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显已是太子而武则天却风烛残年,为何还要发动神龙政变?

倪翠坪


神龙政变不是李显主导的。

神龙政变看起来李显是最大受益人,但并不是李显策划主导的政变。武则天虽然风烛残年,但以其多疑专权的性格,是不可能给李显主导发动政变的机会。

武则天晚年谁都不信任,只信任男宠张昌宗张易之兄弟,张氏兄弟权力的扩张引起了各方势力的不满,最终让诉求各不相同的多种势力共同联合起来发动了政变。

武则天晚年,对未来的规划是江山名义上还给李家,而让武家人掌握实权。

圣历元年(698年),李显被流放地房陵被召回长安,立为太子。武则天正式放弃了让武家人继承皇位的想法,决定传位自己儿子。

(李显)

李显也积极配合武则天尊崇武家人的想法,加强与武家人的联系,将自己的女儿永泰公主嫁给了武承嗣的儿子武延基,安乐公主嫁给了武三思的儿子武崇训。

武则天将李显立为太子,但对这个儿子也非常疑忌。长安元年(701年),李显的嫡长子李重润和妹妹永泰公主因议论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出入宫廷被张家兄弟告发,敏感的武则天立刻将李重润、永泰公主及其丈夫武延基处死。

李重润是李显唯一的嫡子,永泰公主是李显的嫡女。武延基在武家的地位也非常高,是武承嗣的嫡子,武承嗣死后继承了武承嗣的魏王爵位。武则天要是考虑传位武家的话,武承嗣是最可能的人选。

李重润及永泰公主夫妇被杀,既可看出武则天对李显的疑忌,也可以看出武则天对武家人必要的时候其实同样毫不留情。站在武家人角度,则是对张家兄弟势力扩张的不满,武延基这么重要的武家人被杀,自然让武家人对张家兄弟无比怨恨。

武则天对李显疑忌到这种程度,李显本人肯定没机会扩张势力策划政变。

对于武家人,武则天其实同样也不完全信任。张昌宗张易之这两个完全依附武则天的男宠,成为武则天晚年最信任的人,甚至实际上帮武则天处理政务。

张昌宗张易之兄弟二人士族子弟出身,是唐高宗李治初期的宰相张行成的族孙。不同于市井出身无根基的武则天男宠薛怀义,张家兄弟在得到武则天宠信后有资本建立一股自己的势力,并且不断的扩张,影响到朝堂内各个政治势力的利益。

(张易之)

武延基之死,张家兄弟得罪了武家人。张家兄弟之后贬斥了太平公主的亲信司礼丞高戬,又同太平公主势同水火。太平公主很受武则天宠爱,丈夫是武家人武攸暨,具有李家人和武家人的双重属性。

神龙政变虽然是张柬之等五大臣发动的,但实际上也得到了武家人和太平公主的支持,和太平公主关系密切的相王李旦也是重要参与者。角色敏感的李显实际所起的作用不大。

李显继位后的封赏中,除了五大臣以外,太平公主、相王李旦、武家人武三思、武攸暨都受到了封赏。

武家人同样是参与政变的重要力量,所以五大臣无力在政变中逼武则天退位的同时清洗武家人,反而在之后的政治斗争中失败,下场悲惨。

神龙政变中,武则天可谓是众叛亲离才造成了政变的成功。单独李显及张柬之等五大臣并无能力发动政变。武则天虽然年老,但权术和政治平衡依旧做的不错。但武则天没有想到的是,男宠张家兄弟势力太大,竟然让武家人等势力都站在了自己的对立面


仁勇校尉


《马关条约》谈判期间,就何时割让台湾给日本进行讨论,日本坚持一月内办理割让台湾交接手续,
李鸿章说:贵国何必如此着急,台湾已是你们的口中之物了
伊藤博文:尚未下咽,饥甚

神龙政变的意义就在于此!

圣历二年(699年),中宗李显被老娘武则天召还洛阳复立为皇太子,此时的武则天已经75岁,可谓风烛残年,等她死了李显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即位,政变听起来意义不大。

但李显真的等不起,一天没有即位,一天就存在变数!

