转换平台上投测至施工平台上的点投测完毕后,即去平台面上检查,方法是在中心点架设经纬仪测设十字轴线边角关系,考虑到平台上受施工振动影响较大以及边长较短,其限差规定为十字轴线(四边形角)90°±20″;量距偏差为±2mm,四边形线±3mm。若检测后略超过此限值,则作合理调整,直至符合要求为止。

三、高程控制测量

由基准高程控制点校核无误后使用精密水准仪引测至各楼基槽外牢靠位置→基(坑)槽底标高→基础底标高→楼面各层标高。这里结构施工时,楼面标高一般设置标高500mm控制线,为了方便水电预埋,一定好交待好楼地面做法,保证水电按照建筑标高进行线盒的预埋,二次结构及装修阶段抄测建筑1米线进行标高控制。

1、±0.000以下高程测量:

可根据场地高程控制点采用悬吊钢尺法进行传递标高,具体方法为在钢尺的尺环上悬挂5kg的线坠,加温度和尺长改正进行观测,传递时每层至少要由两个不同部位分别进行两次标高传递,当两次传递标高之差在3mm以内时,取其平均值作为本层控制高程的依据见下图。

2、±0.000以上高程传递:

利用检定合格后的钢尺沿铅直线往上传递高程,每次必须复核检查,独立拉尺两次。每层至少往上拉三个高程点,抄平前利用水准仪将其高程点复核检查。在允许误差范围内按“平均分配”的方法进行抄平。然后利用复核检查无误的点作为二次标高控制点,往上传递高程。钢筋上测的结构50cm标高控制线,用红蓝铅先画在钢筋肋上然后用红胶带粘上口平,以减少平线误差; 在楼层模板支设未铺设底筋前进行标高一一校正。

3、浇筑楼板混凝土前,完成钢筋500mm控制线,要求每个墙柱的转角部位均设置控制点;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采用激光铅垂仪将轴线控制网的4个控点传递至板面,并依次弹线,形成楼层主控线;并依据楼层主控线与构件的关系进行结构放线,每个墙柱根部均有边线及双面300mm控制线。  

   4、外墙垂直度控制线:在外墙大角弹设100mm垂直度控制线;在外墙柱位置放出中心垂直度控制线。

总之,放线工作是有步骤的,应按照各流程进行施测并及时校核复测,放线是建筑成型的基本保障,一定要保证其准确性,放的再好一旦放错造成的损失将是无法挽回的,所以测量人员一定要养成细心复测的好习惯,多总结巧妙利用几何图形和数学知识完成放线工作。放线是流动的音符,一经放出,便在施工人员施工中跳动起来,一幢幢、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对于测量员而说是很自豪的事了,很有成就感。更好精彩敬请持续关注。











博学善建集大成117


先说基础放线,基础放线一般是指垫层以上基础梁,柱,承台等的平面定位和高程控制。现在一般采用全站仪进行施工放样,快速准确,效率较高。首先,得建立施工现场的平面控制点,这一般由三个以上稳定不易破坏,视野良好的提前制作的控制桩组成,复核控制点,其误差应在±2mm以内。平面控制点坐标哪来?是由建设单位自城建规划部门取得,并于开工前向总包移交的国家大地坐标控制点,可请规划测绘部门帮忙测放现场控制网,也可总包自行根据移交的控制点自行布设控制网,精度要求较高。

其次,根据控制点和经计算得到的各轴线交点坐标,利用全站仪采用极坐标法逐点放样,然后连点成线,放出相应控制轴线和辅助线,放完的轴线,宜用钢尺重查轴线间距。再根据图纸各构件与轴线的尺寸,放出构件细部尺寸。这个放线过程中要注意复核控制点误差,确保全站仪对中无误,棱镜杆对中无误。

高程可用水准仪引测,土方开挖可以用全站仪引测控制标高。

再说说楼面放线。楼面放线要用到激光垂准仪和全站仪。在底层相应位置设置平面控制点,精度同平面控制网,该位置的垂直上方留约150*150的洞口每栋楼不宜少于四个。在上一层楼面砼浇筑后,在底层控制点上架设激光垂准仪,调好后打开激光向上发射,在楼面洞口处用激光靶接收,观察激光红点,指示匀速转动垂准仪,激光点会显示为小点或小圆圈(层数高了后),取圆心为楼面控制点,在其他洞口重复上述动作,分别在楼面取得控制点,再根据这几个控制点按前述极坐标法放样。高程应采用经检定的质量良好的钢尺,考虑拉力修正,自底层向作业层传递高程,切忌层层传递,误差太大。考虑楼层墙柱砼的收缩,每层放线时应有意提高控制标高3~5mm。这样最终的建筑物全高误差会完全符合要求。


