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真的是一部伟大到没有任何瑕疵的作品吗?

Toys-crazy


《平凡的世界》是中国作家路遥创作的一部百万字的小说。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1986年12月首次出版。

该书以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间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1991年3月,《平凡的世界》获中国第三届茅盾文学奖。

我是大学看完了《平凡的世界》这本书,后来又看了电视剧版的平凡的世界,总体感觉,这本书很好,我常常认为,人来到世界就是炼狱,说实话有点悲观了哈,但是,我一直是这么觉得,特别是是看了美国作家斯科特派克的《少有人走的路》后。

书中难免有悲观让人心里隐隐作痛的情节,比如:晓霞牺牲了,少安媳妇贺秀莲最后得了癌症。这都让整部作品感到不完美,但是,我们映射到自己的生活中来,不也是经常患得患失吗?网上有句名言: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

所以,我认为,这本书故事情节是有遗憾,但对这部作品而言,可以说是真正贴近了生活,让大家看过这部作品后,真的是感慨作者的经历和对生活的认识,大大的赞!


昊云天下闻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事物,没有任何一部伟大的作品“没有任何瑕疵”,只有值得歌颂的伟大的作家——像路遥那样用生命来写作的作家。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称得上史诗的作品,写文革后期到改革开放初期十年间中国某地的社会变迁和人物命运,全景式地表现了改革时代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情感的巨大变迁,反映了一个时代。

《平凡的世界》是百万字的长篇,全书共三部。

《平凡的世界》是从1975年开始创作的,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各种文学新思潮从国外涌入,现代主义文学观念风靡一时,传统现实主义创作被视为“保守”,甚至有批评家认为,路遥的现实主义创作手法是落伍的,但路遥仍然坚持创作,完成了这部小说。

莫言的高密东北乡适合于魔幻现实主义,莫言的中国式魔幻现实主义适合于与世界文学对话,一些以时代为背景,从某一个角度切入的作品适合于表现深刻的内容,但路遥坚守现实主义传统,坚守全景式表现,也是需要品质、胆量和才华的。

文学的现实主义创作,不仅考验作家的写作技巧和语言功力,而且考验作家的社会责任感、生活积累、思想认识水平,对于一个大国和大时代的认识与表现,路遥是出色地胜任了的。他的选择也是正确的,时代变迁的内容最适合用现实主义手法来表现,适合史学家那样的大手笔,内容与形式,和谐统一。

《平凡的世界》结构严谨、人物典型、即使次要人物,也塑造到典型化的程度,语言朴实厚重,感情充沛。

为了写作《平凡的世界》,路遥不顾自己的健康,以致英年早逝,去世时年仅42岁。

“创作前,路遥做了大量准备工作,查阅了小说所反映的十年间的各种报纸,工作量非常巨大,几乎是一种奴隶的机械性劳动。手指头被纸张磨出了血,只好改用手掌翻阅。前后准备了三年,创作历经六年,整个写作过程都是一种牛马般的非人生活。写到第二部完稿时,路遥累得口吐鲜血。医院查出吐血的病因是十分可怕的,路遥必须停止工作,才能延续生命。但路遥是不惜生命也要完成《平凡的世界》第三部。他经常是一边流泪,一边写作,眼睛三天两头出毛病。过度的劳累和营养的匮乏,使他几乎无力坐起,只能半躺在桌面上,斜着身子勉强用笔写。这时,他几乎不是用体力,而是完全凭借精神的力量在支撑着最后的工作。他以一种清教徒的方式,抱定吃苦牺牲精神,甚至是以生命为赌注创作。由于终年辛勤耕耘,年仅42岁的路遥,因肝硬化腹水医治无效在西安逝世。”(摘自百度)


大悔忆智冰


不能否认,《平》是一部很励志的作品,鼓舞了一代人,其对农村生活的描述,让农村长大的人人产生共鸣,回味不已。

但这部作品,是否有瑕疵,或者说不足之处,肯定是有的。

1、 这部书的中意淫味太浓,多次出现富贵之家的孩子倒追贫苦农家子女较为老套的剧情。

这种事,不能说不能出现,但出现的太多了,起码孙少平一家就是这样。

孙少平被田小霞看上,孙少安被田润叶看上,润叶是村支书的女儿,在那时的农村也是不得了,况且其叔是地委书记,和少安家根本就不在一个维度,况且后来润叶也当了什么共青团书记,也算是官员了。 孙少平的小妹兰香,被一个省级干部的子女,好象叫什么孙仲平的公子哥看上了。这可能是路遥出身贫苦,是其内心的渴望在作品中的投射。

2、在路遥大部分作品中,不限于《平》,其女主角,都是温柔且漂亮的,有些脸谱化了。这也可能是路遥对女性认可的一种标准。



所谓非衣


路遥《平凡的世界》从出版发行至今,好评如潮,三十多年来整整激励了几代人,不但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而且被誉为"茅盾文学奖"皇冠上的明珠。但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平心而论,《平凡的世界》不可能一点瑕疵都没有,这从它问世前的一系列遭遇可见一斑。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初稿並不叫《平凡的世界》,而是《普通人的道路》,它的初审是《当代》杂誌社的编辑周昌义。当时路遥很有信心,因为之前写的几个中篇都是在《当代》刊发的。路遥觉得《当代》刊发问题不大。没料想却遭到了退稿,理由是《当代》积稿太多。(推托之词)。

