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一生悲劇,不是三次貶謫,而是三次婚戀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漢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北宋時為眉山城)人,祖籍欒城。中國北宋文豪,其詩,詞,賦,散文,均成就極高,且善書法和繪畫,是中國文學藝術史上罕見的全才,也是中國數千年曆史上被公認文學藝術造詣最傑出的大家之一。

蘇軾一生悲劇,不是三次貶謫,而是三次婚戀

從八品官員到三品官員,從被一貶到黃州、惠州到儋州。失落的官場生涯和政治遭遇,以及讓他差點遭斬的“烏臺詩案”,一路見證了蘇軾一生的大起大落,大喜大悲,也造就了他闊達的人生。

除去反對“王安石變法”自請外放州、徐州外,蘇軾一生一共經歷過三次貶謫:捲入“烏臺詩案”,“謗訕朝廷”被貶黃州;與司馬光舊黨政見不合,貶杭州;新黨執政,貶惠州、儋州。

蘇軾一生悲劇,不是三次貶謫,而是三次婚戀

不過蘇軾卻在這些地方留下了千古傳唱的詩篇:

黃州:

幸有清溪三百曲,不辭相送到黃州。

惠州: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常作嶺南人。

儋州:

九死蠻荒吾不恨,茲遊奇絕冠平生。

甚至總結平生得失時也說: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這無疑是蘇軾樂觀曠達的精神體現。但蘇軾一生最傷心的並非是三度被貶,而是三次喪妻之痛。

蘇軾一生悲劇,不是三次貶謫,而是三次婚戀

蘇軾的結髮之妻叫王弗,四川眉州青神人,年輕貌美,知書達禮,16歲嫁給蘇軾。她堪稱蘇軾的得力助手,有“幕後聽言”的故事。蘇軾為人曠達,待人接物相對疏忽,於是王弗便在屏風後靜聽,並將自己的建議告知於蘇軾。王弗與蘇軾生活了十一年後病逝。蘇軾依父親蘇洵言“於汝母墳塋旁葬之”,並在埋葬王弗的山頭親手種植了三萬株松樹以寄哀思。又過了十年,蘇軾為王弗寫下了被譽為悼亡詞千古第一的《江城子·記夢》。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宋代:蘇軾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蘇軾一生悲劇,不是三次貶謫,而是三次婚戀

蘇軾的第二任妻子叫王閏之,是王弗的堂妹,在王弗逝世後第三年嫁給了蘇軾。她比蘇軾小十一歲,自小對蘇軾崇拜有加,生性溫柔,處處依著蘇軾。王閏之伴隨蘇軾走過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25年,歷經烏臺詩案,黃州貶謫,在蘇軾的宦海浮沉中,與之同甘共苦。二十五年之後,王閏之也先於蘇軾逝世。蘇軾痛斷肝腸,寫祭文道:“我曰歸哉,行返丘園。曾不少許,棄我而先。孰迎我門,孰饋我田?已矣奈何!淚盡目乾。旅殯國門,我少實恩。惟有同穴,尚蹈此言。嗚呼哀哉!”在妻子死後百日,請他的朋友、大畫家李龍眠畫了十張羅漢像,在請和尚給她誦經超度往來生樂土時,將此十張足以傳世的佛像獻給了妻子的亡魂。蘇軾死後,蘇轍將其與王閏之合葬,實現了祭文中“惟有同穴”的願望。

蝶戀花(同安生日放魚,取金光明經救魚事)

宋代:蘇軾

泛泛東風初破五。江柳微黃,萬萬千千縷。佳氣鬱蔥來繡戶。當年江上生奇女。

一盞壽觴誰與舉。三個明珠,膝上王文度,放盡窮鱗看圉圉。天公為下曼陀雨。

蘇軾的侍妾王朝雲,比蘇軾小二十六歲。在蘇軾最困頓的時候,王朝雲一直陪伴其左右。王朝雲是蘇軾的紅顏知己,蘇軾寫給王朝雲的詩歌最多,稱其為“天女維摩”。但不幸的是,朝雲也先於蘇軾在惠州病逝。朝雲逝後,蘇軾一直鰥居,再未婚娶。遵照朝雲的遺願,蘇軾將其葬於惠州西湖孤山南麓棲禪寺大聖塔下的松林之中,並在墓邊築六如亭以紀念,撰寫的楹聯是“不合時宜,惟有朝雲能識我;獨彈古調,每逢暮雨倍思卿”。此楹聯有個著名的典故:“東坡一日退朝,食罷。捫腹徐行,顧謂侍兒曰:‘汝輩且道是中有何物?’一婢遽曰:‘都是文章’,坡不以為然。又一人曰:‘滿腹都是見識’。坡亦未以為當。至朝雲,乃曰:‘學士一肚皮不入時宜。’坡捧腹大笑。”

西江月·梅花

宋代:蘇軾

玉骨那愁瘴霧,冰姿自有仙風。海仙時遣探芳叢。倒掛綠毛麼鳳。

素面翻嫌粉涴,洗妝不褪唇紅。高情已逐曉雲空。不與梨花同夢。

蘇軾一生悲劇,不是三次貶謫,而是三次婚戀

如果要用一首詞來回顧蘇軾的一生,我覺得一定是下面這一首才行。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宋代:蘇軾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蘇軾一生悲劇,不是三次貶謫,而是三次婚戀

讀罷全詞,人生的沉浮、情感的憂樂,我們的理念中自會有一番全新的體悟。它通過野外途中偶遇風雨這一生活中的小事,於簡樸中見深意,於尋常處生奇警,表現出曠達超脫的胸襟,寄寓著超凡脫俗的人生理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