长安元年(701年)九月,李显的儿子李重润和永泰公主夫妇少年气盛,对张易之、张宗昌兄弟表达不满,被张易之添油加醋地报告给武则天,说他们诽谤朝廷,结果武则天逼令李重润、永泰公主和丈夫武延基自杀。

李重润因为长相酷似爷爷李治,曾深受奶奶武则天的喜爱,就因为张氏兄弟的几句谗言就掉了脑袋。

除了张氏兄弟,武三思依旧对皇位虎视眈眈,此时的武则天已经是病体违和,如果哪天这些人来个矫诏篡位,在搞一次玄武门政变,谁能保证天下仍归李家。

长安四年(704年),武则天病居迎仙宫,张易之、张昌宗侍奉左右,外人不得入内,更是加剧了忠于李唐皇族大臣的危机感。

张柬之等人正是考虑到这些意外因素,所以神龙元年(705年),趁着武则天病重发动“神龙政变”,逼迫武则天退位,相王李旦也配合行动,武则天迫于无奈,当日先令太子监国,隔了一天,李显复位称帝。

中断15年的皇位终于又回到李氏皇族手里!虽然参与政变的张柬之李多祚等人下场悲惨,但“神龙政变”的意义毋庸置疑。



日慕乡关


李显,是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则天第三子,曾二次被立太子,二度登上皇位。神龙元年,李显率领羽林军冲入禁宫诛杀佞臣张易之、张昌宗,并趁机夺取政权,迫使武则天传位给他,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神龙政变。

那么时任太子的李显,为何不能等到正常继承皇位,而要逼迫已是风烛残年的武则天退位呢?且听有书君慢慢分解。

1、李显被废帝为王,埋下政变伏笔

683年,唐高宗李治病死,李显继位后,不情愿被武则天压制,有心重用韦后亲戚,以形成自己的集团势力。在要提韦后的父亲韦玄贞升为宰相时,惹恼了武则天。于是,继位才55天的李显被武则天废为庐陵王,被贬出长安。



李显先后被软禁于均州、房州十四年,只有韦妃相依为命,尝尽人世艰难。忍辱负重多年,虽失去自由,但李显在重臣及民间的威信还在,他暗自等待着复出的时机。


2、武则天逼李显诛子杀女,加速政变进程

弟弟李旦在李显被贬遭软禁后,做了傀儡皇帝。不久,李旦上表逊位,母后武则天登上了皇帝宝座,成为一代女皇。李唐宗室子弟被杀戮者不可胜数。



武则天称帝后,在立子还是立侄为太子的问题上犹豫不决。狄仁杰、张柬之等重臣竭力反对立侄子武三思为太子。最后,在狄仁杰等人刚柔并用下,武则天放弃了立侄子为太子的想法,二次立李显为太子。

李显重立太子后,很注意搞好与武姓家人的关系。他的女儿永泰公主嫁给了武则天的侄孙武延基,成了魏王武承嗣的儿媳;幼女安乐公主嫁给了武则天的另一位侄孙武崇训,成了梁王武三思的儿媳。中宗与武家结亲,无疑是想通过裙带关系巴结武则天,以稳固自己的地位。

701年,李显的儿子李重润、怀孕的女儿永泰公主和女婿因言语得罪了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张昌宗兄弟,武则天被吹枕边风而逼李显迫使三人自缢。这场“恶毒之杀”三尸四命。

本来李重润长像酷似爷爷李治,曾深受武则天宠爱,还曾被作为将来皇位的继承者。至亲血脉居然因男宠的三言两语而遭诛杀,令朝野上下震惊,大都认为武皇老昏但心却不仁慈。年轻时杀女诛子,夺权时杀遍李氏皇族,年老仍然以杀震台,令人心寒。

李显对武则天彻底失去了可以巩固关系的念想,加之张易之兄弟和武三思把持朝政,不发动政变,王位很可能落入外人之手。政变势在必行,只是需要等待时机。


3、武则天病魔缠体,李显为保命伺机发动政变

704年开始,武皇疾病不断,几度放弃朝政,但又死不放权、不让位。

与张易之兄弟结下梁子后,李显也失去了与老母沟通的机会,加上武三思作为武皇依重的大臣,能力也深得武皇赏识。李显虽为太子,却有种朝不保夕的惶恐,若不及时把皇帝之位拿到手,很可能在武则天死前先丢了性命。



