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畸形兒存在智力缺陷反應遲鈍,成爲聖人全靠這招

何謂孔子生而七漏,即七陋,要多醜有多醜,說簡單點就是孔子臉上的器官,觜,耳,鼻,眼等都不正常,頭頂存凹陷狀,腳小而短,上下不成比例,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典型的畸形兒,而畸形兒十有八九存在智力缺陷。

說孔子存在智力缺陷很多人可能會罵娘,但是先不要激動,保持冷靜,認真思考一下孔子的出生以及生平的所作所為,就可以從理論和實踐中找到孔子存在智力缺陷在理論至少是反應遲鈍的依據。

孔子是畸形兒存在智力缺陷反應遲鈍,成為聖人全靠這招

從理論上來說,孔子是孔子父親六十二歲所生的,六十二歲高齡早已過了最佳生育年齡,從現代遺傳科學的觀點來看,這個年齡生育的子女存在先天智力缺陷的可能性極大,而且年幼失父生活困頓也會影響智力的發育。

從孔子日常行為來看,也存在智力缺陷反應遲鈍的可能,首先,孔子被認為學識淵博,但也不過是關於禮樂之事,這往往與智力不成正比,恰恰相反,越是愚鈍之人越能堅守,再說這些思想也不是孔子的創新,而是對古人的因循守舊,除此之外,孔子一無所知,至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驗證孔子的智力問題:

一是五穀不分,這對一個智力正常的人是不可思議的事情,有學生要學種麥種菜結果被孔子臭罵一頓,並強詞奪理斥之為下等人。

孔子是畸形兒存在智力缺陷反應遲鈍,成為聖人全靠這招

二是不回答帶假如的問題,也不說準學生做這樣的提問,有學生問有人落井了要不要救,孔子便說做人要講事實,沒發生的事不要亂問,說明孔子的邏輯思維和推理能力低下,這些能力恰恰是智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是對類似現在腦筋急轉彎的問題一籌莫展,只有翻白眼的份,其反應能力不如黃毛小兒,記載孔子言行的著作《論語》中有多個這樣的故事,孔子無疑是個反應遲鈍的人。

四是路痴,出行必有學生帶路,一旦與學生走散,則東西南北不分,只能做累累如喪家之犬,缺乏基本的應變能力。

孔子是畸形兒存在智力缺陷反應遲鈍,成為聖人全靠這招

孔子固執已見不知變動也是他在當時社會找不到發揮平臺,一生落魄的原因,這也是孔子處世不靈活的主要表現,也說明他缺乏生存智慧,但我們並不能因此否認孔子的學問,孔子的學問來自於不倦與不厭,這是孔子自己對自己的評價,這也說明只要下苦功夫,再笨的人也能學富五車,成為有用之才,如《阿甘正傳》中的阿甘,孔子也有個知書達禮的好母親。

行文至此,我們沒有否認孔子成就的意思,只想還原一個真實的聖人,一家之言,有待商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