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還有哪些潛在致病原因及危險族羣,是一般人容易忽略的?

住在農村的陳媽媽,是個從未吸菸的家庭主婦,最近莫名感到胸悶,且咳嗽的情況越來越嚴重,原先以為只是小感冒,直到咳出的痰中帶有血絲,才驚覺大事不妙。

肺癌還有哪些潛在致病原因及危險族群,是一般人容易忽略的?

圖片編號:P12010

進一步檢查後,發現已是肺癌晚期,讓得知消息的家人相當錯愕。以肺癌的診斷結果來看,高達六成的患者發現時已是晚期,除了治療難度大增,五年存活率也大大降低。

2017年2月,國家癌症中心發佈了中國最新癌症數據,全國每天約有10000人確診為癌症,平均每分鐘就有7人確診。除了加強防治觀念外,更應該關心肺的健康。

※ 肺癌相關數據:

我國每年肺癌死亡病例高達106300例;

多在40歲以上發病,發病年齡高峰在55-65歲之間;

低城市化水平區域約35100例,死亡率為40.71/10萬;

中等城市化水平區域約36200例,死亡率為47.79/10萬;

高城市化水平區域約35000例,死亡率為54.19/10萬。

肺癌是什麼?

肺癌是指惡性腫瘤發生於肺部、氣管或支氣管的癌症。正常來說,細胞分裂過程是井然有序的,一旦出現失控,細胞就會不斷地增生,最後積聚成腫瘤。

肺癌還有哪些潛在致病原因及危險族群,是一般人容易忽略的?

我們口中常說的「癌症」,常是惡性腫瘤所造成,可怕的是這些腫瘤內的癌細胞,會不受控的擴散至其他區域,進而侵犯其他器官、甚至危及生命安全。

肺部是如何運作的?

人體肺臟分為一左一右兩個部分,共有五片肺葉,左肺有兩片、右肺則有三片,主要功能是進行氣體交換。

當我們吸氣時,氣體會經由口或鼻進入人體,再經過氣管、支氣管運送至肺泡,由肺泡接收氣體中的氧氣,接著由含氧血液輸送到全身;呼氣時,運送流程則相反,肺泡會排出二氧化碳,再經由支氣管、氣管運送至口或鼻排出體外。

肺癌可能出現哪些症狀?

肺癌的早期症狀及前兆並不明顯,當症狀出現時,癌症可能已發展至中後期,甚至已是末期症狀。

由於肺癌症狀並沒有特異性,其他疾病也可能出現類似的症狀,除了高危險群應定期檢查,一旦生活中出現任何不適情況,都應立即就醫。

肺癌常見症狀包括:

肺癌還有哪些潛在致病原因及危險族群,是一般人容易忽略的?

圖片編號:P12232

持續性咳嗽、咳血

胸悶或胸痛

呼吸發喘或困難

聲音嘶啞

吞嚥困難

頸部淋巴結腫大

極度疲倦

體重下降

食慾不振

肺癌又可分為不同種類?

肺癌主要分為小細胞癌、非小細胞癌,其中非小細胞癌又包括肺腺癌、鱗狀上皮細胞癌、大細胞癌。

肺腺癌:肺腺癌佔所有肺癌類型的40%,約佔非小細胞肺癌的55%左右。這一比例在亞裔非吸菸的患者會更高。

肺鱗癌:鱗狀細胞癌的發病率最近30年有所下降,但是吸菸常見的亞型。在男性患者較為常見,常發端於較大的氣道,因此往往在肺臟的中央佔位。顯微鏡下是大的、扁平細胞。往往產生角蛋白,這種角蛋白可在顯微鏡下被觀察到,血液檢測角蛋白也是一個監控指標。

大細胞癌:

佔非小細胞肺癌的10%-15%左右。大細胞癌包含幾個亞型,如透明細胞大細胞癌、基底細胞樣大細胞癌、肺淋巴上皮瘤樣癌、肺大細胞神經內分泌癌。

小細胞肺癌:約佔肺癌總數的15%,惡性程度較高,治療措施有限,目前沒有獲准的靶向藥物,最開始對化療和放療有較好的應答。

肺癌還有哪些潛在致病原因及危險族群,是一般人容易忽略的?