705年元月,张柬之等人瞅准时机,力谏并拥护李显发动“神龙政变”,在重臣和兄弟相王李旦的协助下,兵谏武则天让位于李显,大唐又回到李氏族下。

皇族内部为了皇位的争夺,明争暗斗,甚至杀子弑女,根本没有亲情可言,所以也就不能用常人的眼光去看待皇子逼母。

李显被武则天废帝并软禁,复立太子后为讨好武则天而煞费苦心地与武家结亲,最终儿、女、外孙、女婿仍没逃过被武则天诛杀的厄运,加上武则天病后朝政落入武三思等人之手,等武则天死后,估计李显别说继位了,连性命都难保。这时李显为了保命,只是逼武则天让位,没要她性命已经算是大孝了。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说起来这件事情的话,我们可能都被问题主所提的问题给误导了,武则天虽然风烛残年,但是此时此刻武则天仍然掌握的去朝廷大部分的出全力。

李显是太子没错,但是这个太子只不过相当于一个吉祥物,名义上我告诉你们老臣未来我的位子是要让给李姓子孙,事实上,你本来就姓武啊?武三思还活着,这位老哥一天到晚的都想当太子。

如果说此时此刻,武则天安安心心的在后宫颐养天年的话,那么底下的这帮老臣还是有耐性等,武则天撒手人寰之后把位子让给李显,可是问题就出在,李显的儿子去得罪了当时武则天比较宠爱的两个男宠,张氏兄弟。

李显是武则天的儿子那把李想的儿子就是武则天的孙子。当时武则天一听自己的孙子污蔑了自己的情人,立刻就命令自己孙子自杀,想想当时武则天脑子混乱到什么地步,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人还掌握着朝廷大部分的权力,而这些权力全部握在了张氏兄弟的手里。

只因为污蔑的,你身边比较亲近的人就要杀害皇亲国戚,这一点对于当时的李姓子孙而言是有点不能接受的。本来出了一个武姓的子孙,就骑在我们头上,这一点已经让我们很不爽了,但是没有办法呀,谁叫你武则天本身就是姓那个姓啊!你把你的儿子重新拉回来做太子已经向我们表明了态度,我们表示接受,并且乐意看到你去死,现在你又突然拉出来两个男宠在我们面前耀武扬威的,那我们就不能忍了。并且张氏兄弟还变本加厉的控制了武则天的耳目,让其他人接触不到武则天。

如果说这个朝廷在此之前没有接触到,政变之类的事情,或者说没有外姓的子孙能够篡夺最高权力的话,对于这件事情当然是得过且过,让他直接过去了,偏偏坐在位子上的这个武则天也正是依靠着一些不光彩的手段,登上了这个位置,比如说污蔑李姓子孙谋反,都说先帝死的不明不白,等等,都在提醒着其他人,这其中估计会出现变数。

事实上退1万步来讲,当时只要明眼人都能看的出来,只要武则天一死,这两个兄弟估计也就一起跟着殉情,但是两个人都是年轻人啊,求生欲望都极其强烈,他们会安安心心的陪武则天去死吗?

想想,秦始皇的相父吕不韦因为什么事情,被折腾的半死,这两个人会是下一个嫪毐吗?

在古代,权利与权利之间的交接这一时期是特别敏感的,武则天以及是风烛残年,死不死只不过是一句话的事情,但是现在后宫也不能说是后宫是整个朝政出现了混乱,这个时候只要是任何一个有识之士看得出来,国家需要一个能够站出来平定混乱的人。

说实话,趁着武则天现在脑袋开始发蒙,她处理事情不怎么灵光,赶紧发动政变,免得她反应过来,脑子一清醒,把你往死里打你,能怎么办?这一批李唐朝廷所遗留下的老臣对付武则天这个唯一一个女皇帝,可能有些捉襟见肘,但是对付两个只是依靠着那啥进宫的张氏兄弟而言简直就是绰绰有余。

并且无论事情如何发展,武则天一倒台,代表的是新一批人的崛起,那么自己的位置是否受到危险,这个时候急需要向新的掌权者表明自己的态度,但是很明显神龙政变这一件事情参与者下场都不怎么好,很可能就是他们的存在已经明显的影响了李唐子孙接管江山。