何日君再来518


放线是现场施工的第一步,首先你要确定建筑的位置在哪?其实从事过建筑施工的朋友都知道,我曾经也放过线,大型基础,高层建筑,低层住宅群的建筑施工放线都做过。简单跟你讨论一下,也欢迎建筑从业人共同交流。

  1. 放线是根据施工工序而来的,工地开工,首先就是基础放线,第一工序流程是打桩,打桩有工程桩和围护桩,哪个先施工就放那个,施工顺序根据施工方案来,为了缩短工期一般都是同时施工,工程桩根据设计图纸(桩基础平面图)的定位而来,图纸上每个桩的位置没有具体标明,这个就需要通过建筑总平面图的每栋房子的4个角点的坐标点求出,怎么求出,这里我就不多说了,因为需要运用到CAD,一下子也说不完。

  2. 根据求出的每个桩的坐标点,通过全站仪进行放线,对每个桩进行定点,做好标记,根据现场桩机施工顺序进行依次定点。

  3. 桩基施工完毕,下一个流程就是挖土,用全站仪定出房子放坡线,撒好白灰。

  4. 挖土同时施工员进行跟进,用水准仪控制标高,防止超挖或少挖,挖至基础垫层底、承台底标高(规范要求是预留20cm进行人工修土防止挖机扰动基地土或者超挖,但是实际都是不会这么做的)。

  5. 挖至垫层底标高,用白灰撒出垫层浇筑的位置,木工支模板浇筑。

  6. 垫层浇筑完毕另一天进行承台位置的放样,控制线、轴线的放样。用全站仪、经纬仪定出控制线,然后根据控制线分出轴线位置,根据轴线在分出柱子的的位置,承台的位置,根据结构形式特点选择不同的方案进行放样。

  7. 楼面放样也一样,用垂直激光仪将一层的控制逐层引到上面一层。总而言之,先控制线,后轴线尺寸,最后细部尺寸。


建筑师达人


基础放线和楼层防线不太一样的呢,简单说说我们小地方是如何放样的

首先是进场后建设单位会给你建筑物的已知房屋的三个点,一般是房屋的外墙边线,这些点是委托地方测绘院来完成!你根据这些换算成轴线在厂区内建立坐标系

其次根据这些坐标系,建立厂区控制网然后在根据开挖深度、图纸尺寸、现场土质情况确定开挖边线

然后垫层浇筑前在基坑内建立周线控制网

主体施工阶段相对简单,一般是在首层建立三个轴线控制网,层层通过激光铅锤以引测,注意在每层相同位置要预留放线洞口,这样才能让激光投测到需要的楼层,根据你所买仪器的优良程度6层左右要重新建立已知点!

然后再从楼面用经纬仪引测直线即可完成放样工作


工程的那些事


基础放线:1:用经纬仪把地面测绘引测点投放到基础下面,效正投放十字线是否是直角90度,(异形建筑效正角度是否正确)。

2:按施工图用大尺分出轴线再分各构件外框尺寸,弹线定位。

3:把标高引测至坑底保证设计标高。

楼层放线:

1:首层弹完轴线后,引测两个与轴线平行的交点作为投线点。或增设一个与引测线成90度点作为效正点待引测到上层后再效三点是否为90度。

2:用垂准仪把各点投至上层,效正是不为90度,然后微调轴线点。用尺分出各轴线,弹出各构件小线,就组成了平面施工图了。

3:检查校对各构件尺寸报验监理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阳春71215438


对于建筑,我是拿手就来。建筑任何问题都可以帮你解决!!在工地的施工员不懂的可以问我,棘手的问题,我可以帮你想法解决


我先讲讲每个楼原来规划局都会给三个坐标点,但是现在基本给两个坐标点,自己去算另外三个点。这个点对于一个楼很重要。要重点保护!!!规划局给的坐标点,自己拿本子记好。这个坐标点都是楼角轴线坐标点,所以在开挖曹之前你要把坐标点引到开挖曹的外面并把坐标点加以保护好,这个点是你楼起的准不准的标准!!!

