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賢亮從作家到企業老闆的華麗轉變,如今資產上億

1956年,張賢亮因為自己發表的一首長詩《大風歌》而被打成右派,被髮配到寧夏銀川附近一個叫鎮北堡的地方進行勞動改造,期間經受了肉體和心靈的種種折磨,生活困難時甚至以討飯度日。鎮北堡是明清兩朝用以屯兵的邊防要塞,辛亥革命後廢棄不用了,隨著歲月的流逝,昔日的遺蹟大都已經湮滅,但張賢亮仍從這裡看到了歷史的痕跡。

张贤亮从作家到企业老板的华丽转变,如今资产上亿

1979年,張賢亮終於獲得了平反。他的創作生命重新揚起了風帆,很快便成為中國新時期文學的一個領軍人物。他的作品被廣泛地介紹到國外,多部作品被搬上銀幕,他本人也走上了領導崗位,擔任了寧夏回族自治區的文聯主席和作協主席。

1992年,隨著鄧小平南巡談話的發表,位於大西北的寧夏也出現了經商熱。寧夏文聯也耐不住寂寞,準備創辦第三產業,擺脫以往全部依賴國家撥款維持生存的模式,身為文聯主席的張賢亮自然不能超脫於外。80年代時,在張賢亮的引領下,已經有多家電影製作單位在那裡拍攝影片,《牧馬人》、《紅高粱》、《黃河謠》、《老人與狗》等影片就是從這裡走向世界,獲得了一項項國內、國際電影大獎。張賢亮到銀行去申請貸款,提出用文聯的大樓作為抵押。但是,銀行回答他,文聯大樓是國有資產,按規定不能用於貸款抵押。於是,張賢亮以自己的版權向銀行貸款50萬元,鎮北堡西部影城就算開張了。

张贤亮从作家到企业老板的华丽转变,如今资产上亿

出乎張賢亮意料的是,影視城開業後不久,還沒有實現盈利,中央就要求政府機關與其所興辦的實業脫鉤。文聯作為政府部門,也必須退出影視城。既然當初的貸款是以張賢亮的海外版權作為抵押的,現在銀行貸款還沒有歸還,影視城就順理成章地轉到了張賢亮私人的名下。

不過,張賢亮又說,鎮北堡影視城之所以能夠發展,主要就在於一開始就做到了產權明晰。影視城轉到自己的手裡以後,企業的效益和創辦經營者個人的收益直接掛鉤,充分發揮了利益驅動機制。

张贤亮从作家到企业老板的华丽转变,如今资产上亿

現在,凡是到銀川去的人,影視城是必去之地。這個當年靠張賢亮個人版權抵押了幾十萬元資金辦起來的企業,如今每年能吸引33萬遊客,盈利上千萬元,僅固定資產已經價值上億元。2004年,鎮北堡影視城被文化部評為中國文化產業最傑出的十大項目之一。在銀川地區,影視城也被評為4A級景區。

本文來自生意我最行,創業家系授權發佈,略經編輯修改,版權歸作者所有,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 關注創業家公眾號(ID:chuangyejia),讀懂中國最賺錢的7000種生意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