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给了外卖小哥一个差评,竟被这样报复,消费者还有差评权吗?

网购、快递、送快餐、滴滴等是近些年来社会中的新兴行业,随着人们对这一新生事物的慢慢适应,需求量也是日异扩大,购物订单订量有时甚至爆棚,顾客对快递、快餐速送的服务态度及速度要求也逐步在提高,而由于差评导致的不愉快也是比比皆是,甚至因为恐吓、骚扰等威胁,消费者都没有差评权了。

女子给了外卖小哥一个差评,竟被这样报复,消费者还有差评权吗?

近日,南京的张女士中午在饿了么平台花费72元点了份披萨,可当外卖送到时,披萨已变得七零八落,无法食用。张女士无奈投诉了外卖小哥。没想到,此后她的手机不停地收到骚扰短信及电话。张女士认为此举明显是外卖小哥的报复行为。而外卖小哥则表示,想找对方协商却被挂电话,自己也被扣罚了一百元。该骑手所属的外包平台“点我达”方面表示,若该情况确实存在,骑手将受到处罚。目前,张女士已将此事向警方报备。

女子给了外卖小哥一个差评,竟被这样报复,消费者还有差评权吗?

女子给了外卖小哥一个差评,竟被这样报复,消费者还有差评权吗?

观点:

第一,买家花钱买服务,迟到、洒汤、菜凉等问题,按照外卖平台规则就是应该给差评,外卖评价是买家唯一的反馈渠道,应该值得尊重和理解。

第二,配送人员采取温和的态度解释道歉,往往也会缓解问题。举个例子,上个月我点了一个外卖迟到一个小时还没到,但是小哥提前打电话跟我讲车坏了走路过来的,并且额外补偿给我一个棒棒糖,虽然只值一块钱,但是比给差评的损失小太多了,而且我给了他好评。灵活处理,也会解决问题。

第三,平台规则机制问题。高峰时期平台的机制很不合理,导致商家,买家,配送员都是受害者,平台把风险和损失都转移给商家,买家,配送员。评价机制也不合理,处罚力度过大。对配送员和商家压榨抽成太大,导致顾客购买外卖成本上升,商家和配送员降低服务品质,实际情况低于买家心理预期,导致三者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环环相扣。

第四,其实外卖行业已经进入中后期,竞争压力大,平台补贴减少,投资者为追求投资回报,要求总裁、总经理等等职业经理人尽快实现盈利,羊毛出在羊身上。商家,配送员,买家都是中下层阶级,都是资本运作下的棋子,三者都是受害者,也是红利的贡献者,背后的资本家才是最大的既得利益者。

第五,单单就这件事来看,服务不满意就给差评,买家没用任何过错,这是平台的规则,配送员你加入这个行业就说明你已经知晓和并且遵守这个规则。无规则不成方圆,讲情怀必定是少数,规则是永远大于情怀的,只有这样社会才会有序的发展。改革开放后期,各行各业竞争加剧,大家都是中下层阶级,大家都在为自己的理想打拼,大家都不容易。不能够以牺牲我的利益,通过道德绑架来满足你的错误。

第六,差评的好处。虽然说平台的规则和机制确实不合理,但是并没有改变,存在即合理,说明这个规章制度在现目前是比较好的。任何行业都有优秀的人,和表现差的人,总有人经常得到差评,总有人经常得到好评,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别的。抱怨平台规则或者抱怨买家不理解你之余,为何不能改进方法,业余时间熟悉周边地图和路线,争取又快又好,有问题多和商家和买家沟通,提升自己的水平和能力。你做的足够优秀,还会给你差评吗?

第七,不能够以我不容易,就不应该给我差评划上等号,社会是先讲规则再讲情怀,让座是自愿不是必须,不能道德绑架甚至打人骂人,并且威胁。当今社会就是因为讲情怀的人越来越多,把很多事情当成理所应当。越来越多的人靠道德绑架、社会舆论,钻法律的漏洞和空子,要明白法律始终高于道德。

我强烈呼吁要重新重视契约精神、规则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