肺癌高危險群

從肺癌類型的介紹中,可以發現肺腺癌病患的佔比最高,且其中有多數患者未曾吸菸。這讓我們必須思考,除了菸害以外,還有哪些潛在致病原因及危險族群是一般人容易忽略的?

如果你是以下肺癌危險族群的其中之一,除了加強你的防治觀念,更應該定期接受檢查。

吸菸族群

有肺癌家族病史

曾罹患肺結核或是其他肺部慢性發炎疾病

長期暴露於致癌工作環境(如金屬業、冶礦業、接觸石綿、放射線環境)

常接觸炒菜油煙的家庭主婦、廚師

常接觸交通廢氣的通勤族

常處於空氣品質不佳的環境

肺癌還有哪些潛在致病原因及危險族群,是一般人容易忽略的?

提高肺癌存活率的關鍵

「早期發現、正確治療」是提高肺癌存活率的八字箴言!為何會這麼說?如果肺癌的病灶在一公分時就被發現,並進行手術切除,五年存活率可高達85%-90%。

以世界平均來看,肺癌的五年存活率約為15%,其實算是偏低的數字,當病患出現不適才就醫診斷時,癌細胞大多已經轉移,且錯失黃金治療時機,可以說肺癌是死亡率相當高的疾病。簡單來說,在環境誘發因子與日俱增的情況下,民眾更應該留意肺部健康,若是肺癌高危險群,更應該定期接受檢驗,有異狀時才能及早發現病症、有效治癒。

肺癌還有哪些潛在致病原因及危險族群,是一般人容易忽略的?

醫生如何揪出肺癌?

確診癌症需要進行一系列的綜合評估,從病人的疾病史、家族史、症狀與生活習慣,加上醫學儀器、細胞學檢查或組織切片的輔助診斷,過程是相當嚴謹的。

胸部X光:最常見的初步檢查方式,也是最直接能察覺肺部有無病灶的檢查,可粗略的知道病灶的大小及位置。不過,缺點是難以偵測1公分以下的病變,有時1-2公分的病灶也不易判別。

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若胸部X光發現有病灶時,會進一步做電腦斷層掃描,能夠更精確的偵測病灶的大小、數目及位置。

痰液檢查:肺癌依發生位置可分中央肺門型肺癌及周邊末梢型肺癌,痰液檢查對於前者的診斷較有幫助,診斷陽性率為60-70%,藉以判斷細胞病變的情況。

支氣管鏡檢查:

利用軟式光學纖維支氣管鏡,經由口腔或鼻腔進入氣管、支氣管及細分枝,觀察病變的情況及侵犯程度,接著再取出可疑的病灶進行檢驗。

組織切片檢查:當病灶位置不易利用支氣管鏡或其他方式採集檢體,此時可先藉由電腦斷層掃描或超音波偵測,引導病灶的所在位置,再以細針穿刺皮膚,取出病灶的組織細胞或做組織切片加以檢驗。

肺癌還有哪些潛在致病原因及危險族群,是一般人容易忽略的?

圖片編號:P11719

不同期別的肺癌有何差異?

肺癌分期的目的是為了評估最適合的治療方法,醫學上主要是依腫瘤的大小及擴散程度作區分。

癌症一般可分為四期,期數越大則表示腫瘤擴散程度越廣、嚴重度越高。下面以非小細胞肺癌為例:

第一期:腫瘤直徑小於3公分,被肺臟及肺臟肋膜包住,且腫瘤未侵犯至主支氣管。原腫瘤只出現在肺葉,未侵犯至淋巴結。

第二期:腫瘤直徑介於3公分至7公分之間,已侵犯肺臟肋膜,腫瘤已侵犯至主支氣管,但並未擴及到氣管,合併肺葉塌陷或慢性阻塞性肺病。

此時腫瘤除侵犯肺葉外,也轉移到鄰近淋巴結或胸腔。

第三期:腫瘤直徑大於7公分,或不限大小直接侵犯至胸壁、心臟,癌細胞已擴散至氣管壁上的淋巴組織,離氣管分岔部小於兩公分。

第四期:腫瘤包含任何大小直徑,出現惡性肋膜積水或心包膜積水,癌細胞已轉移到遠處的組織器官,如縱膈腔、心臟、大血管、氣管、食道、脊椎骨、腦部、肝臟等等。

肺癌還有哪些潛在致病原因及危險族群,是一般人容易忽略的?

