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释铜马军名扬千古,朱元璋三释敌帅是东施效颦还是另有深意?

刘秀释铜马军名扬千古,朱元璋三释敌帅是东施效颦还是另有深意?

西汉末年,王莽篡汉,光武帝刘秀身虽为高帝之后,实则白手起家,披坚执锐,驰骋沙场,血战十五年,以布衣取天下。

这其中,有一件事不得不说。

即光武帝曾于更始二年初冬,以十万之众与盘踞在阳武县的五十万铜马军全面开战。

该战,光武帝以渔阳突骑截断了铜马军的补给线,然后在清阳亭发起势若千钧的一击。

铜马军大溃,逃到清河国馆陶县后,无力再逃,纷纷跪地请降。

时已黄昏,跪倒在暮色中的铜马军无边无际、铺天盖地,黑压压的。

怎么安置这些降兵呢?

而且,这些降兵会是诚心诚意投降的吗?

光武帝帐下诸将心中都没有底。

光武帝却大手一摆,传令众降将各领各的队伍回营整顿,告诉他们,自己明天再到他们的营地巡视。

降将将信将疑,引兵退去。

第二天,光武帝果然轻装乘马,巡营部署。

降将们心悦诚服,交口称赞道:“大王推赤心置人腹中,安得不投死乎!”

可以说,光武帝真乃人中龙凤,既有容人之量,又胆色过人,无怪乎能成中兴大业。

明太祖朱元璋的出身低贱,崛起于贫苦百姓的最低层,揭竿而起,天下英雄风跟云随,这其中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刘秀释铜马军名扬千古,朱元璋三释敌帅是东施效颦还是另有深意?

成吉思汗四大功臣木华黎后裔,元朝万户纳哈出,在太平(今安徽当涂)被俘,朱元璋竭力招降,并使已经归附的元朝万户黄俦充当说客。纳哈出摇头说:“我本北人,终不能忘北。”朱元璋感其忠义,下令将其释放。大将军徐达等人大惊,纷纷劝朱元璋将之处斩,免除后患。朱元璋说:“无故而杀人,非义。”他召见纳哈出及降臣张御史等人,宣布说:“为人臣者各为其主,况汝有父母妻子之念,今遣汝归,仍从汝主于北。”然后发放路费,放他们回蒙古去。

朱元璋此举,许多降兵都产生出了重新出走的想法,军心颇受扰动。

朱元璋知道,也不阻拦,听任自便。

话说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五月,郭子兴长子郭天叙为濠州都元帅,张天祐、朱元璋分任左右副元帅。

朱元璋凭借巢湖水军及其战船渡江,连占采石(马鞍山)、太平(当涂),在江南站稳了第一站。

采石到集庆(南京)的直线距离不足50公里。

集庆的元军无比恐怖,纠集大军前来攻打朱元璋军队。

元军由两部分组成,水军由右丞阿鲁灰、副枢绊住马、中丞蛮子海牙等人率领;陆军以方山(现在南京江宁区的方山一带)民兵为主,由陈埜先率领,共数万直取朱元璋。

刘秀释铜马军名扬千古,朱元璋三释敌帅是东施效颦还是另有深意?

元军水军的大船巨舰很快取得制江权,堵住了姑孰口(太平城外姑孰溪的入江口),截断了朱元璋军队回到江北的退路。

陈埜先的两万多方山民兵,则包围了太平城。

太平之战中,徐达、邓愈、汤和在城东与陈埜先轮番交战,期间,汤和还中箭受伤,却是拼死不退,血战到底。

最终,大败方山民兵,生擒了陈埜先。

陈埜先自以为必死。

但朱元璋并没有杀掉他,而是主动释放。

陈埜先出乎意料,大感疑惑,问:“生我何为?”

刘秀释铜马军名扬千古,朱元璋三释敌帅是东施效颦还是另有深意?

朱元璋笑道:“天下大乱,豪杰并起,占领城池,称帅称王者不知其几。然则胜则人附,败则附人。你既以豪杰自负,必能识达事机,怎么可能不知道我不杀你还释放你的原因呢?”

陈埜先也笑了,说:“你是想让我的军队向你投降么?”

朱元璋答:“当然。”

陈埜先于是写信给各部众。

第二天,大小头目全部率部来降。

朱元璋和陈埜先歃血为盟,结为兄弟,共约合兵攻取集庆。

因为陈埜先已投降了朱元璋,水面上的元军只好放弃堵截江面,撤回了集庆。

刘秀释铜马军名扬千古,朱元璋三释敌帅是东施效颦还是另有深意?

不久,朱元璋发兵攻打集庆,陈埜先暗中叮嘱部下不可力战,而等待时机向朱元璋发起攻击。

有人将陈埜先的阴谋告诉了朱元璋。

朱元璋笑笑,说:“吾久知其不诚,然杀之恐失豪杰心。”

回头,让人找来陈埜先,一脸赤诚地说:“人各有心,识见不同。从元从我,任汝所适,不相强也。”

陈埜先对天发誓说:“若背再生之恩,神人共殛之!”

朱元璋前嫌尽释,目送陈埜先而去。

陈埜先回到营地,暗中勾结元南台御史大夫福寿,诱杀了郭天叙、张天祐。

不过,陈埜先本人却被金坛县的地主武装误杀,余部由其义子陈兆先率领,屯驻方山,与元行省蛮子海牙在采石的舟师互为犄角,窥伺太平。

至正十六年(1356年)二月,朱元璋大败蛮子海牙舟师于采石,紧接着,水陆并进,进攻集庆,先于江宁镇破陈兆先军,擒获了陈埜先义子陈兆先。

刘秀释铜马军名扬千古,朱元璋三释敌帅是东施效颦还是另有深意?

朱元璋对待陈兆先等人十分优待,不但以陈兆先为心腹将领,封其为兵备宿卫,还从中先了五百骁勇兵卒作为自己的宿卫亲兵。

夜里,朱元璋令这五百人悉数入卫,而屏原来的侍卫于无虑,独留冯国用侍卧榻帝,自己解甲酣眠达旦。

陈兆先五百宿卫兵大为感奋,纷纷相告:“既活我,又以心腹待我,何不尽力图报?”

接下来,在攻打集庆的战斗中,这些人争先陷阵,大败元军于蒋山,斩杀元守将福寿,取下集庆。

陈兆先效死力追随朱元璋,鄱阳湖之战中挂一路元帅,力战死,追赠颍上郡侯。

后世对朱元璋释纳哈出、释陈埜先、释陈兆先三人之举,大加赞叹。

尤其是释陈埜先,明知其是有意诈降,还真心接纳,目的竟是为自己剪除去郭天叙、张天祐,致使自己一枝独大,最后成就大明基业。

刘秀释铜马军名扬千古,朱元璋三释敌帅是东施效颦还是另有深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