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足迹:手动选了七百多个城市,就为了发朋友圈炫耀一下

西瓜足迹:手动选了七百多个城市,就为了发朋友圈炫耀一下

六一儿童节前后,一个名为“西瓜足迹”的小程序在朋友圈刷了屏,大家纷纷晒起了自己的旅游足迹。截至6月1日21时,“西瓜足迹”的访问量就已经达到了153.8万/时。虽然随之而来的是用户对于“西瓜足迹”大数据真伪和是否会泄露隐私等问题的疑虑,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对用户的吸引力。

1、一夜刷屏,数据惊人

六一儿童节,就在学姐跟大家普及节日营销大法的时候,一个小程序在朋友圈刷了屏。

相信很多人都已经看到朋友圈里的旅游大佬们的分享了,或者你们很可能就是分享的大佬之一。

这个小程序其实很简单,用户选择自己曾经去过的城市,就是生成一张海报,内含一张中国地图,地图中点亮了所有你去过的地方,并添加了3段文字信息:

1、你是谁;

2、你去过多少个省区的多少个城市,超越了百分之多少的用户;

3、这些城市的名字。

除了地图和文字,在海报的右下角还配有一个二维码,作用不用说,自然是为了给“西瓜足迹”这个小程序引流。

西瓜足迹:手动选了七百多个城市,就为了发朋友圈炫耀一下

引流效果相当显著,截至5月1日21时,“西瓜足迹”的访问量已经达到了153.8万/时。

“西瓜足迹”主体南京回路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法人称,6月1日的时候,他们的日活已经达到300万,截至6月2日中午,日活大概有600万。

这个数据足以让无数企业和运营人眼红了。

2、刷的不是屏,是用户心理

说实话,“西瓜足迹”刷屏的套路并不新,用的是以往刷屏的H5或小程序几乎通用的老套路:海报+二维码。

而且,“西瓜足迹”并没有调用用户的数据信息,自动生成海报,而是让用户一个城市一个城市地手动选择,然后再生成自己的海报。

这样繁琐的操作,为什么“西瓜足迹”还能刷屏呢?

因为它给了用户一个“秀优越感”的机会!

我们都知道,人性有很多弱点:虚荣、恐惧、自卑、嫉妒、贪婪、从众、攀比......“秀优越感”就是人的“虚荣心理”。

不管是“西瓜足迹”,还是以往刷屏的案例,都是在利用人的虚荣心理,给用户提供一种“秀优越感”的机会,比如我见多识广、我聪明、我善良、我文艺、我热爱学习、我有钱、我有颜、我童真、我有趣......这些“优越感”帮助用户为朋友圈设立的人设增加了一条佐证,证明他们是如此优秀,生活如此丰富、多姿多彩。

拿这次刷屏的“西瓜足迹”小程序来说吧。

用户选择自己去过的城市,生成的图片中显示自己“去过多少省区的多少城市,超越百分之多少的人”,这个“超越百分之多少的人”就是在满足用户的优越感。再配以点亮地图的视觉效果,点亮的范围越大,优越感越高。

西瓜足迹:手动选了七百多个城市,就为了发朋友圈炫耀一下

同样是在六一儿童节前后刷屏的来自小睡眠的“儿童节过节证”,能够刷屏的背后也是利用了用户秀“优越感”的心理:看,这是我的身体年龄和心理年龄,我还很有活力/我是个成熟的人。

西瓜足迹:手动选了七百多个城市,就为了发朋友圈炫耀一下

除了炫耀的“优越感”,“别人都发了,我也要发”、“他去了这么多地方,我去的更多”......这种“从众心理”和“攀比心理”也是“西瓜足迹”以及其他刷屏案例能够爆红的重要原因。

当企业推出一个营销活动,用以提高品牌曝光、吸引新用户、促进老用户活跃的时候,不妨先想问自己一个问题:用户为什么要来参与你的活动?或者说,用户会因为什么样的心理来参与你的活动?

在通常我们所见的用户参与流程中,用户会因为好奇、有趣而被你的活动所吸引,因为从众、攀比、恐惧而参与活动,因为优越感、成就感、自我表达而传播分享。

学会了利用用户心理,理解他们在做每一个选择的时候会想些什么,是什么样的心理状态,才更可能让营销活动裂变式传播。

3、刷屏之后的问题

虽然“西瓜足迹”这个小程序能够刷屏,但这并不意味着此事已经完美落下帷幕。事实上,“西瓜足迹”刷屏的背后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足够让我们引以为戒。

首先,就是对用户操作流程中的细节优化。

比如很多用户反馈的城市出现错漏、百分比测算不够精准、手动选择太繁琐等问题。就手动选择这一项就让很多用户失去耐心,不愿加入这场传播活动。

西瓜足迹:手动选了七百多个城市,就为了发朋友圈炫耀一下

其次,裂变导入的流量如何留存,如何变现的问题。

小程序是一个帮助实现裂变的平台,但留存和变现也是其最核心的问题。“西瓜足迹”探索出来的还是小程序传统的变现方法:通过获得一定数量的用户,进行广告投放。

但这种变现方式太多单一,上升空间也十分有限,再加上小程序“用完即走”的属性和竞品的不断涌现,要想通过广告投放的方式获取利益,效果并不理想。

不过,“西瓜足迹”确实收割了一大波流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也足以带给我们一些启发和引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