不懂的可以问我,我在工地干施工五年过,有丰富的经验!!!什么事情都碰到过

具体:1-找到规划局给的坐标点,根据图纸要求的开挖坡度撒出边线。2,把坐标点引到开挖槽的外面,注意:保护好这个点。3,拿着水平仪跟着挖掘机挖槽,注意图纸要求的标高,可别弄错了,要不很麻烦,都懂得!!!


专业销售无缝管


施工放线是将设计图纸按照比例放到地面上,或者建筑物上,它的作用是指导施工人员施工,测量放线在建筑行业被称为眼睛,一个工程从开工到完工都离不开施工测量放样,施工放样可以说贯穿整个施工期,是施工过程中必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基础施工放线的步骤

先在一个已知点安置经纬仪,对中整平,后视另一个已知点定向,定向完毕后拨动仪器旋转90度,在经纬里指挥前视人员在合适的位置做个标记,然后用50米钢尺丈量距离,从经纬仪安置点开始丈量距离,距离和图纸标注尺寸相等,这样一个角点就定位完毕,以此类推,可以定出其他角点。



楼面放线步骤

楼面放线一般选用内控和外控两种方法法,现在一般高层放线都选用内控放线,内控放线精度高,偏差小,比较流行,而外控只适合低层楼房,偏差大,在内控放线时,先在屋内四个角点埋点,量取点到纵横轴线的距离,然后将垂准仪加架设在所埋点上,对中整平,然后向上发射激光束,楼上二层楼板上留四个孔,接收激光束,然后做好标记,以此类推,一直到楼房修建完毕。

以上就是施工放线的方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生态农说


谢谢邀请!基础为各行技术之本!同样适用于建筑工程,基础放线相对于楼层放线稍微麻烦一些。首先,规划局定位以后,通常给出3个建筑物,XY轴线交叉点,也有给4个的,一个点好几百,3个已经够用了!然后我们用经纬仪或者全站仪,分别架设a.b.c,3个点,转角90°。均在十字丝内说明问题不大。然后再拉一下距离,这个距离是图纸中给出的数字,也是规划放线的依据。如果这两个条件都满足了,那下一步,我们就需要把轴线桩引出去,有刚毕业的或者小白会问,为什么要引出去,那是因为规划给出的点,都是轴线桩,我们在土方开挖的时候会被挖掉的,不引出去的话,是不是需要重新补点,那样的话会被老板骂死的。第二,楼层放线的话,就相对简单多了,楼层放线分外控法和内控法,因为现在大部分都是高层建筑,所以就重点说一下内控法!内控意思就是在楼内把之前的规划提供的点位通过铅垂仪或者电子经纬仪通过红外线和接收靶把下面的点,引到你浇筑完混凝土后需要放线孔楼层,这就涉及到,我们提前规划控制线和控制点,或者偏轴线1米/2米。根据建筑实际情况来定!然后用铅垂仪或者电子经纬仪把下面的点投到楼上就可以直接使用了。以上简单回答,希望可以帮助到你,不明白随时联系我!



农村行者


总纲:建筑施工放线目的就是把蓝图的表现,拓展到实际当中,使图纸建筑物变成实物建筑,期间就是将建筑的空间尺寸(长宽高)通过测量仪器准确定位,放样到实际中。

基础放线:先定位,用全站仪或者GPS或者其他可以找到建筑物定位的控制线,引到建筑物基础位置,准确定位。然后根据定位控制线,参照图纸的尺寸进行实际放样-长宽高。注意垫层要比基础尺寸周圈大10cm。垫层的作用是方便准确放线和保护基础钢筋不被腐蚀(起保护层作用)。若有其他基础形式,参照总纲。

楼面放线:等基础施工完毕后就到了上部楼面,还是要控制好竖向标高和水平面的定位和尺寸,将其定位好,就可以按照图示尺寸进行放样。

综合而言,最关键的总纲就是:准确定位平面位置和竖向标高,使其符合测量规范要求。至于仪器如何运用就需要自己学习了,只是个工具。


静观物语


您好,如果你还是一个新手,首先得先熟悉全站仪的使用方法,这种一般刚入工地的实习生都专门有师傅教。在基础土方开挖后,需要先设定定位桩,一般有4个点。定位桩设定后,根据施工平面图,就需要用到全站仪来定点基础承台的角点,方便工人现场施工。基础承台~底板钢筋定位~底板墙柱定位放线,到达正负零以上,需要在主楼做两点定点,再使用仪器引点到每个楼层即可。

现在测量员,刚开始还得多看多学,经常操作仪器,这样进步得非常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