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貳臣”王鐸入清後的內心波瀾

既入北廷,頹然自放,粉黛橫陳,二八遞代。按舊曲,度新歌,宵旦不分,悲歡間作。——王鐸

這是王鐸降清後的生活寫照。

瞭解王鐸身世的人都知道,身為一名明末名臣的士大夫,投降清朝,王鐸內心是極其痛苦的,因為他要忍受內心和世俗批評,忠臣不能伺二主,他將如同趙孟頫一樣被扣以“貳臣”、“不忠”的罵名。

“貳臣”王鐸入清後的內心波瀾

以這樣的心態待在清朝的統治之下,王鐸“頹然自放,粉黛橫陳,二八遞代”,狀態頹廢,心情沉重,只好借歌舞美酒,歡飲達旦,麻痺自己矛盾的內心。

他不想跟阮元璐一樣自殺身亡,不想停止對文學藝術的探求,也不想跟黃道周一樣起兵抗清,畢竟自己沒有這樣的帶兵打仗的本事,只能做投靠貳主。

事實證明,王鐸入關後確實跟自己想的一樣有跟多的精力去玩味書法,入清的漢人士大夫並沒有參與多少政治,王鐸身為高官,卻並未重用,也無法取得滿族人的信任,更多的是作為清朝皇帝為籠絡明末大臣的一個思想工具,藉以鞏固並穩定政權。這樣他就有更好的物質條件和時間來研究書法藝術。

“貳臣”王鐸入清後的內心波瀾

然而,王鐸晚年入清後的作品大量臨摹古人書法,但臨的很不像,自己的風格確實很另類,在結構和外形上基本都是自己的風格,於是好很多人看不起他的書法,惹來眾多非議,覺得王鐸書法太另類,王鐸為此極力辯解,自辯:

予書獨宗羲、獻。即唐宋諸家皆發源羲、獻,人自不察耳。動日:某學米,某學蔡。又溯而上之日:某虞、某柳、某歐。予此道將五十年,輒強項不肯屈服。

予書何足重,但從事此道數十年,皆本古人,不敢妄為。故書古帖,瞻彼在前,瞠乎自惕。

吾書學之四十年,頗有所從來,必有深於愛吾書者。不知者則謂為高閒、張旭、懷素野道,吾不服,不服,不服!

辯解自己的書法始終是取法王羲之、王獻之,唐宋書家皆來自二王,只是世人不懂啊,總是說某人書法取法米、蔡、歐、柳。王鐸近乎激動的說出強調“不服”。

可無論王鐸如何強調自己的書法是如何宗師二王古法,也無法改變他與古人的不同之處,後人看到他的作品,確實一改古人之貌,形成自己獨特的書法風格。

“貳臣”王鐸入清後的內心波瀾

“貳臣”王鐸入清後的內心波瀾

王鐸最讓人稱讚的莫過於他所書寫的長軸書法,其字之間的“混亂纏繞”程度空前密集,大大誇張了張旭、懷素的連綿草書,也難怪旁人譏為“張旭、懷素野道”也,也正因為這樣的不同造就了王鐸,不然也會隨大流入董其昌書法的風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