周昌义之后,作家出版社一位编辑来陕西看稿,只看了三分之一,就直接把稿件退给了路遥,理由是这部作品不适应时代潮流,属于老一套,恋土派,简直一无是处。后来还是陕西文学界将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推荐给广州《花城》杂誌社,《花城》编辑谢望新看了稿件后,觉得这是近多年来不可多得的优秀作品,准备刊用,路遥得到消息这才松了一口气。1986年《花城》第六期全文刊发了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第一部,紧接者中国文联出版社年底也出版发行了。但不要高兴太早,坎坷还在后边。

1987年1月,《花城》和《小说评论》编辑部共同在京举办了《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座谈会,路遥受到了与会专家,学者,文学批评家前所未有尖刻的批评和否定。说啥的都有,简直一无是处。路遥生气地说:生活和题材决定了我应采取的表现手法,我的这部作品不是写给专家,学者看的,而是写给广大普通读者看的,作品受到冷落没有关系,红火一时的不一定耐久,我希望它能经得起历史的审视。由于受到文学批评界的全盘否定,《花城》编辑部内部也褒贬不一,《平凡的世界》第二部发表受阻。当时全国沒有一家文学刊物愿意发表刊登《平凡的世界》第二部,真正使《平凡的世界》改变命运的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编辑叶咏梅女士。一次偶然的机会,路遥结识了叶女士,在叶女士的力荐下,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于1988年3月27日在"长篇连续广播节目"中播出了《平凡的世界》,一石激起千层浪,几乎长达半年的连续播出,在全国亿万听众中产生了强烈共鸣,据统计听众达三亿人次,听众来信,评论如雪片般飞向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可以亳不夸张地说,是亿万广大人民群众成就了路遥,才使《平凡的世界》这一灿烂明珠没有被埋没。换一句

话说,如果没有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叶咏梅女士的慧眼识金,极力推荐,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没有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那么它不知将是怎样的命运。

(本文参考文献:(路遥传)。作者:厚夫)



秦一农夫


不知道你问些问题的初衷是什么,问题本身就有问题。出发点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文学作品亦是如此,实践已经证明《平凡的世界》是伟大的。

《平凡的世界》是中国作家路遥创作的一部百万字的小说。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该书以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间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天龙八部》开场,慕容复假扮李延宗可以和乔峰打成平手,完全配的上“北乔峰,南慕容”,后来在少室山、缥缈峰被秒杀,武力值完全不一致。严格的说这也是漏洞,到这不影响《天龙八部》武侠小说巅峰代表,也不影响金庸的伟大。除此之外,《西游记》漏洞还少吗?影响了西游记在国人心中的地位了吗?通假字严格的说就是错别字,你见的还少吗?

推进社会进步,给人精神力量的作品就是好作品,何必纠结于所谓的“瑕疵”,从寻找瑕疵的眼光看一部作品,本来就不是一个正确的、理性的读者心态。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顺理成章v骇浪惊涛


当时有人说,你这是写给初中生看的流水账,可是打了自己的脸,平凡的世界最后的定位被定价是史诗级的著作。以恢宏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全景式表现了改革时代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人民思想情感的巨大变迁!

写作需要什么?细腻的情感,对生活入微的观察,还要透彻了解这个社会,还需要有文化学识;有这些够了吗?不够,缺最重要的是时间和精力毅力。很多人都能满足前面的条件,但是后2个太难了。


比如现在,让你工作之余回家不看抖音,不玩游戏,坐下来写点东西你能坚持吗?时间太宝贵,路遥的老婆也是长时间缺爱和他离的婚,他奉献出这个巨作以后,老婆也没了,自己也累死了,请问有几人可以做到?

其实,平凡的世界以后也缺一部同样描写八九十年出生的人的一部巨作,因为这30年社会变的太快了,三年一小变,五年一大变....社会和思想日新月异,可是,现在有谁再去写一部同样史诗般的巨作,伟大的作品呢?


纪念路遥


李三万的三万里


正如我给一位回答问题的作者的留言,《平凡的世界》和同时期的《白鹿原》的问世都很艰难,阻力重重。

没有哪部作品毫无瑕疵,能做到让百分之八十的读者欣赏已经是很了不起了。况且《平凡的世界》在问世之处所受到的质疑、反对甚至批判让路遥先生一度失去了信心,开始怀疑自己的文学道路是否正确。好在无论路遥还是陈忠实都冷静地辨析,坚持不向当时的“新潮流派”和“新派批评家”妥协,坚持用作家的良知和生活阅历忠实记录一个时代。也幸好遇到了伯乐和坚持文学底线的真正专家。《平凡的世界》的传世不是因为得过什么奖项,而是三十多年来激励了千千万万处于艰辛、彷徨和挫折中的青少年,是广大读者自行淘洗选择出来的精品。虽然不可能毫无瑕疵,但是他的“灯塔效应”是很少有其他作者能达到的。另外,读《平凡的世界》最好能读一下路遥先生的创作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这是为回应广大热情读者的疑问而写的,也忠实地记录了艰难的创作历程,写完不久路遥先生就去世了。读《早晨从中午开始》会有更深的感悟甚至震撼,对加深《平凡的世界》的阅读,进一步了解路遥先生,以及帮助学习写作的人大有裨益。


Hello历史Sir


首先他选的历史背景就非常狭隘,人的思想活动受历史背景的影响。推崇的世界观,人生价值观也更加狭隘。在中国可以广为传颂但却不能推广到全世界。就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样,特殊时代背景没有经历过的人是无法从中感同身受产生共鸣的。


Qinsen哎哟喂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没有什么是完美的。作为读者,没必要吹毛求疵,鸡蛋里剃骨头。路遥的作品带给我的只有感动与震撼。第一次读平凡的世界,是在17岁的年纪里。一直都觉得那是一次真正的心灵洗涤,让我感动的热泪盈眶,那带给我思想质的飞跃,从此我爱上了文学,感谢路遥先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