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之殇(二)——功利主义害死人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神速,从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到现在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发展是我们这么多年的主旋律。而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个社会也毫无意外地染上了功利主义色彩,现在社会上衡量一个人,金钱和房子是第一要素,几乎人人都在为金钱服务,而这功利主义,恰恰成了足球上不去的一个理由。

中国足球之殇(二)——功利主义害死人

一 功利主义培养不出合格的球迷

在职业足球里,球迷是第一要素,没有球迷就没有职业足球,是球迷撑起了职业足球的全部。

功利主义社会,追逐金钱成了人们的最首要目标,大家都可以为了一场应酬,一次出差,或者一顿饭而推了一场球赛,都明白做生意赚钱比球赛重要多了。这样的球迷无法成为一个死忠粉,特别是支持的球队成绩不好更不会去看,看台上空荡荡,球队就是降级了也无感。中国足球之殇(二)——功利主义害死人

我们可以看到,外国球迷哪怕自己的球队降级仍然支持,看球人数不会减少,一代一代就是这么坚持,很多外国孩子都是在家长这样的影响下成为球迷的。

二 功利主义使学校无法从小激发学生的足球乐趣

我们的孩子从小就被各种培训班包围,家长们抱着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想法,早早地将孩子圈窒在读书学习的笼子里,而老师也很配合,学习成绩成了唯一目标,很多爱好基本被扼杀。中国足球之殇(二)——功利主义害死人

现在独生子女多,一个学生上面可能有五六个家长看着,安全问题也是重中之重,一次简单的野外活动可能使家长老师如临大敌,更别说容易引起磕碰受伤的足球运动了。而前几年的校园足球运动,基本成了摆设或者是走过场的形式。

三 功利主义催生了一批动机不纯的足球投资者

职业联赛初期的红火,引起了一大批动机不纯的投资者进入足球,他们看重的不是足球带来的快乐和直接收益,而是利用这个载体,和政府牵上线,拿到极为优惠的土地,税收政策等。

一旦目的达到,他们对足球的直接投资和长远规划就视而不见,一门心思想着如何变现,如何利益最大化,比如当年大连实德的徐明。中国足球之殇(二)——功利主义害死人

为了成绩需要,他们高价买球员,可以买一支或几支梯队应付足协检查,却不愿为青训实打实请教练建设施花钱。更有一些高管在签约球员时吃回扣,拿提成,甚至和足协高层合谋。

为了吸引眼球和提高成绩,他们最直接的就是高价买球员,而不是脚踏实地建设自已的梯队,看似热闹的中国联赛成了球员的金主,外援的到来是提高了球队实力,但也挤压了国内球员的空间。中国足球之殇(二)——功利主义害死人

投资者的功利主义损害了足球环境,靠金钱堆砌的队伍可以拿到好成绩,但仍然无法改变中国球员落后状态。

四 功利主义影响了足协对中国足球的长远规划

一直以来,中国足协都把国家队建设放在最主要位置上,能不能出线成了足协领导最主要任务和考核指标。中国足球之殇(二)——功利主义害死人

这样的环境下,足协在出台各种政策时难免有许多荒唐可笑脱离足球发展规律的地方。

从早期12分钟体测,折返跑,世界杯年不设升降级,到U23政策,最近又传出国家队参加联赛这样的黑色幽默。这些极具中国特色的东西,都被证明是瞎搞,对提高中国足球毫无益处。

中国足球之殇(二)——功利主义害死人

反观我们近邻日本,职业化和我们同时起步,那时他们还落后于我们,现在我们只能望其项背,个中原因,不值得我们好好反思吗?

前两篇文章主要讲了中国足球环境问题,接下来就要说核心问题了,就是中国足球的技战术,关注我,敬请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