漩涡鸣人yy


在武则天风烛残年的时候,作为太子的李显,之所以会急急忙忙发动神龙事变,普遍的观点认为,主要原因是武则天年事已高,深居简出。同时又偏信张易之、张昌宗两兄弟。而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又不甘心只当一个面首,而要参与政治生活。再加上武则天侄儿武三思还不死心,还一直在争取武则天再次废掉李显,立他为太子。还有,刚刚又发生了李显的儿子、怀孕的女儿、女婿被二张谗害,被武则天赐死的事件。所以,李显虽然是太子,但是他有一种朝不保夕的感觉,要不及时把皇位拿到手,很可能在武则天去世前,又会变身莫测,甚至失去身家性命。

(老年武则天)

这种解释看起来有道理,但是有个严重漏洞,就是这次神龙事变,主谋者并不是李显。而是崔玄暐、张柬之、敬晖、桓彦范、袁恕己这些人事先联络好后,再去找李显承头的。当时李显并不同意这样做。李显说,天子正在生病,你们这样做,不是让她受惊吗?等她病好以后再说吧。

这些大臣们听了后,说,殿下,你说这个话,不是要我们所有人的命吗?我们今天这个事要是不干起来,我们一家老小都没有一个人能够再活在世上了。

这样一来,李显也知道事态严重,才出来见这些大臣们,而且还是被大臣们抱上马的。很显然,这是李显的一个被动事件,而不是主动而为。

同时,我们分析李显的一生作为,也会发现,他不是一个有计划的,有超前眼光,有胆量做事的人。当他当了皇帝以后,所做的事情都有些想当然,有些昏庸。而且,他还被他老婆韦皇后,以及女儿安乐公主架空,什么事都听他们的安排。最后,居然还被安乐公主毒死。由此可见,李显肯定不是神龙事件的主谋。

(李显)

既然不是主谋,就不存在他想上位,把风烛残年的武则天赶下台去的说法。

那么,张柬之等人,为什么要在这时候发动事变呢?我觉得主要有这几个原因。

第一,武则天虽然夺取李唐江山,建立了武周江山。但是,无论朝堂还是民间,都不愿意承认,也许暂时承认了,也是心中不服,等待着重回李唐江山的一天。也就是说,做这件事,是早迟的问题。关键是看时机。如果等到武则天去世,就算顺利把皇位传给李显,那时候,很可能还要继续武周,而不是李唐。

第二,通过政变的方式夺取政权,这是从李世民开始,在唐宫中就已经演习过很多次了,是有成功先例的,而且代价也不是很大。所以,张柬之等人,觉得完全可以获得成功。

第三,这也是最重要的。张柬之等人和李显的立场完全不一样,李显可以等到武则天去世后登位,但是,这与张柬之等人有什么关系呢?反之,若是张柬之等人利用武则天防范最弱的时候,逼武则天把皇位传给李显,恢复李唐的江山,那样的话,张柬之等人都是开国功臣。

(张柬之)

开国功臣,自然就有开国功臣的待遇。历史上有杀开国功臣的现象,但是,李唐从李渊、李世民开始,都是不杀开国功臣的。所以张柬之等人会积极去做这件事,这也是张柬之等人挟持李显发动政变的根本原因。

不过,张柬之等人可能没想到,因为李显并不是李世民那样的英武皇帝,他们虽然被封王,但最后还是受到打压,命运多舛。


张生全精彩历史


李显被武则天召还洛阳复立为皇太子,此时的武则天已经75岁,时日无多。张柬之发动神龙政变,还有意义吗?

