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元末第一才子,因爲向大明表忠心被乾隆打爲貳臣

我們可能知道,在元朝末年有一些盡忠於故元,不肯出仕大明的文人。這些人從小所受的忠君教育,以及數十年出仕於元朝的歷程,使得他們冥頑不化。在歷史吧小吧竹雅桃源等逆向民族主義者眼中,這些人是非常多的,而明朝洪武帝的統治也是非常不得人心的。

真的是這樣嗎?筆者今天就來介紹一位元末大才子——鐵崖先生楊維楨。

楊維楨(1296—1370),元末明初著名詩人、文學家、書畫家和戲曲家。字廉夫,號鐵崖、鐵笛道人,又號鐵心道人、鐵冠道人、鐵龍道人、梅花道人等,晚年自號老鐵、抱遺老人、東維子。元紹興路諸暨州楓橋全堂(今浙江省紹興市諸暨市楓橋鎮全堂村)人。與陸居仁、錢惟善合稱為“元末三高士”。

他是元末第一才子,因為向大明表忠心被乾隆打為貳臣

楊維楨

元末崑山顧瑛的玉山草堂,作為詩社雅集極為知名。玉山草堂中的詩酒流留不僅是元代歷史上規模最大、歷時最久、創作最多的詩文雅集,而且放置在中國文學史上亦是最理想、詩文水平最整齊的文人詩社雅集,不但前無古人,後亦無來者可比。然而草堂之主雖然是顧瑛顧德輝,然而與會者最著名的還是楊維楨,而楊氏稱為元末第一才子,亦不為過。

楊維楨生於元成宗元貞二年,正是元朝還顯盛勢,未曾衰敗之時。他從小接受忠於元朝的教育,因此希望為元廷效力,再正常不過。然而楊維楨又是一個極為理想主義的人,出仕的目的不是為了個人和家族的利益,而是【上承明天子之德意,下軫吾赤子之困窮。旌忠斥奸,扶正誅邪】,顯然是從天下百姓的利益角度出發,而不是基於蒙古人的統治優先,或是為了私人的利益。

這注定了楊維楨的仕途不會一路順風。楊維楨的性格狷直,在腐朽渾濁的元朝官場不為上司同僚所容。泰定四年(1327)中進士之後,任天台縣尹,因依法懲治作惡縣吏,遭奸吏報復被黜。繼任職錢清鹽場司令,因請求減輕鹽稅不允,決意投印去官,方獲准減額三千,但以忤上故,十年不獲升遷。

元代輕文士,重胥吏,很長一段時間停止了科舉,按照蒙棍的說法,更有利於官僚隊伍的健全與官員能力的培養。但在楊維楨看來,元代之所以官場腐敗,與大部分胥吏缺乏氣節操守概念有關,他主場胥吏也應知書讀經,成為既有實幹能力又有氣節操守的儒吏。

並非像某些腐儒一樣將胥吏階層全盤否定,可見楊維楨是富於實幹能力的。然而一直到56歲,楊維楨都屈沉於下僚,輾轉至於元末,紅巾起義爆發。

由於古典士大夫的侷限性,以及農民起義的確存在一些劫掠破壞的成分,楊維楨初始對於紅巾軍起義是敵視的。但是他無法因為階級立場欺騙自己的本心,遂不斷寫詩文指出百姓之所以起義,是上層治理不善、橫徵暴斂導致。

此時楊維楨的心態是極為矛盾的。多年的沉淪下僚,以及眼見百姓疾苦,令他對於元王朝極為失望。但畢竟又出生於元朝盛時,從小接受忠元教育,時代侷限性使得楊維楨極為迷茫。對於江淮軍閥張士誠的招誘,楊維楨一方面誇獎張士誠的愛民仁政,另一方面又希望張士誠忠心於朝廷。

楊維楨對元廷的態度徹底轉變,與時勢的變化有重大關係。隨著朱元璋統一江淮,元朝的滅亡被提上日程。至正二十七年,楊維楨就已經作文承認朱明政權合法性。至正二十八年正月,朱元璋即皇帝位,定國號曰大明,建元洪武,隨後召松江同知李浩入京,楊維楨作《送淞江同知李侯朝京序》。在元朝政權將亡未亡之時,楊維楨不僅承認明朝的建立乃“唚天新命",而且祝願李浩佐天子平定天下,休兵息甲。是年春,新朝遣使行天下經理田士事,成唐明、黃萬里分別經理松江,華亭田士畢(是時元已亡),楊維幀作《送經理官成教授還京序》《送經理官黃侯還京序二文》,稱頌“明天子均田之政",且附詩日:“天子龍飛定兩都,山川草木盡昭蘇。三吳很畝難為籍,四海均田喜有圖。”

他是元末第一才子,因為向大明表忠心被乾隆打為貳臣

朱元璋

楊維楨認為士生亂世應慎仕待時,遇真主而後興。他拒絕接受張士誠的徵召,正是在亂世中謹慎行事的表現。

朱元璋確有徵召楊維楨入朝為官的意圖,劉基也向朱元璋力薦楊維楨。說起來,劉基和楊維楨生平頗有相似之處,都是早年盡忠元朝,清廉忠克,卻因元廷的腐敗而失望辭官,看清了元朝反動政府的本質,劉基後來對元朝做出評價【自古夷狄未有能制中國者,而元以胡人入主華夏,幾百年腥羶之俗,天實厭之】。

但是當明朝建國時,楊維楨年事已高。洪武三年(1370年),75歲的楊維楨應召入京修纂禮樂書,經百餘日後肺病發作還家,於當年病逝。

明代文人往往給予楊維楨亮節直行的評價,褒獎其棄暗投明的節操。但從清代乾隆朝起,乾隆帝在內的清朝文人對此很有意見。在《明史》裡面,楊維楨被說成拒不仕明,被朱元璋強迫進京後留110日,完成編纂任務後馬上辭去,不受官職歸隱林泉。但實際上,如果楊維楨不是病逝於當年,接受朱明王朝所授官職是幾乎可以肯定的。

而在《四庫全書》中,楊維楨被斥責為貳臣。於是乎,在當代,文名與氣節並重的楊維楨先生遭受了兩面不討好的窘境。漢民族主義者誤以為楊維楨是元朝遺老,加以抨擊。而充滿奴性的逆向民族主義者們則攻擊楊維楨不能盡忠於元朝。

劉基、楊維楨等人在元末明初的抉擇,大致代表了當時絕大部分有氣節有操守的文士面對元亡明興的歷史必然,做出的正確選擇。而冥頑不化者,終究是寥若晨星。元末雖頗有拒絕效力被起義軍所殺的官僚,但是自殺殉節者簡直比只有兩年國祚的冉閔所創建的冉魏還少,可見元朝實際上得人心的程度。

他是元末第一才子,因為向大明表忠心被乾隆打為貳臣

乾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