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重視的石一楓中篇小說創作

李雲雷

值得重視的石一楓中篇小說創作

石一楓最近的中長篇小說引起了文學界的廣泛關注,從《世間已無陳金芳》開始,他的《地球之眼》、《營救麥克黃》、《特別能戰鬥》、《心靈外史》、《借命而生》等中長篇小說,每一部都引來好評。但是評論普遍關注的是他小說的內容,而對他文體上的創造性較少關注。在這些作品中,除了《心靈外史》、《特別能戰鬥》標註為長篇小說外,其他小說都放在中篇小說欄目中發表。

但是石一楓的中篇小說與其他作家的中篇小說有所不同,雖然中篇小說被界定為3到12萬字的敘事文體,但現在作家的中篇小說大多在3、4萬字,很少有5萬字以上的,但石一楓的小說不同,他的中篇大都在7、8萬字,稍微寫的長一點就變成長篇了。在我看來,《心靈外史》、《特別能戰鬥》就是寫長了的“中篇”),這樣的寫作似乎又回到了新時期之初,當時路遙的《人生》、張賢亮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等都是作為中篇小說發表的,為什麼在“新時代”,石一楓又回到了“新時期”?這是一個饒有興味的問題,一個簡單的解釋是石一楓對剛剛過去的“舊時代”有話要說,就像新時期之初那代作家有話要說一樣,這些要說的內容在心中膨脹,在筆下膨脹,自然也表現為文體上的長度。

離我們最近的“舊時代”,大體可以界定為1978—2012年,也即從十一屆三中全會到十八大召開的35年,從十八大開始中國進入了一個“新時代”。石一楓的寫作是在新時代回望舊時代之作。面對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史,幾乎與改革開放同齡的我們這一代,該如何去描繪我們曾經置身其中的時代變遷?這對很多人來說還是一個未曾意識到的問題,石一楓卻已經做出了自己的努力與探索,或者說他憑一己之力在拓展著“新時代文學”的表現能力與表現範圍,為我們提供了時代鏡像的多個側面。

在《世間已無陳金芳》中,他寫的是一個鄉下女孩的進城史,其背後是90年代到新世紀的歷史,在《地球之眼》中,他寫的是一個底層男孩的奮鬥史,其背後是“全球化”時代的中國,在《特別能戰鬥》中,他寫的是北京大媽和一個北漂的故事,其背後是20年中國城鄉的變化,在《心靈外史》中,他通過“我”與大姨媽近30年的交往,寫出了普通中國人的心靈變化史,而在《借命而生》中,石一楓通過一個警察與一個逃犯近30年離奇曲折的故事,從另一個側面勾勒出了時代、社會的變遷與城市化的進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