张柬之发动神龙政变,当然有意义。并且非常必要。

一是李显一天不即位,就有变数,甚至可能被杀。

李显之子李重润被张易之、张宗昌诬陷。武则天逼令李重润自杀。例如李显被诬陷,也可能被杀。

二是武则天是一个为权力而生的女人。她一天不失去权力,她就能活下去。甚至李显都死了,她还跟硬朗。

李显等不及,张柬之也等不及了。

结果武则天一退位,失去了权力的她,就失去了活下去的动力。没几天,就挂了。


杨朱学派


“神龙之变”是705年发生在唐(周)武则天时期,是太子李显在宰相张柬之、武将李多祚协作下,弟弟相王李旦等李氏皇族的支持下,对武则天女皇采取的一场“子夺母权”,还朝于“李唐天下”的一次“宫廷政变”。史称“神龙革命”。

李显为什么要对风烛残年81岁的老母采取如此残酷的终结者的手段呢?拨开历史尘沙来一一细说“神龙之变”――一是痛下毒手埋伏笔。“神龙之变”的导火索要悠到701年的那场“恶毒之杀”。那是因为皇孙李重润、皇孙女永泰公主得罪武皇的男宠张易之、张宗昌兄弟,而被吹枕头风诛杀。因为李重润长像酷似爷爷李治,曾深受武皇宠爱。李显再次诏回朝为“太子”,很大成份是因为武皇特喜欢这个皇孙,并认为可作为“将来大统(皇位)的继承者”。而因枕头风被无故诛杀,令朝野上下震惊,大都认为武皇老昏而心却不仁慈。年轻时杀女诛子,夺权时杀遍李氏皇族,年老仍然是以杀震台,令人心寒。二是李显二次当太子,是武皇的无奈之选。先有狄仁杰,后有张柬之等重臣竭力反对及拼死瑾见提醒,逼着她放弃了立侄子武三思为太子的很久很久的想法。因为武皇清楚她现在的两个儿子至所以她一一废除而代之,主要还是能力不及。李显明白随时都有被老母废除的危险。三是结梁子张易之、张宗昌兄弟后,李显上失去了与老母沟通的机会,加上武三思作为武皇依重的大臣,能力也深得武皇的尝识。可以说,稍有风吹草动,或者说武皇一时性起,太子之位立马就让人去了。四是自704年开始,武皇病魔缠体,几度放弃朝政。尤其是在后期,几乎不打理、过问朝政了。但又死死不放权,不让位。于是在705年的元月,张柬之等人力谏并带挟迫的逼李显发动“神龙之变”,迅速保护李唐江山。这样,在大臣和兄弟相王李旦的协同下,兵谏武则天皇帝让位于李显,让大唐又回到李氏族下。至于“神龙之变”的历史意义和作用在此就不一一表述了。欢迎大家共同澄清历史!


张庆东字恕鸣


圣历二年(699),武则天册立太子时年已七十五岁,李显已经四十三岁,完全可以上台执政了。可是武则天并没有马上退位,如果说是为了弥合李、武之间的矛盾需要一定的时间,也还能说得过去,可是数年之后她仍无退位的丝毫表示,甚至连其患病期间也不愿让太子监国,这样就不免要引起许多人对她的不满。长安元年(701)八月,苏安恒上书,要求武则天退位,让李显即皇帝位。这不仅是苏安恒个人的看法,实际上代表了一大批人的观点,反映的是朝野中拥李派人们的共同心声。

武则天打算在自己“千秋万岁”之后再由太子接管政权,但这个打算实际上是行不通的,原因就在于她的这个皇帝宝座是从李氏家族那里抢夺来的,这在许多人看来是不合法的,对李氏家族来说也是耿耿于怀的,一句话,她的政权内部存在着许多不稳定的因素。从李显在圣历元年(698)被立为太子,到神龙元年(705)武则天被推翻,长达七年的时间,这对李显及拥戴他的朝臣来说,实在是太漫长了,是李显和他的拥戴者们所难以忍耐的。

上图洛阳天堂复原图

历史上册立太子之后,因急于即位不知发生了多少抢班夺权的悲剧,其中也有获得成功者。这些还都是同一个家族内部的纷争,更何况武则天所面对的却是另一个家族,因此这种斗争的爆发就更加难以避免了。

上图武则天与唐高宗合葬的乾陵

促使神龙政变爆发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她对二张的宠信。武则天晚年一方面努力缓和各种政治势力间的矛盾,另一方面却在扶持新势力,制造新矛盾,这也是导致政变爆发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张不懂政治,倚仗武则天的宠信与支持,目空一切,到处树敌,很快与太子、相王、太平公主、武氏诸王以及广大朝臣结怨,在当时各种政治势力中处于孤立无援的地位。武则天纵容二张,也引起了各种势力对她的不满,尤其是李氏子弟及其支持者的不满,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她以前所做的努力。这就是政变时太子、相王、太平公主等也参与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古道犀风