打擊肺癌可以怎麼做?

從肺癌分期可以瞭解癌細胞的大小及入侵範圍,因個別情況不同,所採行的治療方式須藉由醫師的專業判斷。

手術治療:第一、二、三期的肺癌患者,皆可視情況進行手術治療,腫瘤越小且未發生轉移時,治療效果越好。

手術類型可分為單肺葉切除術、雙肺葉切除術、肺切除術,手術過程除了將病變的肺葉予以切除,還會做局部的淋巴結廓清。

化學治療:對於無法進行手術治療的患者,以及第三、四期的患者,可進行化學療法。或是第二期、第三期手術後的輔助治療。

化學治療的主要方式為口服或靜脈注射,常見的副作用有噁心、嘔吐、食慾不振、腹瀉等等。

放射線治療:放射線治療常搭配化學治療使用,或是手術前後的多元合併治療。另外,也有一部分無法進行手術的患者,會採用放射線治療。

標靶治療:由於癌症的形成可能與特殊基因有關,因此標靶療法為針對特定基因病變所發展出的新藥物。部分肺腺癌患者中也出現間變性淋巴瘤激酶(ALK, 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 基因錯位的情況,此基因錯位會促使正常細胞發生癌變、細胞增生及轉移。目前健保署已給付針對ALK 基因錯位的標靶藥物,提供給ALK 基因檢測為陽性者使用。

免疫治療:隨著醫學研究的進步,科學家從免疫系統與腫瘤細胞的交互作用,試圖瞭解腫瘤細胞是如何對抗免疫系統,並希望扭轉這樣的情況。針對肺癌免疫療法的原理是,藉由阻斷人體免疫檢查點的活動,增強免疫系統破壞腫瘤細胞的能力。目前核準針對此類免疫療法的藥物包含nivolumab、pembrolizumab。

肺癌還有哪些潛在致病原因及危險族群,是一般人容易忽略的?

接受免疫療法前,建議先做生物標記檢測,PD-L1 生物標記表達越高的腫瘤,治療效果越好。但是,並不是每個病患體內都有PD-L1 腫瘤標記,缺乏PD-L1 標記的患者,就不適合用免疫療法抗癌。

多元療法:多元療法是結合了手術、化療、放射性治療的綜合性療法,此種療法的優先順序視疾病的期別而定。根據統計資料,多元療法可增加5-15%的五年存活率。

肺癌還有哪些潛在致病原因及危險族群,是一般人容易忽略的?

預防肺癌刻不容緩

從肺癌五年平均存活率來看,因肺癌導致死亡的機率是相當高的,雖然醫療科技日益進步,但治療過程中免不了因手術或化療帶來痛楚。醫學界常說:「預防勝於治療」自然有它的道理。

不吸菸與戒菸:根據研究,香菸含有八十種以上的致癌物,更經過科學驗證會造成肺癌及其他癌症。此外,暴露於二手煙的環境也會提高罹癌風險,不論吸菸者或不吸菸者,遠離香菸才是保持健康的明智選擇。

留意職場汙染:長期暴露於重金屬物質下的工作者、在釋放鉻、鎘與砷環境下工作的族群、製造石綿或在石綿環境工作的建築工人、油漆工人、工作時需接觸高度放射線、長期接觸油煙的廚師等等,這些高危險群須特別留意肺部健康,並且定期檢查。

空氣汙染環境:空氣品質不佳時,應避免出門或戶外運動,外出時須戴上口罩,降低空氣汙染的危害。另外,居住在工業區附近的居民、常接觸交通廢氣的上班族,都應留意肺部的健康狀況。

良好生活品質:癌症的發生可能與先天或後天因素有關,藉由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加強自身的免疫力,就能降低疾病的威脅。例如定期運動、規律作息、均衡飲食、適時紓壓,這些都能有效提升生活品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