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黃宗羲當權奸,被烈士當忠臣,南明馬士英到底是不是奸臣帶路黨


被黃宗羲當權奸,被烈士當忠臣,南明馬士英到底是不是奸臣帶路黨


被黃宗羲當權奸,被烈士當忠臣,南明馬士英到底是不是奸臣帶路黨


南明的歷史眾說紛紜,因為有很多學問精湛又有良心的歷史學家在其中增添了太多的私貨,偏偏這些人粉絲眾多,他們的觀點還成了主流。關於馬士英的為人就是一個典型,黃宗羲作為劉宗周的弟子自然對他沒有任何好話,但南明烈士黃端伯卻認為馬士英是大大的忠臣,狠狠打了黃宗羲的臉。


被黃宗羲當權奸,被烈士當忠臣,南明馬士英到底是不是奸臣帶路黨



被黃宗羲當權奸,被烈士當忠臣,南明馬士英到底是不是奸臣帶路黨



黃端伯是南明的禮部主事,在南明剋扣官員工資時,他也只能哭挨度日。在大學士馬士英、王鐸、蔡奕琛、張有譽、錢謙益等大佬商量戰和事宜是,他也只有耳聞。但清軍進入南京城後,他是唯一以死抗爭的大臣。在他臨死前,多鐸給他設置了一個陷阱,故意問他馬士英是否是奸臣。黃烈士的回答是:“馬士英不肯投降,保護太后到浙江去自然是忠臣”,他還接著說錢謙益王鐸這些主動投降的坑貨才是真小人,隨後他被多鐸殺害。黃烈士寧死也要維護明朝的尊嚴,他也不是馬士英的親信,他的看法反映了當時很多人的看法,那就是就算馬士英混蛋,但至少他不是賣國賊。


被黃宗羲當權奸,被烈士當忠臣,南明馬士英到底是不是奸臣帶路黨


如果在逃往浙江路上的馬士英聽到這番話,估計會生出知己的感覺。從1645年三月底開始,馬士英就始終是各派攻擊的重點,可以說怎麼做都是錯。先是左良玉和黃澍打著清君側的旗號放棄了武漢,讓長江中游一帶淪入清軍之手。馬士英為了自保派黃得功迎戰左良玉,這也成了後世攻擊他的罪名。揚州失守後,誅殺馬士英又成了南京城的政治正確。倒黴催的是投降派同樣有要拿他送禮的念頭,因為馬士英已經和弘光帝一樣上了清軍的黑名單。馬士英不得不調遣了三千老鄉黔兵入城,還讓其中的兩百名精銳夜晚進入府邸保護自己,最後馬士英也只能帶著400貴州鄉兵跑路。


被黃宗羲當權奸,被烈士當忠臣,南明馬士英到底是不是奸臣帶路黨


按照傳統地說法馬士英是提前跑路,扔下了皇帝,只帶著太后跑路,東林黨人甚至宣稱馬士英讓自己老孃冒充太后(弘光帝母親),但馬士英的兒子馬鑾卻是弘光帝跑路時的重要頭目。黃宗周對此給出了另一種說法,那就是馬士英是和弘光皇帝一起跑的,至少弘光皇帝對馬士英還抱著信任態度。


被黃宗羲當權奸,被烈士當忠臣,南明馬士英到底是不是奸臣帶路黨



弘光皇帝在清軍逼近南京城時已經對投降派各個大臣都持懷疑態度,甚至不得不同他們互飆演技,甚至對自己的貧賤之交王鐸也產生了懷疑(王鐸是實錘賣國,還羞辱了弘光帝),他跑路時對這些君子誰都沒通知。跑路後弘光帝卻任命馬鑾執掌8000名衛士,還讓馬士英帶著太后。弘光帝跑路時人馬比馬士英多,也不可能真的扔下自家老孃。馬士英至少是在五月十一日前還和弘光帝在一起,但在五月十一日的茅山出了意外。茅山鄉民以為弘光帝帶的御林軍是山賊,主動攻擊了弘光帝一行;而御林軍認為攻擊自己的是清軍亂成一團,也就是在慌亂中馬士英兒子馬鑾帶著八千士兵西行。而馬士英則帶著太后過獨松關,渡過餘杭抵達臨安。


被黃宗羲當權奸,被烈士當忠臣,南明馬士英到底是不是奸臣帶路黨


在弘光帝被俘後,馬士英還參與了擁立璐王,最後死於抵抗清軍的戰鬥。馬士英這個人自私,但也真不是賣國賊,是一個自私但還算愛國的忠臣,至少這是弘光帝和烈士都認可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