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分析:當我們採用攻擊的方式時,長充滿了恐懼和不安

心理學分析:當我們採用攻擊的方式時,長充滿了恐懼和不安

文|安羽心理諮詢

如果有人“罵”我們,我們最常用的方式就是“罵”回去,對待攻擊我們的人,我們通常會有防禦的心理,並且經常直接或者間接地找到某種方式回擊對方。

當一個人選擇用攻擊(負面攻擊)的方式去對待他人時,他們常以為是自己受到了威脅,並且相信只有通過攻擊他人才能夠讓自己感覺安全或者保有自己的力量,於是我們發現,攻擊(負面攻擊),很大的程度來源於恐懼和負疚。

但攻擊,是以被攻擊者受到傷害為代價的,其結果是一個扭曲了的、不平衡的、爆發性的攻擊(負面的攻擊),只會引發被攻擊者直接或者間接的反擊,除此之外,並不能使問題得到解決,也並不能讓我們的內心感受變得安全而無恐懼。

攻擊本身並無好壞之分,依據其表達的方式可以分為正常的攻擊負面的攻擊

正常的攻擊表達,基本上是一種自然的溝通方法。是讓另外一個人知道他已經越了界的方法

,因此,正常的攻擊並非會引發爭吵或者暴力,反而阻止了暴力行為。比如在做正常的攻擊表達時,可以皺一下眉,這是一個自然的溝通方法,表達的意思是:“你把我惹火了”或“我生氣了”。又或者在我表達我的正常攻擊性的時候,可以藉由說話的聲音的提高或者降低來表達我想要和平溝通的意願。

負面的攻擊則可以認為是一種抵禦,是想要通過攻擊抵禦恐慌和負疚。雖然我們之中仍然有很多人堅信攻擊真的可以帶給我們所需要的東西,但就像前文提到的攻擊其實並不難解決任何問題,攻擊無法避免不安和恐懼,因此也無法帶給我們內心的寧靜。

不管你信還是不信,你一直在追求的其實是內心的寧靜,也即是沒有不安和恐懼的內心世界。如果要讓我們的內心充滿寧靜,我們必須要轉換思路和認識。當我們瞭解到攻擊(負面攻擊)並不能解決任何問題時,也即說明我們不能用攻擊的方式回擊對方,如此,倒不如真的感知到他真實的內心世界——他們是心懷恐懼和不安的。

當意識到這一部分,我們便可以選擇是用攻擊的方式回擊他,還是對他的恐懼和不安進行工作,當然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是後者,也不能試圖去糾正他們的錯誤,因為這依然是一種攻擊。

最後,當對方並不如我們所期望的那樣去改變的時候,我們會認為對方會有負疚感,而這同時也會增加我們負疚感的體驗,我們似乎仍然希望能夠通過努力改變別人來避免不安和負疚,以獲得內在的寧靜。但通過改變另外的人來達到我們的需要,我們會受挫進而產生憤怒,衝動的想要表達攻擊,又會再次調入循環。所以我們仍然需要的是在對方人沒有改變的時候,去面對我們自身的負疚感和期望。

心理學分析:當我們採用攻擊的方式時,長充滿了恐懼和不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