太子李显及张柬之桓延范等领五百兵入大内。并于武则天寝宫外斩杀张易之张宗昌。进入寝宫后,君臣问答也很有味道。当时,武则天问怎么会事?张柬之答张易之张宗昌造反,已诛杀。这二张是武则天的面首男宠心头肉。估计武则天心一阵抽蓄,向人群中看见了李显,就对李显说,这事是你带头的吗?现在人已经杀死了。你回东宫去吧!(轻描淡写)关键时刻,桓延范说,太子怎么能还回东宫呢?天下思李唐久矣。请陛下传位于太子。事已至此,无奈何了。第二天武则天皇帝禅位,李唐复国。 这是神龙政变。也叫五王政变。因为,发动政变的五位文武大臣事后都加封王位。 需要说明的是,事件中,太子李显有主观意愿,但行动是被动的。 当时,张易之张宗昌兄弟对朝政的参与很深势力很大。太子李显的一个儿子,一个女儿及女婿私下议论了二张。被二张知道。报于武则天。武则天招见李显大骂,责令李显严肃处理。不得已,李显逼迫儿子女儿女婿自杀。而当时女儿怀有身孕。三尸四命。 当年,武则天已经81岁了。老病。风烛残年。易之,宗昌封闭宫廷,外人不得入内。当时的情景确实令人忐忑不安。。毕竟自立武周天下开始,武则天就纠结传子传侄,现在加上易之宗昌的因素,有什么情况不可能发生呢? 所以,趁病定位! 但是,这是大臣的主意。李显关门躲了起来。在几位大臣谋划好后去请李显主事。李显是拒绝的。一番说服后被抱上马。 所谓五王是张柬之,桓延范,敬晖,崔玄韋,袁恕己。


恬然滋味


唐高宗去世后,武则天在中宗、睿宗两朝临朝称制,但又先后废了两个儿子,最终自己当上了武周皇帝。随着年龄的增长,武则天在自己百年之后,该由儿子还是由侄子继承皇位摇摆不定,最终在狄仁杰、李昭德等群臣的劝谏及突厥进兵示河北,以武力拥立中宗、睿宗的压力下最终立李显为太子。

公元705年武则天已经80多岁,可谓风烛残年,等她死了李显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即位,李显等为何还要发动神龙政变?

李显等不起,真的等不起,一天没有即位,一天就存在变数!

一、701年9月,李显的儿子李重润因为长相酷似爷爷李治,曾深受奶奶武则天的喜爱,但因对张易之、张宗昌兄弟表达不满,被张易之添油加醋地报告给武则天,说他们诽谤朝廷,结果武则天逼令李重润、永泰公主和丈夫武延基自杀。这令朝野上下震惊,大都认为武皇老昏而心却不仁慈。年轻时杀女诛子,夺权时杀遍李氏皇族,年老仍然是以杀震台,令人心寒和后怕。

二、原来武则天立储就在儿子与侄子之间摇摆,现在武三思依旧对皇位虎视眈眈,此时的武则天已经是病体违和,李显明白随时都有被老母废除的危险。


三、704年武则天病居迎仙宫,张易之、张昌宗侍奉左右,外人不得入内,李显上失去了与老母沟通的机会,更是加剧了忠于李唐皇族大臣的危机感。

四、保皇派张柬之等人从自身利益出发,半胁迫李显发动政变,是张柬之等人利用武则天防范最弱的时候,逼武则天把皇位传给李显,恢复李唐的江山,张柬之等人都是开国功臣,就是从龙之功,偷天之劳。

神龙元年,即公元705年,宰相张柬之等人联合禁军,发动了政变,将武则天的宠臣张易之、张昌宗等人诛杀,胁迫武则天退位。政变第二天,武则天就下令太子李显监国,第三天便禅让给李显,第四天李显再次登上了皇位。


我是美丽青春您真痘:如您支持我的观点,请点赞和转发。如有更高见解,请评论区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