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帝王爲何稱自己爲孤家寡人,其實是一種裝逼的叫法

在電視劇劇中我們經常看到,古代的許多帝王稱自己為“孤家寡人”,彷彿自己就是一個人活在世界上一樣,古代帝王作為一國之君,都是威風凌凌的人物,那麼為何古代帝王都喜歡稱自己為孤家寡人呢?

古代帝王為何稱自己為孤家寡人,其實是一種裝逼的叫法

在春秋戰國時期,中原的諸侯國都喜歡稱自己為寡人,其實寡人的字面意思是“寡德之人”,意思是自己的才德不稱職,不能擔得起國民的重擔。古人都喜歡謙虛,寡人更是一種謙虛的稱謂,時刻提醒自己要為國為民,不能貪圖享樂。因此在古人仁、義、禮、智、信的框架下,許多帝王都要謙卑來顯示自己的仁德。

古代帝王為何稱自己為孤家寡人,其實是一種裝逼的叫法

隨後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因為自己的功績是前無古人的,為了彰顯自己偉大的功績且區別於以往的帝王,需要一個響亮名號來彰顯自己,因此取三皇五帝中的“皇帝”二字作為自己的稱謂,且自稱為“朕”,其他人一律不得使用這個稱謂。秦始皇覺得自己再也不需要自慚形穢來博得國民的好感,自己建立的帝國定能傳承千世萬世,帝王的“寡人”稱謂也轉變為“朕”。

古代帝王為何稱自己為孤家寡人,其實是一種裝逼的叫法

除了皇帝自稱為“朕”以外,許多妃子也稱自己為“哀家”,其實哀家這個稱謂不能亂用,自稱為哀家的人是死了老公的妃子,哀家意思是“自己是未亡人,時刻哀痛追思先皇”,哀家的稱謂只能是太后或者太妃使用,“哀”更是隱含時刻哀思先皇之意,如果妃子亂用的稱謂,則會定為大逆不道,咒皇帝駕崩的意思,因此哀家的稱謂也是屬於特定的人群。

古代帝王為何稱自己為孤家寡人,其實是一種裝逼的叫法

此外皇帝還有一個稱謂是“陛下”,這個稱謂只能是大臣稱呼皇帝的。陛在古代指的是皇室的臺階,一般皇帝身邊會有衛士站立,群臣在臺階下面守候,說話都是由衛士來傳達,為了交流方便且表達尊卑之分,群臣稱皇帝為陛下,意思自己是陛下的臣子,想與皇帝交流並暗示自己的尊卑。

古代帝王為何稱自己為孤家寡人,其實是一種裝逼的叫法

其實在古代封建社會中,古代皇帝為了彰顯自己的威儀,許多稱呼都是有特定的人群的,不能隨便使用,否則就是定上大逆不道的罪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